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急行軍
第191章 月球號首炸
任新民把整理出來的幾頁RD-107性能參數擺在桌上。
馬真:「沒錯,我活了四十年,1952年才第一次看到直升機,看到以後第一印象就是『乖乖,這個東西能坐?發動機一壞可就沒得救了』。直升機在空中真是不能出毛病。」
唐華:「就維持現在的三個月6架的速度吧,一些特殊部隊需要用,但確實使用量不是太大。」
錢學森在考慮重新調整最初版的東風-5/長征-3發動機方案,他這一調整,富拉爾基特鋼和本鋼都動了起來。
「一泵四噴感覺已經快到極限了,120噸發動機工作起來,燃料泵消耗的功率巨大,就它把燃料泵入燃燒室的動量,都能提供不少運載火箭的推力了。東風-5的四台發動機格局就好得多,等於是四泵四噴。」
……
日程2:海軍工程系海戰研究室,完成。
本溪鋼鐵公司特鋼廠的技術科,看到這些材料性能要求表,各人臉上都是一片沉痛的表情。
「哈飛的生產流程和質控制度在建立時,吸取了蘇聯米里編寫的生產條例,又從大連建新公司的條例借鑒了很多,連蘇聯專家看了都非常滿意。現在這6架米-4是第二批出廠的飛機了,前短時間第一批6架交付部隊使用,質量優良。」哈飛廠長馬真介紹最近工廠的情況。
工程師們:??
9月1日下午4時。發射場拉響警報,最後一次提醒清場。
「錢主任,RD-107的技術資料我們初步研究了一遍,好像這發動機……也一般啊?」
……
唐華搞不清楚米里設計局到底有沒有負責工業美學設計的工程師。說沒有吧,米-6、米-8、米24都挺好看的。說https://www•hetubook•com•com有美學設計吧,米-4是個什麼玩意……
現在軍委給直升機找的四個使用場合:西北導彈實驗基地找彈頭;大軍區級特種部隊的特種作戰;港口附近的海域,出現海難時實施搜救;58型驅逐艦上的反潛/海上搜索艦載機。
對了,螺旋槳不是金屬的,而是鐵絲加強的木片。因為蘇聯50年代初冶鍊的最好的合金鋼,綜合性能也不如優質的西伯利亞木料。
「那倒也不是,第一批直升機交付前,為了讓部隊放心,我咬咬牙坐上去飛了20分鐘……」
日程3:哈爾濱飛機公司。
唐華:「我也聽說了,直升機廠的廠長不敢坐直升機,不管是他們廠自己生產的還是蘇聯造的。」
唐華點點頭:「等他們回來以後,就把你也派過去。」
無論是用偏二甲肼還是煤油發動機,燃燒室和尾噴管材料越強,火箭發動機性能越好。發動機最核心的器件——燃料泵和氧化劑泵,那就更講究了,不但有極高的材料要求,還得考加工精度和設計水平。
月球號火箭比發射人造衛星-1、2、3號的8K71PS火箭長很多。科羅廖夫早就進行過計算,這個系列的火箭可以大胆增重,第一級火箭還有很大的承載潛力。
特鋼廠總工:「各位同志,請安靜。我想再強調一件事。這次的特種鋼材,我們拿到的不是訂貨書,而是標書。」
一個愚蠢而臃腫的機頭,裏面裝的不是雷達,而是發動機。裝在這兒的發動機扯出一根長長的傳動軸,伸到直升機中部,通過離合器和變速箱帶動頭頂的螺旋槳。
錢學森:「我想的是在捆綁構型m•hetubook.com•com的時候總推力達到800噸……」
其他的作用……就沒了。反正就是試驗,兼顧拿到「第一個送上月球的人造物體」的成就。
1958年9月1日。
第一枚月球號運載火箭三天前在車間組裝完畢,運輸到了發射架下起豎。在氣象預報確認今天是航天發射窗口之後,火箭在凌晨開始加註燃料。
北京。
拜科努爾。
總工:「參加競標的是我們本鋼、富拉爾基、武鋼三家,誰贏誰上。誰輸……沒活干。」
哈飛的車間大門外停著6架米-4,說是米-4而不是直-2,因為現在這6架飛機的零件國產化率只有35%,另65%的零件還需從蘇聯進口。
現在蘇聯不管什麼運載火箭,第一級長得都基本一樣:四個頭尖尖的助推器,不是中心對稱,而是偏向一邊,捆綁在主箭體時助推器尖頭貼著主火箭;助推器和主箭體的5台液氧煤油發動機能產生近400噸推力,這是當前地球運力最大的火箭。
三點式不可回收的機輪,肥大的肚子。因為發動機和傳動軸把機頭和前部空間佔了大半,不把肚子搞肥點裝不了那麼多人。肚子還開著兩扇門。
錢學森:「現在糾結的是東風-5的四台發動機推力70多噸到底合不合適。作為洲際導彈,總推力300噸,導彈重量180到200噸,已經完全足夠了。但作為運載火箭,總推力300噸總覺得還嫌不夠。」
馬真:「我們了解到了。我們的直升機肯定也要繼續發展,活塞發動機又重功率又小,向渦輪軸進化是很自然的。」
馬真:「那麼現在的米-4、直-2還是繼續生產嗎?」
月球號火箭在飛行和*圖*書了95秒之後解體炸毀。
哈爾濱日程1:艦艇科氣墊船研究室,完成。
「又是高溫合金啊。」「比去年提出的要求還要苛刻。」
