退出閱讀

回到民國當小編

作者: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回到民國當小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卷 急行軍 第177章 沒有軍事航天發射?

第五卷 急行軍

第177章 沒有軍事航天發射?

唐華:「紅外觀測……算是一個。可見光照相偵查呢?」
「610毫米直徑的高精度空間鏡頭組,長春光學儀器廠暫時還搞不定。」
錢學森:「但是不得不說,他們能發射1.4噸的衛星上天,這讓我羡慕。我們東風-3/長征-2號平台得1959年9月份才能搞定。」
法國氣象學家皮埃爾·弗勒內找去過中國的人問情況就更困難了。
眾所周知,法國最近幾年沒擠上和中國灰色貿易的車,國內都找不到去中國做生意的商人。英國人放行丹麥、瑞士、瑞典的貿易商去香港開公司,但是對法國人開公司卻百般刁難。
「中國?去中國你的行走範圍是被規定好的,你去任何地方都會有人全程伴隨,保證你不越界活動,其他的,還好吧。」1954和1956年去過兩次中國的茶葉商人約翰斯頓說。
「教授,只要你體現出對中國人無害,那麼中國人是很友好的。」這名叫克里斯蒂安的中年諾曼底人說道。
……
「中國的農村貧困,但是不會有人搶劫你。再說了,伴隨你的人既是你的看守,也是你的保鏢,的確有些地方的村民會對你有敵意,但隨行的人會解決這件事。可以攜帶照相機,但平時保管在中國隨行人員那裡,使用時交還給你,只能拍攝固定的區域。」
唐華看蘇聯大使館送過來的資料,琢磨著蘇聯或者說科羅廖夫現在需要什麼。
錢學森看車間里擺的兩個衛星驗證機和一個更大的只有鋁合金框架的物體:「唐部長,前進四號是8到10噸的玩意,你現在就想把平台框架做出來,拿去做地面測試了?」
……
這就是1958年下半年到1960年的蘇聯航天唯一的追求目標:第一個把東西丟m.hetubook.com.com上月球去。沒有軍事航天活動。
希望到中國的時候,每天下午還能在帳篷里喝杯茶吃些甜點。
中國邀請IGY的氣象學家到中國觀摩考察/暨驗證中長期天氣預報的真實性!
弗勒內:「在中國農村,周圍的人對你友好嗎?」
唐華:「前兩天工信委和財經委開會討論過了,中蘇航天合作這件事,首先我們經濟上是不虧的,其次整個航天隊伍可以得到鍛煉,至少各個部門都有活干,所以,這事情我們就接下了。但是,除了聯合設計衛星和航天器之外,我們試試看能不能做更多的事情。」
前進二號是1噸到1.4噸的衛星平台。前進三號是3~5噸的衛星平台。前進四號是大型衛星平台,8到10噸。
這時候蘇聯航天相關部門對科羅廖夫提出了批評,說他沒有在衛星上用足夠新的技術和足夠強健的設計。這話也有道理,科羅廖夫是先設計的人造衛星三號,從1954年底就開始規劃、1955年開始製造,還沒想到用什麼新技術。
當然中國發邀請帖邀請的人都是考慮過的:肯定是純學者,謝絕政治家和學者型政治家;知名度夠大(名氣大就會愛惜羽毛,當兼職間諜的可能性少一些);之前沒有劣跡。
克里斯蒂安:「一開始住過一段時間城市,後來就長期居住在農村。我在中國的農村勞動,甚至參加過農村的運動會。」
平台搞好之後,再往裡面塞的東西就叫「載荷」,根據安裝的載荷不同,平台就可以變身為照相偵察衛星、氣象衛星、通信衛星、……等等。
天津衛星製造廠。
斯塔格:「我聽說你去的地方是中國的農村,那麼我在農村會受到和-圖-書襲擊嗎?」
錢學森:「現在蘇聯第三顆衛星出現了麻煩,因此蘇聯同志對中蘇航天合作的計劃抓得更緊了。我們要去蘇聯一趟了。」
「這就是我們的前進二號平台的驗證機。」「這是前進三號平台的驗證機。」「這是前進四號平台——這個現在只做了鋁鎂合金框架,還算不上驗證機。」衛星廠廠長劉秉彥介紹。
唐華:「本來我確實不打算在今年甚至明年搞前進四號平台的,但是現在中蘇航天方面的合作前景很好,如果和蘇聯同志進行交流,互相交換意見,說不定大型衛星可以提早上天。老錢,他們的8K71系列火箭的運載潛力至少有8噸。」
弗勒內搖搖頭走了。這個克里斯蒂安在中國是當戰俘的,指望他能提供什麼詳細的中國情況,看來是太天真了。
然後人造衛星系列就發完了,8K71PS運載火箭也不再製造。今年下半年,科羅廖夫要發射改進型的8K72運載火箭,第一級和第二級都用液氧煤油發動機,徹底和R7洲際導彈分家了。
「大部分是友好的,但就是那些英國人總是在暗中搗亂。土耳其人做的麵餅很好吃,但是美國人總是搶先買走烤好的麵餅,他們還搶購土耳其人找到的大麻……」
英國氣象學家詹姆斯·斯塔格接到了邀請函。哥本哈根的峰會讓他對中國科學家的工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他非常想去中國一趟,但出行前斯塔格還是想諮詢一下去過中國的人,中國現在到底危險度有多高。
