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巨艦大萌

作者:碩鼠
巨艦大萌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七卷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六十七章 歐洲在我們腳下4

第七卷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六十七章 歐洲在我們腳下4

在法國方面軍做好了進軍義大利準備的同時,中歐戰役順利結束,中東歐最後一個還在抵抗的盟約國家崩潰投降,歐洲東線的北約軍隊得以空出手來集結更多部隊準備從東北方向殺入義大利。
除此之外,義大利人還利用47mm加農炮結合較舊的L6輕型坦克底盤用來改造47/L40式突擊炮,並且開始小批量投產裝備75mm長倍徑加農炮,足以與ZT3媲美的P26重型坦克,以及用M13坦克底盤和75mm加農炮結合而來的75/M40突擊炮。
即使對無比重視機械化單位的中國來說,能維持16個軍完全擺脫騾馬畜力(哪怕只是短暫擺脫),也是個非常驚人的成就,加上在西歐各國繳獲了驚人數量的庫存成品油料(足足880萬噸之多!)和德國提供的彈藥,法國徵用的糧食,法國方面軍反而成了此時此刻整個北約裝備最為精良,士氣最為高昂的部隊。
10月初,時機成熟了,此時北約和_圖_書已經通過新加入的德國盟友和從法國佔領區獲得的戰利品,積攢了相對較為充裕的補給,特別是歐寶、賓士、奧迪霍希、雪鐵龍、標誌、雷諾等公司生產的卡車,以及數以百計的火車頭和大量車廂。
而此時,義大利人也在精心備戰。
中歐方面軍在裝備沒有法國方面軍那麼奢華,不過這邊更加靠近戰前北約勢力範圍,彈藥和後續增援方面都比較方便,更重要的是,這裏的北約軍得到了部分德國部隊的支持——不是說德國人多麼驍勇善戰,而是這些部隊中一戰老兵很多,有些人還參加過一戰後期德奧重創義大利的卡波雷托戰役,曾經從東北方向深入過義大利本土,這些人對北約軍來說是個指路人,可以讓北約軍避開很多戰場以外的麻煩。
鑒於之前華軍裝甲部隊華麗的表現,義大利人現在正在開足馬力生產性能尚可的M13中型坦克,這種裝備47mm加農炮,裝甲最厚處hetubook•com•com達45mm(不過是鉚接),最高時速33公里的坦克性能上比如今還是北約軍主力的ZT2略強一些,但依舊遠遠不如ZT3和ZT4,只是,配上新式穿甲彈,47mm炮至少能威脅ZT3坦克的側後方裝甲,比之前對ZT3毫無辦法總歸是強得多。
這兩條路線都有鐵路支撐,也是唯一可供大規模裝甲部隊發揮的路線,但其中最重要的尼斯—熱那亞線路還要受到利古里亞海的盟軍艦隊威脅,華軍不願冒著後勤補給路線被截斷的危險貿然進攻,寧願花些時間等待一個更好的時機。
好在,大約150—160萬正規軍的裝備還算不錯,北約軍進行短暫休整的同時,義大利人也在抓緊時間儘可能武裝自己。
1940年9月中旬開始,在法國尼斯一帶的華軍就對義大利西北部發動了幾次試探性進攻,華軍的山地師表現出眾,次次暴揍義大利軍隊,甚至還出現過一個華軍山地營連續擊潰和_圖_書了兩個義大利步兵師,俘虜上萬人的奇葩戰例。
然而華軍沒有趁機發動大規模進攻,因為法意邊境線地形不利於裝甲部隊行動,從法國出發攻打義大利,只能走莫達那進攻都靈,和從尼斯出發進攻熱那亞兩條路線。
這些寶貴的運輸力量給華軍帶來了驚人的機動性,華軍法國方面軍甚至向歐洲大本營報告,自己這邊可以保證6個裝甲軍和10個步兵軍實現完全機械化和摩托化!
這樣的單位,根本不具備什麼戰鬥力,實際上只能用來維持地方治安——可悲的是,很多殖民地部隊連這個都做不好,因為殖民地軍官們都是當慣了老爺的二世祖,特別容易把在殖民地時無法無天的作風帶到國內,而底層黑人士兵又完全不被信任(相對應的,大部分底層黑人士兵也不願意給白人賣命,他們只想在這白種人的家園好好享受一番),種族矛盾十分尖銳而突出。
這些部隊基本沒有重武器,輕武器的裝備也全是一戰老貨色,www.hetubook.com.com拿機槍來當重火力支柱使用,有幾門迫擊炮或一戰的小口徑戰防炮、架退野戰炮就算裝備精良了。
只不過,實際戰況卻讓人大跌眼鏡。
盟軍的增援加上自行生產的裝備,義大利人在10月開始之前,居然也湊了2100輛坦克/自行火炮/突擊炮的龐大力量,這些裝備集中給本土部隊,再加上同樣得到相當加強的空軍(2900架飛機,含美國人援助的P36、P39、P40)、炮兵,以及留在義大利本土的幾艘舊式戰列艦構成的海軍,一時之間讓那150多萬非洲殖民地部隊倒也顯得威風凜凜,看上去確實不是個容易對付的目標。
不過與精心挑選強力部隊的北約軍相比,意軍處在一種划拉到盤子里都是菜的狀態,除了其他歐洲盟軍敗退到義大利的部隊和少數美英志願者之外,意軍還從非洲拉來了大量殖民地軍隊,足足有100萬人之多。
在東線,意軍準備了150萬大軍(包含30萬敗退下來的中歐軍隊)和*圖*書,而在西線則有120萬人(含10萬法軍和美英志願者)。
此外,儘管大量裝備被英國截胡,但仍有相當部分美國的援助抵達義大利,僅僅坦克方面,8月間美國就給義大利增援了150輛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9月間又運來了100輛斯圖亞特和50輛最新式的格蘭特/李中型坦克。
總兵力270萬人,比北約軍的300萬人略少,不過數量上看也並非沒有一戰之力。
好在,義大利還有盟軍,從中歐和法國敗退下來的其他盟約國家帶來了接近1000輛各種型號的坦克,這些坦克性能不一,大多數不具備與ZT3對抗的能力,但至少能對抗ZT2或者支援步兵。
以義大利的工業,倉促之間當然無法生產出足夠數量的合格裝備,已經投入量產的M13坦克+L40突擊炮+M40突擊炮月產量不過200輛,更重要的P26每個月只能小批量生產10輛,指望自己國內生產裝備足以與威名赫赫的華軍對抗的裝甲車輛是不現實的。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