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百八十三章 黑色的非洲,黃色的澳洲7
所以現在,在周大福本人懾于敵人狙擊手不敢露面的時候,這些被敵人忽略的黑人傳令兵就成了周大福控制自己的部隊,對敵人進行圍追堵截的主要手段。
事實證明,除了損耗大的驚人外,其他倒還算符合東瀛人的預計:在第二次登陸行動中,東瀛人的自殺飛機撞掉了半數衝上海灘進行反擊的盟軍坦克(明明這些坦克可以用艦炮輕而易舉的消滅掉);第三次登陸中,自殺飛機甚至會去撞擊機槍碉堡!
有人操作周大福軍僅有的兩門20mm高射炮(從襲擊艦上拆下來的),對哥曼德所在的方向猛烈射擊。
東瀛陸軍第四次踏上澳洲大地的時候,達爾文港附近的盟軍甚至連還能開火的野戰炮都不剩幾門了,東瀛人最終在這裏站穩腳跟。
在準備突擊的前夜,指揮官在給部下訓話時,甚至承諾攻下達爾文港后,任由士兵放縱三天兩夜,期間所有戰爭罪行都會被掩蓋,不管士兵們做什麼,都不會有人來追責
hetubook•com•com!
在之前的行動中,東瀛人像是上了癮一樣不斷派出自殺飛機,他們似乎覺得,這種玩意可以應對所有自己見過或者沒見過的難題。
而周大福在非洲的這個亞裔親衛隊,實際上就是最後這種人或者他們的後代,這些人大部分是吃著周家的飯,從小接受極道組織的愚忠愚義教育長大的,對周大福個人的忠誠甚至超過對自己的祖國和家庭。
趁著哥曼德被壓制,周大福開始調動他手中的王牌部隊:非洲自由軍游擊隊中唯一一個純亞裔構成的單位,一共只有600多人,但都是精銳。
哥曼德被完全壓制,停在一個小樹林裏面進退兩難。高射炮彈不斷掃來,像鋼鋸一般把小樹鋸的碎片橫飛——這些木屑像彈片一樣危險,僅僅被壓制十幾分鐘的時間,原本並無傷亡的哥曼德就付出了十多人受傷的代價——全部是被紛飛的木屑擊中的,倒是仍舊沒人戰死。
在非洲的這幾年,和-圖-書周大福發現,來自東非高原的黑人士兵體力非常好,跑步非常快,無論是短跑還是長跑,黃種人也好、白種人也罷,甚至其他地區的黑人都跑不過他們。
即使紅貝雷,也無法用布倫輕機槍對抗高射炮,幾個躲在暗處的狙擊手不得不調轉目標,一個個狙殺那些操作高射炮的士兵。
……
不論是亞裔指揮官還是黑人士兵,周大福核心營地中鮮有懦夫,哥曼德狙擊手不顧暴露的可能,連續狙殺了3個高射炮兵和8個試圖靠近那些高射炮的游擊隊士兵,但仍有第9、10、11……個人跑向那兩門高射炮。
許多亞裔指揮官都知道周大福這個習慣,他們也都認識周大福的這些黑人傳令兵。
現在,周大福打算使用這支最貼心的部隊,給那些莫名其妙不知道怎麼滲透進來差點拿走自己老命的白人一個永世難忘的教訓。
一些學習不怎麼樣,但長得好看的,則要經過禮儀和如何侍奉別人的訓練,然後被作
和*圖*書
為禮物或聯姻對象送給中國或其他亞洲北約國家的高官顯宦。黑人傳令兵四散而出,把周大福的命令傳遞到各個部隊指揮官手上,那些在混亂中失去了指揮官的隊伍則由傳令兵直接接手指揮。
那個時候,周大福打個噴嚏,整個扶桑所有黑道頭目(除了白鳥泉)都得感冒。
實際上,這位東瀛指揮官的做法,是受到了其國內高官的暗中指示的,因為戰後澳洲要有幾個亞洲北約國家瓜分,東瀛政府打算在戰後向劃分給自己的澳洲新領土大舉移民,這種情況下,居住在這裏的白人就顯得太過礙事了。
至少十幾個連級中隊開始有序移動,漸漸形成一個多重包圍圈,把只有區區十數人的哥曼德部隊壓制在一個較小的範圍內。
還有一些各方面都平平無奇但至少敢打敢拼的,就會訓練為周家的外圍打手使用。
「懦弱的白種人不配佔有這麼好的土地,今後,澳洲應該是黃種人的澳洲。」
他不打算使用任何花俏和_圖_書的技巧和指揮,只準備用一次堅定的,不把任何人當人看(包括敵人和自己人)的決死突擊,一舉打垮當面的盟軍部隊。
與另一個位面歷史上的神風機不同,這裏的東瀛人所面對的目標不是擁有絕對防空火力優勢的滅國艦隊,自殺飛機無需最大速度突防,因此東瀛飛行員可以以一個較慢的速度向目標俯衝,同時還能有很多在自殺前慢慢調整方向以便讓自己撞得更準的機會——甚至有人可以在無法一次性撞中目標的時候,重新拉起飛機,再進行第二次撞擊 !
這種中世紀野蠻人的做法對窮苦人家出身的東瀛士兵同樣非常有效,英國的威士忌、美國的罐頭、還有指揮官敘述里放蕩到可以隨便玩弄的白人婦女……這些似乎唾手可得的戰利品刺|激的整個東瀛軍隊兩眼通紅,逐漸變成一群野獸。
周家出錢讓他們享受中國的教育,其中真正學習好的,會被周家資助繼續順著這條路發展成為醫生、工程師、大企業管理人員、hetubook•com•com老師甚至扶桑的政府官員。
指揮官把這些話深深鐫刻在腦海里,並且為自己有機會親手做到這一切而激動不已。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東瀛人不斷在達爾文港附近集結兵力。負責這次指揮的東瀛指揮官按照東瀛人自己的標準來看,也是個莽夫。
澳洲。
因此習慣於自己與電台隔離個幾百米的周大福,專門訓練了幾個來自東非高原,善於跑步的黑人通訊兵,這些人的主要任務是把周大福的命令傳達給電台部門,或者把電台收到的信息轉交給周大福。
在扶桑風光無限的周家圈養了很多無家可歸的扶桑、東瀛兒童,有男有女。
又經過兩次很不成功的登陸行動后,東瀛軍鍥而不捨的發起了第四次登陸作戰。
條件是如此合適,這些人肉制導的「導彈」效果確實比華軍的精確制導武器命中率高得多。
這些亞裔大多數是扶桑人或東瀛人,當初孫笑讓周大福把周家的主要成員遷往扶桑,與白鳥泉的血櫻組合作,幾乎控制了整個扶桑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