……
任新民:「像科羅廖夫的8K71系列火箭那樣,搞四個捆綁助推器,總推力就600噸了,足可以推動自重450噸左右的運載火箭上天。」
……
總之就是蘇軍不想換米-4,米哈伊爾就託詞要把米-4的發動機改一改,蘇聯部長會議同意了。
徐迪行:……
唐華:「米哈伊爾·米爾同志是個很厲害的直升機設計師,我們不但要學會製造他設計的直升機,還要學會他設計直升機的思路和方法。我記得哈飛派了4個人去蘇聯培訓和實習,兩個在米里,兩個在卡莫夫。」
錢學森之前也看過RD-107的資料,見任新民這麼說,他回道:「不要忘了這是液氧煤油發動機,它首先得解決燃燒室積碳問題,偏二甲肼的積碳問題就沒那麼嚴重……況且這個RD-107的秒比沖已經很接近我們東風-3用的那個120噸發動機了。」
任新民:「此外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發動機還有個優勢,它的燃料和氧化劑都是常溫儲存的,而RD-107的液氧罐必須是低溫艙。」
所謂的米-4直升機發動機渦輪軸化,這裏面的道道可多了。米哈伊爾·米爾同志是個絕頂狡猾的傢伙,當時蘇聯軍方用米-4用得很爽,覺得故障率比那些雛形直升機低多了,很好用。至於速度慢載重小的毛病,因為沒有可參照的對象,蘇軍並不覺得差。
「固溶強化型合金,作為火箭發動機燃燒室材料,要求最高使用溫度1320攝氏度,在溫度1000攝氏度m.hetubook.com.com時抗拉伸強度仍然不小於140MPa,在室溫下抗拉伸強度850MPa。」
唐華:「劉鼐部長我記得這兩年來過三次哈飛,都是關心你們的質控。直升機這個東西,在空中出故障時機毀人亡的概率高得多,畢竟不比有翅膀的固定翼飛機,發動機熄火了還可以滑翔迫降,質控是得嚴格一些。」
……
「時效強化型合金,使用溫度零下253攝氏度到零上950攝氏度,作為發動機主泵的渦輪盤材料,要求在溫度900攝氏度時最高屈服強度不小於650MPa,零下250攝氏度時不小於490MPa……」
唐華:「米里設計局的渦輪軸版新直升機可能就要首飛了,到你去米里設計局實習的時候,應該能看到他們正在試飛的原型機。所以選這個時間點送你去實習交流,回來的時候就把這個直升機給帶回來。」
總工程師兼設計部主任徐迪行:「他們去蘇聯做為期兩年的培訓,已經過完大半了,明年3月份就回來。」
下午4時15分,月球號運載火箭點火。和半年前差不多,火箭緩緩離開發射架,升上高空。就在火箭快要離開人們視線的時候,……轟隆,天邊炸出一團火球。
任新民說的東風-5是射程12000公里的洲際導彈,往前推,東風-4是固體推進劑的2000公里中導,東風-3是5500公里射程的遠導,已經在製造樣彈,年底就要做分段試飛了。
過了幾年,「渦輪軸化的米-4」一出來,大家發現除了座椅和米-4一樣,其他就沒有一樣的地方。
「米里設計局最近說服了蘇聯部長會議,決定在米-4的基礎上,把活塞式發動機換成渦輪軸發動機,這個報m.hetubook.com.com告你們都看到了吧?」
這就是米-8。米-8的改進型是米-17、米-171,到現在還在生產,世界產量最高的直升機。
大概美學設計的工程師是間歇性出現的吧。
錢學森:「所以我這幾天也一直在考慮,我們下下一代火箭發動機到底該怎麼搞。其實我也不覺得全抄RD-107是個好主意。」
空突戰術和武裝直升機,得有某場戰爭或者衝突做為實例,那時候才好說這兩種運用前景有多廣泛。
現在月球號火箭也是三級,第三級會把載荷加速到11.2公里/秒的速度,直奔月球。載荷荷名字叫做月球一號探測器,重量360公斤,除了無線電發報機之外其實沒有別的儀器。如果一切順利,月球一號探測器會在完全對準軌道時脫離第三級火箭,然後直接撞向月球正面,給月亮臉上添一顆青春痘。
現在要做的工作就是讓哈飛儘快發育,把米-8引進吃透之後一頓改:稍微壓扁一點當驅逐艦的反潛直升機;不壓扁只是把尾梁搞成可摺疊的,就是艦載運輸直升機;那兩台發動機安在一個筋肉型小機體上就是武裝直升機——實際上米-24它就是這麼來的;把發動機吃透了一路改進增強性能,那米-17和171慢慢也就出來啦。
「鋼鐵工業局給了概略的技術資料和路線圖。」「你以為那個路線圖照著做就能成啊,還要自己琢磨的。」
其實現在只有三個場合。第四個,58型驅逐艦如果搭載米-4/直-2,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就當做給海軍使用艦載直升機積累經驗吧。
至於陸航空中突擊部隊和武裝直升機這些概念,唐華就沒在給軍委的報告里明寫,只說了直升機還有更廣泛的使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