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空戰的結局
因此,北約依舊頂著巨大的傷亡不斷對英國狂轟濫炸,繼5月5日的8000架次后,6日8300架次,7日7900架次,8日居然出動了9000架次!
「北洋重工給了你多少錢?」坐在寬大辦公桌後面面對一人多高的文件逐個簽字蓋章的孫笑突然抬起頭來看向自己的秘書。
秘書平鋪直述,一個個令人心驚的數字蹦了出來,最終,他做了個小小的總結:
當然,這其實滿符合歷史以來中國諸多政權那權力在財力之上的國家架構。
平常來說,不列顛之戰這種級別的大戰役相關信息怎麼也該算是3或4級文件,但因為現在同時進行著印度戰役,同時南洋方面也要有所動作,對中國來說,這才是更重要的大事,因而不列顛相關事宜也就只能壓一下等級,由秘書直接讀給孫笑了。
「……」秘書沉默了一下,然後吐出一個數字:「5585人陣亡、被俘或失蹤。其中3291人是我們中國的空勤。」
孫笑提醒自己的秘書:
孫笑要處理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事太多了,涉及到社會、國家和國際上,國內、盟友和敵人的方方面面,所以他已經無力處理送到首輔辦公桌上來的全部文件。
這3300位飛行員和空勤人員,即使家大業大的中國都難免感到心疼。
至於5級文件,這裏面涉及的問題不是孫笑一個人可以決定的,他需要召開內閣或內閣擴大會議,作出決定後由皇帝批准執行。
還有就是德俄空軍的生產力也漸漸加大,這也有效補充了前線過於巨大的損失。
孫笑在京師發的脾氣,一時半會還傳不到歐洲來。
盟軍一直在拚死抵抗,雙方的損失都大的驚人,5月6、7、8日三天,北約損失2200架飛機,盟軍損失1700架,以至於有人戲稱整個不列顛島南部都被廢鋁鋪滿了。
雙方都打得精疲力竭,自3月28日大規模空中攻勢開始到5月8日,短短42天的時間,北約已經戰損超過7000架飛機,盟軍5000架,因受傷https://www.hetubook.com.com、技術故障或迫降等原因損失的飛機同樣也都是個很大的數目。
……
「呃?沒有,大人,我沒有……」年輕人漲紅了臉,急急忙忙辯解道:「我並沒有……」
啪!
「5月5日的大空戰到底什麼結果?」
「不管你有沒有收錢給北洋重工做說客,今後這種雙方損失不到一百架飛機的戰報不要送到我這裏來!我沒有時間處理這些小事。」
「大部分是單引擎戰鬥機,死不了幾個人的,況且人家是本土防衛,跳傘成功就等於得救。」
「是,我這就去通知電報室。」
現有的大部分上報資料,必須先由秘書處再做一次分揀,以從低到高,1到5級來區分文件內容的重要程度,低等級文件由秘書讀給孫笑聽,孫笑做口頭指示。
當然,航空兵不同於陸軍,不吝嗇發動機小時數的話,可以直接從中國經過多次轉場編隊飛到歐洲,而不用受限於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運力。
孫笑一揮手打斷秘書替德國佬辯解的說辭:
孫
m.hetubook.com.com
笑把手中的鋼筆重重拍在辦公桌上,他怒氣沖沖的說道:「戈胖子拿我們的飛行員不當人是吧?3300個好小伙,能這麼浪費的嗎?」「人才是最寶貴的財富,我們的飛行員損失太大了,給魯王殿下發報,陸航減少空襲目標數量,既然是戈胖子吵著鬧著要打不列顛,那就讓他們自己承擔最終的責任!我們可以援助轟八轟炸機給他們。」
「飛行員和空勤損失情況。」孫笑頭也不抬的問。
只有3、4級的高等級文件才由孫笑親自查看並作出處理決定。
說起來,這其實更像是另一個位面社會主義政權的計劃經濟:資本必須為國家效力,按照國家的安排生產。
「直接說重點。」
「北洋重工的新式重型戰鬥機表現的非常出色,前線報告,4架飛機一次俯衝,就幹掉盟軍4架B17,陸航方面……」
所以,現階段的北約歐洲聯合空軍仍能維持6000架一線飛機的龐大建制。
「5月5日當天,我軍在不列顛損失轟八轟炸機119架,轟七轟炸機m.hetubook•com.com223架,戰七戰鬥機……;德軍損失JU88轟炸機83架,Do17轟炸機39架,HE111轟炸機……;俄軍損失……」
『真是個沒經驗的小傢伙。』
孫笑腹誹一句,嘴上說道:
孫笑還沒死呢,北洋重工都能把紅包塞進首輔秘書處了。
「大人,敵人的損失也不小,歐聯參彙報說擊落摧毀敵機兩千架,空情部門評估后認為不低於900架……」
中國的資本家畢竟不像歐美同階級那麼兇惡,雖然現在其實已經很兇了。
而且,這一次北約徹底撕破了臉皮,連華軍飛機也開始不管不顧的對英國城鎮和軍事目標目標一視同仁的瘋狂攻擊——北約出動的飛機實在太多了,能找到的軍事目標已經反覆攻擊了無數遍,找不到的目標(肯定不少)就是找不到,為了不浪費油料和炸彈,直接轉而攻擊城鎮已經成了必然。
損失千多架飛機不算什麼,但其中四發和雙發的轟炸機實在太多了,四發機損失一架,十個人就沒了,雙發機好一點,但也僅僅是好一點而已,最少也要損和-圖-書失六個人。
北約在戰前為打擊英國而準備的聯合空軍完全消耗殆盡,如果不是後方中國不斷向前方輸血,現在的歐聯參下屬航空兵應該已經消耗乾淨了。
「北洋想要更多訂貨,讓他們直接找陸軍裝備部,如果新飛機確實好用,那就給他們安排生產表。」
孫笑不打算追究這件事,水至清則無魚嗎,他現在只關心戰爭。
「以上合計共1212架,為我北約開戰以來航空兵損失之最。」
與歐美國家向大企業發訂貨單不同,中國的軍工生產是通過生產表來實現的——國家根據某重工業公司下屬某工廠的產能安排生產數量,比如某年某月某工廠需要生產多少架什麼型號的飛機,完成這個生產任務,工廠需要得到多少電力多少鋁材多少油料,完成任務后又該得到多少利潤多少工資多少獎金……這些都有一整套很複雜的計算公式可以套算。
唯一的好處是,陸軍已經不需要大規模增援了,所以鐵路線運輸的補給品可以向航空兵方面傾斜,另外當初在西歐繳獲的大量成品油料也能有效補充北約聯合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