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五十一章 下一個目標(下)
孫笑唯一的要求是,先列印度的話,向東進攻莫爾茲比港的部隊必須慎之又慎,因為美國佬還有一支強力的航母艦隊,他們絕對有能力給主力不在的中國海軍來一記狠的。
如果要進攻印度,那麼東線部隊只能打到新幾內亞島。
從緬甸出發陸路進攻印度的道路很崎嶇,不僅裝甲部隊無法使用,哪怕步兵部隊的補給都是個難事,而英印軍在印度有150萬部隊,如果持續動員,甚至能夠達到400萬上下,這樣的敵人,只憑輕裝部隊是不可能拿下的。
亞洲戰場的下一個目標就這樣定下來了,是印度。
因而,戰前海上運力可供軍用的部分是:陸軍220萬噸,海軍190萬噸,合計410萬噸。
因而進攻印度必須是陸路進攻和海路進攻雙管齊下,而做到這一點需要海軍殲滅,或者至少是重創已經趕到印度的歐洲聯合艦隊,使其無法威脅北約進攻印度的運輸、補給船隊。
為了備戰,海軍
www•hetubook.com.com方面先後徵用80艘110萬噸性能比較好的船舶改造為軍艦(包括航空母艦、護航航空母艦、水上飛機母艦、艦隊補給艦和偽裝襲擊艦等)
另外,如果能夠全取印度,接下來北約軍就可以以印度為跳板,進入中東地區,煽動這裏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砸碎英法殖民體系。
然後在1941年底之前,編練15萬越南軍隊和5萬高棉軍隊,加上可能會有的10萬緬甸軍隊、10萬暹羅軍隊和不低於20萬印度軍隊,以此60萬裝備和戰鬥力較差的三流部隊用以輔助控制面積實在太過廣大的印度佔領區,以釋放華軍野戰機動兵力投放到別的戰場。
第二個戰略目標是澳洲,這裡有中國最想要的富鐵礦資源,也是盟軍在南太平洋最重要的戰略基地,如果北約能夠控制澳洲,盟軍實力再強,想要反攻都會十分困難。
在兩個戰略方向的選擇中,孫笑本人更加hetubook.com.com傾向於先打澳洲,因為拿下澳洲就會讓美軍反攻失去最大跳板,這對未來的中美大艦隊決戰會有很大好處。
在戰爭開始之前,中國、朝鮮、扶桑、琉球、呂宋等亞洲北約國家擁有100噸以上船舶5150艘合計1270萬噸,僅次於英國,超過美國為世界第二位。
如果北約能夠再控制波斯的石油,那麼亞歐大陸所有主要產油區就都在北約手裡了,而盟軍就只能依靠美洲和非洲的油田,雖然產量仍舊龐大,但北約對盟約最大的劣勢石油問題至少不是那麼令人絕望了(這個時代中東石油大部分都還沒開發出來,所以美國一家佔世界石油產量的六成左右)。
不得不說,聯參的理由比孫笑的想法更加充分合理一些,而孫笑本人倒也沒做過多堅持,如果聯參確實認為先列印度更加合適,那就先列印度吧。
順便,東瀛軍隊的重建,以及越南、高棉王國的建立和其軍https://m•hetubook.com.com隊編製工作也正在有序進行當中。
也就是說,華軍現有海上運力只能確保澳洲或者印度一個戰略方向,如果一定要同時進攻,軍方的戰力並無多大問題,但運力絕對捉襟見肘。
北約方面希望在1940年底之前,確保越南和高棉王國的建立,而同時東瀛的30萬武裝力量可以投入到戰場當中。
其一是印度,這是中國在這場戰爭中最重要的目標之一,控制了這裏,英國的殖民帝國就等於被打斷脊椎。
亞洲方面,下一步有兩個主要攻略目標。
當然,印度和澳洲都不是那麼容易到手的。
看起來並不少,但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運力需要用以運輸東南亞的大米、礦石、石油等物資往返國內,以及對扶桑/東瀛,台灣,呂宋和東南亞島嶼駐軍和民眾的物資補給。
另外這裏龐大的人口、自然資源和糧食、棉花產量也會為北約接下來的戰爭提供相當龐大的助力。
但聯參方面更加希和圖書望選擇印度,因為印度洋上有歐洲艦隊這個目前為止距離北約控制區最近的強大海上威脅,根據海軍戰前制定的戰略,大洋艦隊應該各個擊破佔據絕對優勢的盟軍艦隊。
再去除掉大量500噸以下只能用以近海運輸任務的船舶,北約實際上擁有1890艘644萬噸可用於遠洋運輸的船舶。
海軍正好可以藉此機會順便為登陸印度的龐大船隊提供護航工作。
為此,華軍方面給了一個「印度自由軍」的番號,打算以此組建一支2萬人的武裝力量(裝備使用繳獲的英軍輕武器,暫時不裝備任何大於重機槍的重武器),跟隨華軍一起進攻印度。
華軍方面希望能夠依靠印度獨立之類的政治宣傳煽動印度人反對英國殖民當局,如果能夠引發一次全印度大起義,那麼聯參方面樂觀的估計可以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把英國人驅逐出印度。
至於東線向澳洲的進攻,考慮到南洋連綿的島群,可以依賴較小的運輸船提供補給,先打到新幾內亞和_圖_書的莫爾茲比港,等待印度戰事解決或新造船舶數量增多到可以同時支撐兩場大規模戰役時,再去進攻澳洲。
孫笑可不想華軍中也出個鬼畜牟田口,因而,亞洲方面接下來的進攻只能選擇一個戰略方向,要進攻澳洲,西線部隊佔領緬甸后就得停下。
要命的是,澳洲方向也是如此,盟軍在澳洲的兵力比印度要少一些,但美英都可以隨時向澳洲提供增援,而且澳洲作戰所有部隊和補給都必須通過海運。
如今美國太平洋艦隊和歐洲東南亞艦隊主力艦都已經被消滅(出了美太的航母),那麼按原計劃,海軍現在需要擊中力量消滅歐洲艦隊。
這意味著,澳洲進攻作戰所需要的船舶運力比印度作戰只多不少。
作為印度攻略的輔助工作,中國方面立刻開始著手從之前抓獲的十多萬印度俘虜中挑選帶路黨。
而且,聯參方面認為進攻印度至少需要一百萬人的部隊,而完全通過海路補給的話,僅僅這一個戰略方向就需要三百萬噸船舶一年的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