約翰斯頓:「在廣州和廈門這樣的大城市,生活並不糟糕。當我們去茶葉產區時,不得不住宿在小城和小鎮的旅館,那些旅館的條件比較差,但是食物很豐富,也很好吃。至於農村,我們商和*圖*書團從不在農村過夜。」
8K72的綽號是「月球號運載火箭」,它的功能是攜帶月球-1A/B/C衛星或者月球一號/二號飛船,對月球進行環繞觀察或者硬著陸(撞擊)試驗。
「3月17日、3月24日,美國連續發射了兩枚火箭,這回他們運氣爆炸,兩枚衛星都成功了,其中一枚還是此前屢次失敗的先鋒運載火箭。」
看來這次是翻車了,往太空送了塊磚。就等一兩年後這塊磚自己墜入大氣層燒毀吧。
蘇聯人造衛星三號發射失敗后,就要再發一枚火箭帶人造衛星三號的備份星上天。
所謂的平台就是把衛星的框架結構設計好,做好測試,還有太陽能電池板、供電系統、電池儲能系統這些所有衛星都需要的東西也做好設計。
唐華:「這就是我們雙方要交流和辯論的地方……但不管怎麼說,前進四號還是排得稍後,這次去蘇聯,我想主要是把前進二號和三號平台目前規劃出來的具體型號衛星,和他們做一下交流,希望蘇聯軍隊對這個感興趣。」
斯塔格該問的都問了,不過心裏面還是略有些忐忑,作為氣象學家,如果到中國考察,那麼很可能住的不是大城市也不是小城,而是鑽到農村裡去。
但這也是極為稀罕的事件。
「他們沒給人造衛星三號的設計圖紙,」唐華搖搖頭說,「就是說了裏面的儀器:四極質譜儀、電離和電磁壓力計、蓋革計數器、壓電隕石計數器……我猜想裏面的控制電路在發射中可能震壞了,而且主要嫌疑應該是控制無線電發送的系統那裡。」
R7洲際導彈本來就是個巨型怪物,或者說1958年的R7導彈是個潛力根本未開發出來的怪物。1.4噸近地軌道運力算什麼,後hetubook.com.com來科羅廖夫用了兩年時間拾掇R7火箭的第二級、上面級,最後搞出來的是「東方」運載火箭,送聯盟號載人飛船上天的那種。
……
「除了已成功的,還有即將發射的衛星和亞軌道飛行器,我們要注意這一則預報,美國打算用一枚雷神-亞布爾做一次亞軌道飛行,驗證衛星或飛船的返回技術。雷神-亞布爾的載荷雖小,但它準備攜帶一隻溫血動物——老鼠。」
前進一號小衛星發射成功之後,唐華和楊家溪、王希季就把後來的模塊化通用化衛星依次用前進二、三、四來命名。
錢學森在會上先簡要介紹最近美國航天的動態。
錢學森:「那也沒辦法。蘇聯的航天計劃至少目前是這麼定的。」
錢學森:「我看過8K71和8K71PS的資料,他們的設計還比較初級,而且蘇聯確實在改進這個系列的火箭,但是我估計,他們對8K71進行深度改進之後,要用來發射載人飛船。」
備份星裝的測試儀器比前兩顆小衛星功能更全,這一步是不可少的。
王希季:「唐部長,長春光電所那邊發來新的技術進展資料,嗯,紅外觀測系統現在走得比較遠,可能是最先出成品的。」
斯塔格:「貧困……那麼生活條件有多糟糕?」
……
8K72的近地軌道運力有4.7噸,能發好大的衛星上去。但是蘇聯人不打算用它來發射衛星。
這消息比去年蘇聯和中國相繼發射人造衛星還要重磅。
唐華:「可見光照相偵察差得確實比較多,不但鏡頭,膠捲返回艙是個比照相機更大的麻煩,返回式衛星得先試一次。老錢,你說蘇聯同志的思路就不能開闊一點嗎?真的把太空競賽當和平的人類技術競賽了啊,搞點兒打仗用的啊。」
「美國和-圖-書2月1日發射成功人造衛星之後,他們的航天發射重新活躍了起來。3月5日,朱諾-1再次帶了一顆探索者型衛星升空,很可惜火箭第四級未能正常點火,就差最後500米/秒的速度沒達到,這顆衛星在太空轉了3天掉下來了。」
收到邀請函的人本來就不怎麼多,美國氣象學家中國是發了三封邀請函,但他們都謝絕了。
弗勒內:「您去中國是住在城市裡還是鄉村?」
至於人造衛星一號和人造衛星2號,又是1957年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臨時設計的,能發射上天就是勝利,並沒有什麼複雜的機器設備。
趙九章:「美國的火箭和衛星都小,但是他們突破了第一次之後,發射確實很頻繁。」
……
「從3月份起,他們的探索者一號衛星陸續發回了輻射計的信息,美國現在也在IGY年會上發表報告論文了,算是驗證了我們的九章輻射帶。和我們一樣,美國人也沒有發表他們畫出的輻射帶全圖,看來,只有有資格進入太空的國家,才有資格獲得這些信息。」
北京。
去年還是亂糟糟一片野地的廠區,現在終於把車間和設備建起來了。實際上從2月份開始,衛星廠就在運轉。國防高級技術研究院的火箭、衛星兩大部門一起在衛星廠幫忙。
蘇聯的第三顆衛星——人造衛星三號,是一枚重1300多公斤的衛星,重量是人造衛星二號的兩倍多。三天前也就是1958年4月1日,R7/8K71PS運載火箭搭載著人造衛星三號升空。火箭工作完全正常,完美達到了科羅廖夫之前計算的1.4噸近地軌道運力。
然後,把人造衛星三號送上去之後,發現衛星是死的,繞了兩天,地面控制中心也不停地向它發送指令,衛星還是一聲不吭。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