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百三十一章 土耳其崩解1
轟九轟炸機雖然是雙引擎中型飛機,但仍然具備小角度俯衝攻擊的能力,因此攻擊精度非常高,也能掛載魚雷,對於那些繞非洲一圈,通過紅海和蘇伊士運河向土耳其南部港口運輸戰爭援助的船隊來說,這實在是個可怕的對手。
結果表明,海盜戰鬥機實際性能確實遠遠強於艦戰六,甚至還略強於艦戰七!
岸戰七第一批訂貨3100架,相對來說倒也不算是小數目了。
與此同時,隨著2000噸級歐洲戰時標準船大規模服役,之前損失慘重的北約地中海航運開始得到恢復,之前一直只能通過漁船、駁船和小艇補給的伊茲密爾地區開始得到強力增援。
而中國自己的小公司生產1200架。
華軍進入海法后不久,很快就在此地開始部署航空兵:超過200架飛機,包括最新型的轟九雙引擎轟炸機(歷史原型毛子的圖二)和戰七-7型戰鬥機。
實際上,早在9月份,通過蘇伊士運河支援土耳其的援助物資https://m•hetubook.com.com就開始迅速變少,與之相對應的,土耳其軍對伊茲密爾的圍攻漸漸無力化。
實際上,即使沒有土軍阻擊,北約軍也花了40個小時才把第一批部隊送到岸上,不過這已經足夠了。
這種飛機只得到一個岸戰七的編號,被當做海軍的岸基戰鬥機或者乾脆支援給太平洋戰區的盟友使用(外形接近於海盜的原型機XFU4-1,對比海盜正式列裝的型號,可以明顯看到座艙靠前)。
很顯然,美軍現在恐怕沒有那麼多熟練的艦載機飛行員了。
1942年9月份,另一支船隊14艘運輸船遭到華軍和拉塔基亞的俄軍長達十多個小時的輪番攻擊,結果和4艘護航驅逐艦一起全部遭到擊沉,沒有一艘倖免!
中東方面,隨著俄軍華軍先後打到地中海西岸,北約開始完善對土耳其包圍網。
因為譚根公司有著繁重的艦戰七改進設計和生產工作,其他各大公司也有自和_圖_書己的主產型號,因此岸戰七的生產任務被轉移給國內和盟友的幾家小公司生產,比如朝鮮王國的三星重工被獲准以許可證的形勢引進生產700架,扶桑的三菱以同樣的方式生產600架,東瀛的三井400架,琉球的三山重工也要生產200架。
當然,也不是說這種飛機肯定無法作為艦載機使用,只是需要一些小小的飛行技巧,需要更老練的艦載機飛行員來駕駛。
1942年10月份,華軍航空兵第一次轟炸蘇伊士運河區,而阿拉伯游擊隊也滲透到西奈半島,開始從陸地上直接威脅運河運作。
實際上,華軍航空兵進駐海法后第二天,一隊盟軍支援土耳其的船隊就遭到空襲,17艘運輸船被擊沉4艘,登記噸位28000噸。
實際上不僅是土耳其軍,以北非為基地的盟軍,包括影響愛琴海航運的盟軍航空兵和潛艇部隊行動也開始因物資不足而受到限制。
有一件事不得不提一下,在南洋方向和_圖_書的突進過程中,北約六小國都向亞聯參通報了一些盟軍新式武器的情況。
這樣一改,中式海盜的起飛視野和飛行性能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不過因為取消了一個油箱,作戰半徑減少許多,這種只花了很短時間就設計,或者說「剽竊」出來的新式飛機仍舊無法取代海軍早就認定了的艦戰七(海軍對於艦戰七的喜愛程度也確實很高)。
不過,這也只是跟艦戰七1或2、3型等早期型號相比,畢竟大家都是用2000馬力級彆氣冷發動機的,又都不是格魯曼鋼鐵廠的鐵坨子,些許設計上的差異不會帶來很大性能差距。
特別是一種倒鷗翼的新式戰鬥機——根據俘虜的供述,盟軍編號F4U,綽號「海盜」,這種飛機對於六小國剛剛從中國那裡得到的大批艦戰六、驅六和戰七早期型號戰鬥機具有很大的優勢,是一個不可小覷的對手。
如果這事發生在太平洋,不論中美哪一方,最多兩個小時就能把登陸部隊包餃子,不過這m.hetubook.com•com事發生在土耳其,北約方再大的錯誤也抵不過土耳其人在登陸地點根本就沒有安排任何防禦,甚至連警衛部隊都沒有這一天大失誤。
此外,華軍方面也不是沒在這種飛機上發現缺點,最簡單的就是,用這種帶著艦鉤的飛機在訓練航母上進行起降實驗的時候,試飛員明顯發現海盜戰鬥機的長鼻子非常遮擋視線,從而給艦上起降作業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1942年12月10日,多達8萬北約軍隊在9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支援下對土耳其圍城部隊南翼發起強攻。
1942年12月,北約在伊茲密爾的土耳其圍城軍側後方發起一次狀況不斷,十分笨拙的兩棲登陸。
什麼運輸船偏離登陸地點、什麼預訂登陸地點其實不適合登陸、什麼步兵登陸后找不到分開運輸的重武器、什麼步兵在海灘上傻等後續部隊和增援長達20個小時沒有向縱深突破……由俄軍、保軍、南軍、希軍以及羅馬尼亞志願軍團組成的北約聯軍把登陸作戰所能和_圖_書犯得錯誤全都犯了一遍。
從1942年11月開始,蘇伊士運河被徹底切斷。
把六挺12.7mm機翼機槍更換成兩門23mm航炮和兩挺13mm機槍(連帶彈藥,重量輕了大約60KG),然後又取消了駕駛艙前方的機身油箱,把駕駛員座艙向前挪動900mm——海盜的座艙是縮在機翼後方的,這樣確實影響視線,不過這樣一改,飛行員成了「騎在」機翼上。
……
一個好消息是,六小國畢竟屬於進攻方,一些受了傷來不及撤走的海盜戰鬥機最終落入北約之手,這些飛機被送回中國,與中國的各種戰鬥機進行對比測試。
另外一點,中國各大航空公司在各自分到幾架F4U戰鬥機進行全方位的測繪(英澳軍的海盜是美國援助的,丟起來一點都不心疼,而英軍一大特色就是撤退的時候通常不會摧毀帶不走的重武器,因而北約在南洋各島嶼上獲得了很多海盜),設計了艦戰六和艦戰七的譚根航空公司直接在F4U的基礎上做了一些小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