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悠長的假期
第二十章 血火愛琴海(中)
在馬其頓南部,希軍於11月1、2兩日內擊敗葉尼傑土軍獲勝,隨即乘勝向薩洛尼卡展開進攻,奧斯曼守軍於9日投降。
鄭伯初制定的計劃結合了當初海防海戰和南海海戰的經驗,以戰列艦衝擊敵軍近距離射擊(海防海戰),以快速隊強迫敵軍不斷轉向浪費射擊角度(南海海戰)。
本艦轉向後不久,9時08分,「喬治·埃夫洛夫」的第三輪齊射就對「巴巴羅薩」號形成夾叉,之後的第五輪齊射中,一發190炮彈擊中「巴巴羅薩」號副炮區,摧毀一門105副炮並造成3死6傷。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希臘戰列艦逼近到土軍5000米以內,兩艦開始轉向,準備側舷迎敵時為止。
這樣的命中範圍,連給希臘戰艦洗甲板都做不到。
而希軍康特理·奧特斯海軍少將指揮兩艘小無畏艦和希軍驅逐艦直接衝擊土軍。
雙方主力艦隊乒乒乓乓打的熱鬧,然而在海戰開始的半個小時內都未能取得任何一次命中,甚至所有炮彈都未能打進對方戰艦30米範圍以內,連www.hetubook•com•com夾叉或近失彈都沒有過。
連「巴巴羅薩」號上的德國顧問都無法勸阻這種臨陣脫逃的行為,結果,土軍艦隊就在付出區區9個人傷亡的代價后,徹底崩潰了!
11月28日,阿爾巴尼亞宣布脫離奧斯曼帝國獨立,至此奧斯曼帝國已經失去了除伊斯坦布爾以外所有巴爾幹領土,以及東地中海上的幾乎全部島嶼。
三艘九頭蛇級裝甲艦跟在主力後面,等到衝散土軍陣列后,參与混戰或追擊敵軍慢速戰艦。
見土軍開火,希臘兩艘戰列艦也忍不住違令用各自艦艏主炮射擊土軍——命中精度同樣讓人目不忍睹……
鄭伯初在抵達希臘之後不久,就與康特理·奧特斯商定,艦隊絕對不能在超過5500米的距離之外開火!
幾乎與此同時,一發234炮彈擊中「巴巴羅薩」號艦橋底部裝甲司令塔位置,在這塊裝甲最厚的地方砸出一個50×50公分的凹陷,讓正在司令塔內指揮作戰的奧斯曼海軍司令摔倒,並未造成任何其他損和-圖-書傷。
而且,奧斯曼指揮官不是率領艦隊整體轉向邊戰邊走,也不是下令分散逃跑以增加己方戰艦倖存幾率,而是一聲不吭的指揮旗艦脫離陣列向達達尼爾海峽方向轉進!
他的這個想法,是考慮到希臘海軍官兵訓練嚴重不足,遠距離射擊命中率慘不忍睹,因此需要近距離射擊以提高命中率。
更要命的是,已經包抄到位的鄭伯初此時指揮「喬治·埃夫洛夫」號迅速靠了上來!
時間回溯到10月24日,塞黑聯軍也發起總攻,駐紮馬其頓的奧斯曼軍隊崩潰。
身為炮術軍官出身的鄭伯初,自然也明白,希臘海軍的兩艘小無畏艦實際上具備12000米外開火的能力。
保軍第一、三集團軍,在多次擊退土軍反擊后,於10月22到24日在基爾克—基利塞附近徹底擊潰奧斯曼第三軍。
1912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保軍與土軍在盧累布爾加茲爆發決戰,奧斯曼第四軍也被擊潰。
在希臘兩艘戰列艦以艦艏對敵姿態向奧斯曼艦隊發起衝鋒www•hetubook•com•com的時候,土軍所有10艘戰艦似模似樣的擺出一個單縱隊陣型,以此發揮全部火力打擊希軍。
遭到這次「重大」打擊后,奧斯曼海軍指揮官如鄭伯初所願,做出一個錯誤決定——不是轉向,而是下令逃跑!
所以,中國海軍顧問團團長鄭伯初少將一開始就指揮航速最快的裝甲巡洋艦「喬治·埃夫洛夫」號帶領保加利亞驅逐艦編隊單獨編組,憑藉高航速繞擊土軍後方,以免土軍艦隊逃逸。
實際上,隨著戰艦火炮、射術以及觀瞄技術的發展,優秀的戰艦和海軍有效射擊距離增長很快——按照孫笑的說法,自對俄戰爭以後,戰列艦有效射擊距離平均每年增加一千米。
上午8時30分左右,雙方距離超過12000米,土軍迫不及待搶先開火,密集的炮彈呼嘯而來,重重砸在……呃,距離希臘戰艦超過200米外的地方!
事實證明,鄭伯初的看法十分正確,而且通用於希臘和奧斯曼兩軍。
此時土軍有2艘前無畏艦,6艘裝甲艦和2艘巡洋艦,面對希保艦隊,其在裝和-圖-書甲防護、航速、魚雷攻擊能力和火力等方面全方位落後。
而保軍越過保土邊界向南推進。保加利亞第二十一集團軍迅速擊穿土軍防線,逼迫土軍後退。
海軍方面,希保艦隊在希臘海軍司令康特理·奧特斯海軍少將的指揮下開始嘗試封鎖達達尼爾海峽,同時一個個搶佔土耳其人在地中海上的島嶼。
巴爾幹小普魯士展現出超強戰鬥力。
一發奧斯曼軍的178彈命中「溫泉關」號艦舯靠後,沒有裝甲防護的位置,擊穿艦體后落入……呃……軍官廁所爆炸,給這艘戰列艦造成一次相當可怖的「生化武器」打擊。
「喬治·埃夫洛夫」的射術與她的戰友們一樣令人捉急,不過鄭伯初嚴令必須接近到5000米以內開火,這讓這艘萬噸級裝甲巡洋艦的表現遠超同僚。
跟當初南海海戰孫笑執著的集火俄軍先導艦,強迫俄軍指揮官做出錯誤決定一樣,一心COS孫笑的鄭伯初也下令集火射擊土軍先導艦「巴巴羅薩」號。
12月3日,奧斯曼海軍無法忍受希保艦隊在愛琴海肆無忌憚的行動,于當www.hetubook.com.com天傾巢而出,準備與希保艦隊決戰。
戰爭一開始,四國同盟軍隊就取得重大進展。
開戰一個月後,土軍在巴爾幹戰場節節敗退,面對同盟軍的進攻幾乎完全無法抵抗。
不過也就僅此而已了,儘管有德國顧問幫助指揮,但奧斯曼水兵訓練跟他們的對手一樣低劣,而且大量架退艦炮的射速也無法讓他們抓住機會取得更大戰果。
1912年10月22日,塞黑聯軍伊巴爾支隊2萬人對色雷斯北部和阿爾巴尼亞北部的奧斯曼軍隊進攻。
不過,與思想保守,只想著驅逐土軍艦隊的希保海軍軍官不同,中國海軍顧問團一門心思想的是如何才能全殲敵人艦隊——自從對法戰爭開始,中國海軍就特別喜歡打殲滅戰,海防、黃海、南海,可以說這三場海戰大勝決定了三場戰爭的結局。
但再好的武器也得靠人來發揮,就希臘那些新手兵,即使有大量中國顧問輔助甚至直接參与指揮,也別想在這種超遠距離上打出好成績。
所以還是盡量不要浪費寶貴的炮彈為好。
但就是這發炮彈,決定了此次海戰雙方的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