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巨艦大萌

作者:碩鼠
巨艦大萌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卷 甲午,甲午! 第十八章 臨津江保衛戰

第三卷 甲午,甲午!

第十八章 臨津江保衛戰

實際上,這也是為什麼日本十多萬大軍一直走全羅道、忠清道、京畿道向北進攻的原因——若是走江原道,那邊的道路條件,能把這個時代的所有軍隊變回純步槍兵甚至冷兵器部隊。
相對來說,對面之前一直在撤退的明軍在這方面情況就要好不少,因為臨津江相對漢江距離大明國境線較近,而且在北洋艦隊的掩護下,大明運輸船可以從容在最接近前線的港口卸貨。
……
為了抵禦日軍的進攻,他留下了幾乎所有武裝力量,不過還是派遣三百騎兵,把朝鮮國王、王子、妃嬪以及主要兩班貴族後送到國內。
乃木希典在臨津江北岸站穩腳跟后,一面構築陣地,一面與南岸本軍主力一起對修浮橋,與此同時,山縣有朋也命令把主要突破點放在這個位置,竭盡全力使用小船過江增援乃木。
不過,此時的日軍狀態其實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好。
接到命令,被就地改編成加入大明帝國第一朝鮮集團軍的袁世凱上校與同集m.hetubook.com•com團軍建制內的改良軍第二步兵師匯合,於是他不敢再退,下令在朝鮮陪都開城附近,就地掘壕固守,防禦臨津江一線。
7月日,日軍對臨津江防線發動第一次進攻。
退縮就是梟首一刀,堅守則是前途一片光明,就是傻瓜也能明白該做如何選擇。
他們一路上仍舊毫不留手的屠戮,並於7月10日抵達臨津江附近。
耀眼的銀子和同樣耀眼的刀鋒,全都放在士兵身後,如何選擇,應是不難理解吧?
朝廷承諾,只要練營指揮官袁世凱上校能夠配合新軍/改良軍支撐到那個時候,他就可以一步跨過校官與將官之間的門檻,成為大明陸軍的新星。
但是大炮沉重,連彈藥車在內,每門野戰炮需要八匹馬拖曳,而朝鮮的道路,一下雨就泥濘不堪,甚至能把大炮的車輪都陷進去一大半,就算不下雨,道路上坑窪遍地,對馬匹和車輪的損傷也是極為快速的。
不過朝廷已經送來消和圖書息,北洋艦隊重組后,會立刻出發,掩護從海路而來的援軍以及補給,只要臨津江防線能守10天,那麼大明的第三朝鮮集團軍就會全部從海路而來,只要能守20天,那麼第二朝鮮集團軍就能從陸路趕到戰場。
緊接著,練營發動第二次攻擊,這一次他們得到了臨近陣地的改良軍火炮增援。
首先,日本聯合艦隊攝於北洋的威脅,不敢掩護運輸船隊北上直接向前線運補,伊東明確表示聯合艦隊目前只能勉強維持本土與釜山之間的航運。之後陸軍再向北進,所有糧彈援軍要不就地籌措,要不走陸路北上。
至於朝鮮人,只能用說是一幫烏合之眾,能做好勞工的工作就不錯了。
這些人是巨大的政治資本,只要他們還在大明手裡,大明在國際上就算師出有名。
因而袁世凱不得不組織部隊離開即設陣地,對日軍登陸場發動反攻。
聯營士兵在金錢的刺|激和督戰隊大刀的逼迫下發起波狀攻勢,不顧傷亡猛攻https://m.hetubook.com.com五輪,期間雙方進行了多次白刃戰,一直打到夜間,將日軍登陸場壓縮到不足一平方里的狹小範圍內。
袁世凱上校知道,若是龜尾浦被突破,處於兵力和火力劣勢的明軍失去臨津江天險,與日軍直接面對面作戰,那麼明軍守住防線的可能性很小。
日本第一軍又第二軍兩個聯隊佔領朝鮮王京,並屠城兩周后,才心滿意足的重新整隊,向北發動進攻。
6月18日下午,朝鮮軍和朝鮮義軍發起第一次反攻,但不到二十分鐘即被乃木和日軍南岸的炮兵合力擊潰,死傷慘重。
……
臨津江附近的明朝聯軍匯聚了大約五萬人,但其中只有改良軍第二師和一個新軍旅戰鬥力不錯,練營兵人數雖多但戰鬥力比不上真正的近代軍隊。
最後時刻,乃木希典也發了狂,他把身邊參謀人員、軍醫、警衛和臨時軍醫院的輕傷員全部組織起來,對明軍發起反撲,雙方激戰一夜,直到南岸日軍援軍抵達,離勝利只差一線的明軍最終遺https://m.hetubook•com.com憾撤退。
於是這位另一個位面的竊國大盜一咬牙,把自己在朝鮮搜刮來的錢財全拿出來,分發給各營手下,同時組織督戰隊,他親自扛著大刀拿著手槍在一線來回巡邏。
1894年6月18日。
隨即,乘坐小艇的日軍強行渡過臨津江,但在登岸過程中遭到明軍機槍和步槍集火打擊,梁花津、邑津兩路攻擊均被打退,唯獨龜尾浦一路攻擊還算順利,集中在這裏的舊軍練營火力不夠充足,無法在第一時間壓制日軍,因而敵人順利過河。
不得不說,朝鮮的道路建設,實在是讓人痛苦不堪。
戰鬥伊始,憑藉之前積攢的炮彈,日軍火力十分猛烈,只用兩個小時就壓制明軍改良軍的57mm格魯森和新軍少數75mm克虜伯。
若是舊時代的戰爭倒是還好,可現在的戰爭,沒有炮兵支持,沒有彈藥補給,部隊的戰鬥力就要大打折扣。
其他方向的日軍也要不停發動猛攻,以牽制明軍,不讓他們互相增援。
當日清晨,日軍集結炮兵,和-圖-書壓制北岸明朝軍隊陣地,同時由第五旅團長乃木希典親自挑選並指揮的突擊隊乘坐小型划艇向北岸龜尾浦、梁花津、邑津三個渡口發動進攻。
袁世凱明確對部隊說明,每堅守一天,全軍從小兵到營官,全都有賞,但任何人敢於後退一步,一律斬首!
另外,明軍的糧食補給也沒有任何問題,而日軍因為之前的殘酷殺戮,背後到處都是朝鮮義軍,不論是下鄉征糧還是從後方運糧,都是障礙重重。
這導致臨津江前線一個半軍雖然有總數高達108門的野炮和山炮,但炮彈只勉強湊夠0.75個基數。
袁世凱再接再厲,與夜間派遣親兵隊手持槓桿步槍和大刀,發動夜襲。
日本第一軍司令(這個時候軍是戰略單位)山縣有朋大將指揮七萬大軍在臨津江南岸布陣,隨時準備發動新的進攻。
而明軍需要面對的,是日本第一軍全部和第二軍部分部隊,合計超過七萬人,後續還有半個第二軍和大半個第三軍正在向這邊開進,不論在哪方面看來,都是實力上的巨大差距。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