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回到民國當小編

作者: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回到民國當小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六卷 一手持核,一手種田 第110章 神舟飛船首發

第六卷 一手持核,一手種田

第110章 神舟飛船首發

所以中國的載人飛船就確定採用長征-3K4為基礎了,F表示這是飛船專用的運載火箭。
長征-3K4F的火箭部分和長征-3K4沒有區別。長征-3K4從1962年6月到現在發射了3次,它的兄弟長征-4K4發射了兩次,全都成功。這枚大火箭在研製的時候遭受了一些波折,但拐回正確的路線之後可靠性很高。
「第二級脫離,順利入軌了。」錢學森鬆了一口氣,「有個遠望一號在巴新站崗,就是不錯,可以一直跟蹤到航天器入軌。如果咱們是遠望一號到遠望四號一整隊,那就更好了。」
……
「這是赤|裸裸的貿易保護主義吧,美國人天天說的自由貿易精神呢?」葉繼壯吐槽。
12月底定位調試完畢,聖誕節的時候,「大西洋星」提供電話服務的小廣告在美國大城市已經塞得到處都是了。
……
因為逃逸塔的存在,神舟一號的質量當然就不能照著長征-3K4的最大近地軌道運力來設計了,不過本來也不需要做得這麼大,畢竟這東西在未來就是空間站與地面之間的人員交通工具。
總會計師:「大西洋星說是可以為大西洋兩岸所有國家提供服務,可有錢的就是美國和西歐,美國市場不讓打入,那剩下的就不多了,巴西阿根廷這些南美國家沒那麼多通信需求。或許歐洲人給非洲人打電話可以用?」
「《通信衛星法案》第一修正案將對美國本土用戶使用通信衛星做出限制,只允許接入由美國製造並由美國發射的通信衛星,使用他國通信衛星設備的實體將受到懲罰。」
……
神舟飛船。
葉繼壯:「給一些美國企業甜頭,讓他們在國會裡展開遊說,那麼讓卡內基成立一個通信公司,或者那個搞醫藥和小貿易的諾蘭?」
美國擔心通信衛星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但說實話,大西洋星還真是有威脅,它有一個專用的軍用頻段轉發器。
秘書:「中國的『大西洋星』通信通道量數太可怕了,而且據他和-圖-書們的測試報告,通信質量、連接可靠性也極高。它一顆星能吸走現在所有的越洋電話服務,只有讓國會通過那個法案,才能挽救我們的衛星。以及我們的產業。」
……
「這個修正案的貿易保護太過於赤|裸裸,」唐華說,「美國國會裡拿什麼錢的都有,英國也在搞航天,他們肯定不樂意美國出這個修正案。美國國內的通信運營商也不樂意,因為這意味著NASA在國內形成了壟斷。」
助推器、第一級、第二級和長征-3K4外觀一樣,再往上就是載荷部分,與長征-3K4就有區別了。整流罩稍微肥一些,裏面是神舟一號載人飛船的第一個樣船。
而且長征-6也可以發展成帶2個助推器或4個助推器的變型,適應不同重量的衛星。
唐華:「64、65年衛星發射的任務挺重,『軍事星』星座、北斗導航衛星、農業估產的正式型號星、……主要是載人飛船必須得用最大號的火箭發射,這個級別的火箭我們一年也就生產四五枚。」
錢學森:「那這個軌道艙,在未來我們有空間站之後,豈不是累贅了?那時候的飛船就是個通勤工具而已。」
「不是美洲星,中國人把它叫做『大西洋星』,意圖就是為了染指北美與歐洲的越洋通信。」
韋伯:「除了動用國會,我們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這是給古巴、南美預留的。誰知道未來南美會不會出現共產主義游擊隊,和政府軍打起來呢。
……
此次發射不是中國運載火箭發射第一次電視轉播,但是是第一次在火箭發射直播的時候拍攝發射控制中心內的場景。
錢學森:「設計的時候長5、長6是同步進行的,但是生產製造本來就是長6先行,長6箭體製造的絕大部分技術是現有的,長5就有不少缺項要補。」
唐華自己也特別欣賞發射塔上組裝好的長征-3K4+神舟一號,看來看去都看不夠。聽錢學森這麼感慨,也說了一句:
唐華估和*圖*書計,因為大西洋星的刺|激,Syncom-3可能會提前到64年初發射,然後會在64年底發射Syncom系列的改進放大版「早鳥」。「早鳥」能提供240路跨大西洋電話,每路價格僅為海底電纜的十分之一。
按照唐華的規劃,長征-3K4以後就只剩長征-3K4F了,專門用來運送航天員,衛星的發射任務要轉移給長征-6。
計算提前了多少年意義不大。中國1999年才發射載人飛船本來就是各種場外因素決定的。在80年代初中國就有足夠的技術儲備搞出神舟這樣的飛船,只是沒錢。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NASA總部。
這就苦了原定的通信衛星用戶,我通信的大鍋都買好了,等衛星入軌之後讓大鍋指向某個角度,就可以開通越洋電話服務的,現在怎麼回事?
