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甲辰對俄戰爭
第二十六章 人海戰術
在這兩座城市,中華帝國準備了7所醫院和19所臨時醫院,至少三萬張床位。
……
肯定是前線除了大問題唄。
實際上,直到兩天後,瑪格麗特才從中國人的報紙上得知了事情的大概。
北約方面不像庫羅帕特金那樣對己方士兵有那種莫名其妙的自信,因而華軍在前線的備戰工作遠比俄軍充分。
實際上這也是俄軍為什麼一定要順著赤塔向海蘭泡、伯力、海參崴推進,而不是從外蒙古方向進攻的原因——離開西伯利亞大鐵路,俄軍連補給2萬人都困難,自然只剩這樣一條路可以走。
與如此規模的後勤統籌相對應,俄軍雖然也在赤塔集結了20萬兵力和不低於北約第四軍群的火炮、機槍,但他們的後勤完全依賴單薄的西伯利亞大鐵路。
我認為,如果我們要對德復讎,那麼拉攏好中國將是非常重要的。
戰前,中國從英國(主要是其印度殖民地)、荷屬東印度、美國(只要價格合適,這https://m.hetubook.com.com個國家從不介意向自己的競爭者出口物資),甚至還有俄羅斯(不知道該說啥好,但他們確實向中國出口糧食)進口了大量糧食。
到1904年4月初,北約用來抵擋赤塔俄軍東進的第四軍群有20萬兵力,圍困伯力的第二軍群有15萬人,圍困雙城子—海參崴的第三軍群有20萬人,在黑龍江以南的戰略預備隊還有30萬人,不算外蒙古和西域等小戰場,北約在一線就已經有了85萬大軍!
對於中國來說,能動員如此人力,一個最大的基礎就是不用擔心糧食消耗問題——在這個時代,只要有錢,總有人願意賣給你糧食。
對於北約來說,損失幾萬人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他們在黑龍江以北作戰,部隊增援相對簡單,而且中國從來不是個缺乏人力的國家。
而且,對北約來說,這還不是極限,按照設在京師的戰爭大本營的計劃,最終的動員和圖書效果應該是700萬民工支撐前線100萬部隊!
對於庫羅帕特金來說,現在的問題是俄軍必須進攻了,否則他將坐擁二十萬兵力,眼睜睜看著華軍一個個拔掉遠東所有俄軍要塞,等著華軍獲得無可動搖的戰略優勢……
同時還要把大量傷員後送,為此後勤軍準備了100萬副擔架,完全以人力接力的形勢,直接把由野戰醫院進行簡單治療之後的傷員從前線抬到齊齊哈爾、哈爾濱等城市。
戰鬥中,雙方各自付出近兩萬人的傷亡,華軍第一輪攻擊被擊退。
現在赤塔俄軍與北約第四軍群兵力相當,庫羅帕特金堅信俄軍戰鬥力遠超華軍,因而他認為自己是有優勢的——至少應該能幫助哈巴羅夫斯克的守軍吸引一部分華軍注意力。
與此同時,海運、內水運輸、公路運輸也由後勤軍統籌安排,再缺乏鐵路的情況下,後勤軍不惜人力,用50萬輛獨輪車和至少10萬輛馬拉大車,生生支撐起前線無底m.hetubook.com.com洞一般的物資消耗——後勤軍現在每天可以給前線運輸8千發炮彈,80萬發子彈,以及大量糧食、被服、藥品等一起急需的物資。
……
國家除了負擔所有民工和其所攜帶的牲畜(馬、驢、騾子、牛)的口糧外,還以補貼的形勢給民工發放工資。
我們絕對不能讓中國站到德國人那邊去!
這讓古典時代人人視為畏途的隨軍勞役居然變成有利可圖的行當。
「到底出了什麼事?」
事情很簡單,中華帝國皇太子親臨前線督戰,華軍已經攻克遠東重鎮海蘭泡(布拉戈維申斯克),4萬俄羅斯守軍全軍覆沒。
現在,俄軍每周可以通過西伯利亞大鐵路向前線增援一個團的兵力,但華軍可以增援一個師!
原本準備以要塞大量消耗北約軍有生力量,在赤塔逼迫華軍主動進攻,打一場防守反擊戰役的庫羅帕特金,不得不放棄之前的計劃,轉而決定發起一輪強攻。
這才是真正的人海戰術,在鐵和_圖_書路線暫時無法完全支撐前線的時候,直接統籌大量人力,用真正的人海戰術向前線輸送物資。
全國各地所有的公立醫院,一律抽調半數外科醫生和至少三分之一的護士增援到前線醫院,除此之外還有大量中醫和民間醫生,帝國給所有前往前線的醫護人員提供雙份薪水。
這讓北約各國可以毫無顧忌的大量動員人力。
而之後,中華帝國皇太子與半個軍群的兵力一同前往伯力(哈巴羅夫斯克)。
北約戰爭大本營自然也清楚這一點,為此,第四軍群非常耐心的在俄軍通向海蘭泡的必經之路上布置了完整的防禦工事。之前的戰爭都是北約方面進攻,現在輪到俄軍來強沖華軍即設陣地了。
「將軍去了哪裡?」
得到強力增援之後,華軍第二軍群立刻對伯力發起猛攻,哈巴羅夫斯克守軍發來電報,說是前線壓力很大,華軍一度有突破跡象,只是伯力的俄軍兵力較多(7萬人),俄軍指揮官動用預備隊,以瘋狂反擊封堵https://m•hetubook•com.com了華軍突擊隊打開的缺口。
如果不是彈藥補給佔用過多運力,華軍本來可以在前線堆積更多部隊。
賓客們有些茫然,不過也有聰明人大概猜到了點什麼。
這當然不行!
——瑪格麗特給法國情報局的報告。
北約聯軍前線的85萬兵力,背後是550萬民工的支前行動!
雖然哈巴羅夫斯克看起來暫時似乎沒什麼問題,但是華軍一輪強攻俄軍就傷亡兩萬,生力軍損失慘重,而被圍困中的俄軍得不到增援,已經很難在華軍一輪強過一輪的攻擊中堅持下去了。
其中有近百萬人負責修建一條從遼瀋直通黑龍江以北前線的幹線鐵路,以及至少五條臨時軍輔鐵路——幹線鐵路使用蒸汽火車頭,臨時軍輔鐵路暫時使用馬拉車廂。
整個三月,由於華軍連續發動對海蘭泡和伯力的強攻,前線炮彈消耗迅速上升到16萬發,而俄軍的還擊差不多隻有北約軍隊的一半多一點,約85000發,這也是華軍強行攻堅還與敵人傷亡相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