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巨艦大萌

作者:碩鼠
巨艦大萌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七卷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百四十八章 航母

第七卷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百四十八章 航母

不過,部分產業有限度的動員是可以接受的(比如汽車、拖拉機等機動車製造業,航運業,航空產業以及化肥、水泥和礦業),中國也一直在這樣做。
即便如此,英軍海航的飛行員訓練程度也遠遠不如中國,甚至遠低於美國——英軍艦戰、艦轟、艦攻飛行員人均訓練飛行小時數分別只有840、400、530。
而優先度最高的飛機、軍艦方面,在這個時候自然就要享受到傾斜生產的好處了。
而美英的戰時標準航母是中國改造太倉、劍級逐漸完工時開工的,此時正好開始批量服役,而且美軍方面又用輕巡洋艦艦體改造出10艘輕航母,這才在數量上反超了中國。
英國海軍的情況則要更差一些,他們的2艘冤讎級和10艘巨人級都還沒有真正完工,不過為了保衛澳洲這一重要兵源地和殖民地,英國海軍方面打算把最接近完工的2艘冤讎和巨人級前4艘強行完工服役(省略試航和一些內部裝修,少裝一些高射炮),然後調配飛機進駐www•hetubook•com.com
這也是孫笑自始至終沒有同意總動員那個餿主意的最大原因所在——根本沒到那種山窮水盡的地步,何必採用這種損人害己的辦法?
1943年的時候,中國的海上運輸力量已經得到了飛速發展,曾經約束中國在海上只能選擇一個戰略方向,否則運輸船就會左支右拙的窘境已經不會出現了。
據統計,在這個時候,中國-亞洲北約戰前保留的運輸船中,可以執行遠海運輸任務的船舶還有470萬噸,這個數字意味著中國-亞洲北約在之前的戰爭中損失了大約一半商船。
美軍航母則主要使用F6F地獄貓戰鬥機+SB2C地獄俯衝者轟炸機+TBF。
這裏需要稍微解釋一下,為什麼經過之前的大戰,中國航母數量上反而少於美英——很簡單,釋放存量而已。
對這些戰略目標,孫笑認為並不難以做到,畢竟從地理角度來說,中國就在澳洲和紅海邊上,打過去就有機會成功。
和圖書當然,正如劉伯承蹲在開羅/亞歷山大一線一動不動一樣,至少在非洲作戰,對中國的補給來說實在是個麻煩,也確實遠遠超出陸地補給的極限。
也就是說,中國寧願少造一輛坦克,把產能和消耗的資源換成三輛卡車。
中國在之前的戰爭中留存了更多艦載機飛行員,飛行員輪換修整工作也做的比較好,此時顯露出應有的效果。
只不過與普通人想象中,戰爭中一切以飛機軍艦坦克大炮為優先不同,中國的軍工生產優先順序是:
不過,制海權在手的時候,華軍根本沒必要拘泥於陸地補給線不是嗎?在太平洋能搞兩棲登陸,在印度洋為什麼不可以呢?
這將是開戰以來,盟軍第一次在航母數量上超過中國(儘管載機數量上還是中國佔優勢)。
唯一的好處是英軍也全面換裝了新式飛機,因為美軍的援助,此時英軍艦載機以F4U野貓戰鬥機+自產的螢火蟲戰鬥轟炸機+TBF復讎者魚雷機為主。
相對而言,美軍此時雖然恢復到16艘和圖書航母(10艘獨立+企業+突擊者+4艘埃塞克斯),新式艦載機也已經全面上艦,但飛行員素質卻遠比華軍低得多。
當初海軍條約的時候,中美英三國航母噸位上限是一樣的,因此開戰之時,三國主力航母都是8艘,只不過中國備戰時間比較早,而且準備了太倉級這種一旦需要很快就能改裝成航母的預備船,所以開戰之初,華軍在航母數量上處在一步快步步快的地位。
這不是個小數字,按照中國的統計,損失的部分有40%以上損失在夏威夷戰役期間的遠洋運輸中,而且現在那裡也還在時不時的被美國遠洋潛艇偷襲一下。
不過,戰時標準船的生產效率遠遠超出了亞聯參自己的預計,因而到1943年4月的時候,以中國為首的亞聯參名下諸國遠洋運輸船數量不降反升。
總動員或許可以在一兩年內讓國內軍工再有一次爆發性增長,但這之後呢?
而隨著一批新式航母的服役,華軍已經有18艘艦隊航母的龐大兵力,而且,所有主力航母www.hetubook.com.com艦載機都是艦戰七+艦攻九+艦轟十的新機組合。
根據統計,43年4月的時候,北約在南洋地區靠近澳洲的島嶼上部署了1500架飛機,飛行員人均飛行小時數650,飛機也已經是半數新研發的優秀軍機+半數戰前老飛機(指艦戰六這一批前期主力)的組合。
總動員對國力的損害是十幾二十年都未必能彌合的傷口,不到萬不得已,孫笑是不會同意總動員的。
根據美軍自己的統計,他們的艦戰飛行員人均飛行小時數是820,轟炸機是640,魚雷機只有500……
飛機>軍艦>運輸船>卡車>坦克的。
但是,能造航母的船台就那些,只有等到太倉級改造完畢,劍級裝甲航母全部完工,再把下西洋級和仙子級各兩艘改造成航母,這些工程完工之後,中國才有冗餘去建造計劃中的標準航母。
這意味著中國可以預留維持自己經濟正常運行所必須的運輸船(比如從東南亞、印度向國內運輸石油、糧食、橡膠和其他礦藏)的同時,保障印度洋西m•hetubook.com•com海岸和澳洲作戰所需要的海上運力。
飛行員人均飛行小時數,戰鬥機是1060,轟炸機是870,魚雷機是700!
現在甚至已經達到了1400萬噸的高峰值(歷史上美國軍工生產峰值的43年一年就造了1300萬噸,42年是500萬噸,41年則只有75萬噸,中國進入戰爭狀態較早,因而生產比較平穩,始終維持600-800萬之間,既不會太少,也不會爆髮式增長,除非中國提高動員程度),而且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加。
除了艦戰飛行員訓練度比美軍高一點之外,打擊兵力可謂全是菜鳥。
實際上,中國自己也預計到了這一點,在44年下半年,中國標準航母開始批量服役之前,美英在新服役航母數量上應該對中國產生很大數量優勢,就像戰爭初期中國新服役的航母數量比美英兩國加起來都多一樣。
美英方面考慮到,如果兵力分散,兩國海軍航母力量仍舊少於中國,因而決定聯合作戰,形成一個15(不含突擊者)+6,共21艘航母的龐大艦隊。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