至於現在,也不能「倒打一耙」,說聯盟號飛船抄襲了神舟飛船。因為聯盟的雛形——A-B-V繞月複合體方案,是在1963年初提出的。
美國發射通信衛星時間其實比中國早,就是那顆錄播艾森豪威爾聖誕賀詞的SCORE衛星。同步通信衛星的概念也研究得很早,畢竟亞瑟·克拉克是美國的科幻作家。
唐華:「那能不能順序稍微變換一下,長6先給弄出來,它大部分場合能替換長3捆和長4捆,但是比這兩『捆』便宜。」
……
長征-5和長征-6都是用NK-15液氧-煤油發動機的火箭。長征-5是個直徑7米的大變態,第一級9台NK-15發動機,不帶助推器,用來發射第二代和第三代空間站。
「大西洋星最大同時接通七八百路越洋電話,誰有功夫聽那些美國人嘮家常,再說想聽嘮家常我們也錄不下來這麼多數據。」
新改過的發射控制中心現在有了大屏幕——雖然還不是液晶的,但是用背光牆+投影的方式,也可以把長征-3K4F的飛行軌跡在世界地圖上顯示出來。
不僅在國內直播,電視信https://www.hetubook.com.com號是上傳亞太通信衛星轉播的,在整個亞太地區都能接收到信號。其中朝鮮和北越的電視台是肯定會播放節目的,日本、韓國、菲律賓也有能收信號的地面站設備,只是電視台估計是不會播放。
「中國人發射了一顆『亞太星』,上個月他們又發射了一顆什麼?美洲星?」
逃逸塔里的的東西主要就是四台短時間工作的火箭發動機和一些燃料,飛船-運載火箭在發射的初期如果出了故障,只要不是五秒內爆炸,逃逸塔就可以立即點火,同時飛船和壞掉了的火箭解脫,逃逸塔把飛船帶走,然後飛船找個地方開傘降落。
「靠。」「艹。」「靠。」
然後科羅廖夫就在電視那頭嘟噥「還是你們的火箭個頭大,質子火箭計劃看來得加速了」。
在整流罩上面,還有東西,就像一支紅纓槍直指天空,這是載人飛船必配的東西——逃逸塔。
「唐華,你這個飛船,有點太誇張了。比東方號大,比蘇聯正在設計的聯盟號也大。」
為了滿足電視拍攝的需求,太原中心的工作人員此前還檢查了好幾次大屏幕上的信息,確保沒有什麼不該顯露的參數被標記在了上面。
葉繼壯:「就非洲啊,好多非洲酋長可能連電話都不知道長啥樣呢。」
「……5,4,3,2,1,點火!」
不過後來測試,由於Syncom-2天線的波束較寬,所以是勉強可以用的,如果能雇個人在大鍋下面,手動微調大鍋的方向,跟著衛星一起跳8字舞,那通信質量就完全和理論設計指標一樣啦。
比原歷史位面提前了多少年?
