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百九十七章 澳洲暴雨
華軍戰鬥機死死掩護強五強擊機如同鐵掃帚一般來回掃蕩盟軍前線地面目標,中型和重型轟炸機負責轟炸盟軍後方交通樞紐和兵力集結地。
英制六磅炮和美製57mm反坦克炮實際上也已經無力威懾華軍的新式坦克,不過對付仍是此時主流坦克的 ZT3還是能打一打的。
真正遇到那些打不動的ZT6、ZT7,盟軍還準備了很多更大口徑的火炮——從76mm到90mm的高射炮以及其延伸型號,到105和155mm加農炮榴彈炮,甚至還有203mm重型火炮,以及一些更大口徑的列車炮。
另外,盟軍飛行員飛行小時數普遍不足,航空配件和油料供應也非常緊張,現在所有物資都要依靠儲備,而盟軍方面估計,這些儲備只能支撐三個月——從這一點上來說,麥克阿瑟所謂補給斷絕就只能守三到六個月的說法是合理的,並非完全在給他自己找借口。
為了頂住華軍的大縱深突擊,盟軍在每道防線前都部署了驚人數量的反坦克
hetubook•com.com地雷(與數量更龐大的反步兵地雷混雜埋設)、反坦克障礙物、反坦克壕溝,以及射界良好的反坦克炮。
此時,三角地帶的盟軍對於華軍已經沒有什麼威脅了,因而9月初,華軍留下7個師看住這些敵人,合併兩個軍群61個師又9個旅,144萬人,71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1900輛裝甲車和步兵戰鬥車,另有6000架飛機支援,以雷霆萬鈞之勢從布里斯班南下,向澳洲東南部發起猛烈進攻。
盟軍在澳洲南部還有4000架飛機,其中半數是性能較好的野馬、雷電、閃電和噴火9,舊式的戰斧、飛蛇、颶風以及「新式」的迴旋鏢已經轉為對地攻擊機,轟炸機主力以B25米切爾為主,飛機性能上足以與當面的華軍飛機相媲美,但數量上仍舊不足。
在這種相對較為公平的空戰中,華軍戰鬥機略佔上風,因為華軍飛機較多,而且飛行員較為老練。
9月5日夜,177架華軍夜戰十一夜間和-圖-書戰鬥機和339架轟十戰略轟炸機對盟軍進行夜襲,澳洲盟軍嚴重缺乏夜間戰鬥機(因為蚊式戰鬥機不適應澳洲的氣候),此時只有41架老舊的英俊戰士起飛攔截,結果被夜戰十一打的潰不成軍。
空戰第一天,華軍出動了1970個架次,盟軍出動1100架次,華軍損失戰鬥機65架,轟炸機17架,強擊機31架,另有9架偵察機被擊落,合計122架飛機。
盟軍在這一天損失29架英俊戰士,前線15個機場遭到華軍轟炸,155架飛機損失與地面,更要命的是,一個重要的前線油料倉庫被華軍發射的火箭彈直接命中,盟軍因此損失了13萬加侖航空燃料,這讓本來就缺乏油料的盟軍航空兵更加雪上加霜。
為了對抗威名日盛的華軍坦克部隊,盟軍搜刮庫底拿出了全部可用的武器,早先裝備的37mm(美製)和40mm(英制)反坦克炮已經被證明對ZT3以後的坦克完全無能為力,不過這些火炮數量過於龐大,因此和圖書還是此時盟軍反坦克炮部隊的主流——這種東西至少能夠用來打打步戰車、裝甲車、卡車之類的目標。
不過,只要承受一次BZ的打擊,情況就會逐漸開始逆轉,因為盟軍已經沒有避戰的餘地了(他們的油料不足以支撐他們一次次爬升俯衝搞BZ),一次俯衝之後,盟軍戰鬥機必須轉入與華軍戰鬥機之間的狗斗空戰。
被圍盟軍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崩潰。
連續三天的空戰,盟軍損失比一直控制在華軍的60%以下,不過,盟軍損失的飛機絕大部分是戰鬥機,而華軍的轟炸機和強擊機部隊分攤了部分損失。
跟以往一樣,戰鬥照例是從空戰開始的,1943年9月3日開始,華軍開始對盟軍一線陣地和淺縱深進行轟炸,雙方展開激烈空戰。
而這次襲擊,華軍只損失3架夜間戰鬥機和1架重型轟炸機。
反正後方有大把部隊可以用來替換,輪戰還能起到以戰代訓的效果。
9月5日,華軍出動2000架次,盟軍出動990架次,華和_圖_書軍損失飛機129架,盟軍損失81架。
事實證明,對於現如今的被圍盟軍,高音喇叭遠比坦克大炮更有效。
8月23日,一個澳洲民兵師整建制向華軍投降,把這個數字拉高到平均每天6000人!
當然,還有攜帶巴祖卡火箭筒無所不在的反坦克小組,這些小組可以乘坐布倫機槍車或威利斯吉普車行動,組成輕巧靈便的「自行巴祖卡」。
9月4日,華軍出動2010個架次,盟軍出動1080架次,華軍損失飛機131架,盟軍損失飛機75架,交換比與前一天相當。
雙方空戰的損失比例都不小,但華軍可以得到源源不斷的增援,甚至前線部分損失較大的航空部隊已經得到機會輪換到後方——飛機轉交給空手而來的南洋、東瀛、扶桑和朝鮮航空兵部隊,人員前往雅加達、三寶壟或新加坡享受一段燈紅酒綠的美好時光。
最開始,剛剛被包圍的前十天,平均每天主動投降的盟軍士兵是400人;之後十天,這個數字上升到2000。
盟
www•hetubook.com.com
軍戰鬥機這佔據高度優勢背對太陽俯衝而下,華軍在這種空戰中吃盡苦頭,但這都是可以理解甚至可以接受的——掩護攻擊機時就要忍受這種天然的能量劣勢。華軍早已意識到,飛行員在空戰中神經過於緊繃,時間長了,就算是老手飛行員也很容易因一些很微小的失誤翻車,因此如今所有一線單位都可以在戰鬥間隙獲得前往後方休整的機會,舒緩精神壓力。
華軍進攻箭頭集中在藍山山脈以東到大海之間的範圍內,這個戰場對於雙方合計300多萬大軍來說過於狹窄了,早已做好準備的盟軍在這裏一直到堪培拉部署了9道防線,每道防線縱深高達40-80公里,且全部都有公路和鐵路互相連接,前方頂不住了,可以直接後退,需要出動預備隊的時候,裝甲部隊也很容易就能發起反擊。
由於重型高射炮全部被要求參与平射坦克,所以防空就完全依仗航空兵和小口徑高射炮了。
盟軍方面損失飛機68架,只相當於華軍損失的55%,但其中59架是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