駐美大使館傳回「美國國會正在討論《通信衛星法案》,審核辯論法律條文」的消息,中國這邊只能罵粗話了。
「這是一個關係到美國國家安全的法案。」
1959年初,NASA開始研究地球同步衛星的概念,去年也就是1963年2月,美國發射了Syncom-1同步通信衛星,衛星升空后無應答,成了hetubook.com.com一塊磚。6月發射了Syncom-2,這回衛星正常了,但是定位失誤,它的軌道仍然有傾角。
唐華也很明確地告訴科羅廖夫,你這個方案太棒了,我決定跳過上升計劃,直接沖兩艙制大號載人飛船。
唐華則在想《通信衛星法案》怎麼成了這個鬼樣子。原本的這個法案是授權成立了COMSAT,這是一個受美國政府監管,但日常由私人融資和管理的組織,可沒有排他性地禁止所有美國之外的通信衛星服務。
在冬季明亮的夜空中,火箭越飛越高,漸漸隱沒在高空。這時候,電視台導播把畫面切換到了發射控制中心。
詹姆斯·韋伯,肯尼迪上任后提拔的NASA局長,在約翰遜時代繼續當他的局長。現在詹姆斯·韋伯正為同步通信衛星的事情惱火。
晚上7時10分,火箭的主發動機和助推器噴火,攜帶著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的無人試驗船升空。
錢學森和唐華在發射中心外,遠處的一號發射塔,長征-3K4F運載火箭已經準備就緒。
大西洋星……額,大西洋星可以提供800路越洋電話。這還只是動用了數據轉發能力的三分之一而已。
長征-3K4F在發射塔加註完燃料,一切準備就緒,是晚上6時30分。電視台派來的攝製組早就架好了設備,長征-3K4F的發射過程要向全國觀眾直播。
……
「就算是一步到位了。兩艙制飛船,除了裝人的返回艙艙,還能有個軌道艙,入軌之後航天員進入軌道艙,做宇宙觀測、科學實驗或者別的什麼都很方便。」
「1分鐘倒計時。」
不但如此,科羅廖夫老哥去年在電視會議上,還曾拿出他手繪的繞月複合體草圖給唐華和錢學森看。
唐華:「甚至他們之外的公司如果想摻和也可以。可以從我們這兒訂購通信衛星,我們代他們製造、代他們發射,一切調試好了再把使用權移交給這些公司。」
唐華:「也不是,到那個時候,飛船本身是不需要做科學實驗了,但是軌道和-圖-書艙可以作為貨運搭載區域,發射一次飛船,往空間站運人為主,也順便運送一些物資。不過物資的消耗速率很高,到時候我們還需要設計製造專門的貨運飛船。」
唐華:「我有一個想法,如果這個法案的討論和審核最後能夠拉回一步,從『只允許使用美國製造的衛星』改成『必須是由美國公司運營』,那就沒有問題了,這樣對我們的利益損害就算是在可控範圍內。」
就在NASA準備再接再厲,發射傾角0度不跳8字舞的真·靜止通信衛星Syncom-3的時候,1963年10月,中國發射「大西洋星」。
所以Syncom-2是一顆同步但不靜止的通信衛星,它在天上不是固定不動,但也不是咻-咻-咻亂飛,而是在北美地區用戶的頭頂某一個區域跳8字舞。
唐華:「實際上……我想用衛星代替航天測控船……」
太原航天發射中心。1964年1月29日。
「美國通信衛星用戶如果選擇外國的衛星,那麼外國就有可能通過衛星竊聽美國用戶的通信內容,對個人而言,這是侵犯美國公民的隱私;對美國公司,則有商業秘密泄露的風險,對國家和政府機構則可能造成重大泄密事件。」
NASA的高層今天的興趣點並不在中國發射自己的第一艘載人飛船試驗船,而是在通信衛星。
長征-6平平無奇,直徑4.2米,第一級4台NK-15,基本型不帶助推器,近地軌道運送能力也到了10噸往上,結構簡單,比長征-3K4耗費的工時少、價格便宜。
錢學森:「從今年起,我們每年的航天發射次數,可以從10~12次增加到18~20次,差不多是蘇聯的一半、美國的三分之一。其實載人飛船的無人樣船發射頻率,也可以加快一些。我現在一想到1968年,我們的航天員才乘坐自己的飛船上太空,就心癢得跟有小貓在撓似的。」
錢學森:「可別忘了長5、長6這兩個項目也快出來了。一個是超大火箭、一個是大火箭。」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