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三百一十三章 新法國
對面自由法軍則擁有一些士氣上的優勢——他們堅信自己代表法蘭西,而對面新法軍是叛徒,要命的是,新法軍中很多人也有這種想法——這個年代投降的二五仔不能指望迸發強大戰鬥力,畢竟這與民族主義思想相違背。
法軍是不知道強大的裝甲部隊配合摩托化步兵能突破塹壕體系嗎?法軍是不知道空軍已經成長為強大的兵種,可以打擊敵人縱深、集結點、交通樞紐嗎?法軍是不知道防禦體系需要寬大的縱深,立體化的火力配置和強大的預備隊嗎?
二戰初期公雞崩潰的時候,他們還在用50年前生產的拉貢德班戈架退炮充數,憑什麼打得贏三德子?
又憑什麼怪罪民眾厭戰?
在盟軍的重壓之下,新法當局獲得了他們想要的重新武裝——中俄兩國分別贈送給法國一批ZT3/T34坦克,華軍贈送的是裝有48倍口徑75mm炮的型號,俄軍贈送的是85mm炮型號。
不過,到1943年,這個數字已經恢復到1024萬噸。
1944年,新法軍與德軍一起開始瘋狂加強大西洋長城防禦,鑒於目前歐洲北約海軍還是無力打破盟約的海上封鎖,德軍甚至暫停了新戰列艦的建造工作,把資金和和圖書已經建成的幾門406mm主炮拖到防線上安裝起來。
於是只能連年財政緊縮,減少投資。公雞沒法像羅瘸子那樣通過公共投資刺|激經濟,也沒法像小鬍子那樣通過擴軍備戰來刺|激,只能不斷砍這個經費砍那個投資,軍費自然是大頭,到最後,別說建設裝甲部隊,連馬奇諾的錢都湊不齊。
法國的民眾,現在確實已經有一定理由真心幫助北約了。
但也僅僅只是緩了一口氣而已,因為緊接著大蕭條就來了,公雞工業價格批髮指數開始照著腳後跟砍的時候,公雞已經無法像別的國家一樣大幅度貶值貨幣賴賬來減輕財政負擔了。
對,沒錯,新法國當局是因為他們自己的利益已經綁定在北約戰車上(他們都已經被自由法國缺席判處死刑),所以不得不儘力而為。
戰爭進入了第四個年頭。
一些老人仍能想起1870年的仇恨,法國北方的人,也深深記得1914年德軍佔領時的苦日子。
另外,新法國當局提醒自己的民眾,法俄聯合足以成為世界一極,而法俄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有相通的地方,也能做到互補,兩國本來就有聯盟的傳統。
新法軍為黎塞留級三號艦準備的主炮和-圖-書炮塔同樣也成為大西洋長城上的要塞炮台。
唯一的好處是,土耳其滅亡后,烏克蘭的糧食可以從塞瓦斯托波爾上船,出黑海走地中海航線進入馬賽和土倫,這對於經受幾年軍事佔領和糧食匱乏的法國人來說,無異於天降甘霖。
作者的話:1924年,公雞當局把法郎直接貶值80%,同時大幅度增稅20%——跟所有資本主義國家一樣,增加的稅收全成了底層人民的壓力。
如果說,人們還記得被華軍橫掃並被佔領三年的恥辱,造成新法國當局的政治基礎不夠牢靠,那麼,北約的刻意拉攏政策(參見前面幾卷,書里位面法國歷史上跟中俄都有很長一段蜜月期)和對面盟軍那些狗屁倒灶的破事(羅斯福和麥克阿瑟的政治鬥爭真的讓很多盟國人民倒盡胃口),又讓北約在民心方面略微扳回一城——現在的法國對北約的感情有點像另一個位面的東德對華約。
如果沒有盟軍的反擊,預計1944年會繼續緩慢恢復到1100萬噸左右,而且駐軍耗費會進一步下降。
辱法歸辱法,應該說,法國人的愛國熱忱是不次於任何國家的,當初一戰的時候,法國將軍們如此浪費士兵生命,逼得士兵兵變,hetubook.com.com兵變部隊也沒想過對德軍放開陣地。
更別說中美了。
新法軍擁有本土的工業和本土作戰的內線優勢,背後全是北約國家,理論上的盟友,他們可以期待在危機時刻獲得大量援助。
很複雜,很糾結。
更何況,法國最開始還是盟軍的一員——也許四年前喊著為了法蘭西母親對抗華軍坦克的,和今天即將喊著為了法蘭西母親對抗盟軍的是同一個人。
另外,德軍不斷開進法國領土,雖說是協助防守,可仍然讓人感到非常不爽。
要做個有聲有色的大國,就必須聯俄,聯俄就得跟北約站在一起。
新法國的經濟正在逐漸穩定下來,法蘭西銀行因為輸入大量中國投資而得以重新振作,農業和工業都開始重新得到銀行貸款,工廠開始重新獲得訂單,工人失業率迅速下降,農業得到了馬匹、機器和燃油幫助耕作,也得以進口一批中國的飼料和農藥、化肥。
關係極為不睦的德法兩國居然在共同利益下並肩作戰,不得不說,這確實很容易讓人產生奇特的感覺。
而俄羅斯是北約成員國……當然,德國也是,可在法俄沒有聯合起來前,兩國不都被德國壓一頭的嗎?
兩種坦克都能跟已知盟軍最好的坦www.hetubook.com.com克相抗衡,數量也還算充足,法軍得以武裝4個裝甲師,此外還有一批用舊式坦克和改造坦克裝備起來的小型獨立裝甲單位。
原因很簡單,北約提倡民族自決,自由貿易,而法國即使失去非洲那大片的殖民地,其實也不過是相當於丟掉了一些經濟上的包袱(殖民地對法國來說收入很低),但法國在當地傳統的影響力,卻能在這些地方分得相當不錯的市場份額。
1943年對法國農業來說是個豐收年,1940年被佔領之前,法國的大麥、小麥、燕麥、黑麥等穀物產量合計1468萬噸(公噸,下同),被北約佔領后,因為馬匹和機械、油料大量被強征,到最艱苦的1942年,法國穀物產量跌到942萬噸,而且還要承擔大量佔領軍耗費。
他們都知道,這些東西本來就是他們先總結出來的,可是沒錢,一切都無從談起。
若是選擇跟美英站在一起,不僅現在經濟上的大好局面會被一朝打破,法國與俄翻臉,將來又怎麼面對英德的競爭?
如果沒有盟軍反擊的話……
一戰後法國當局一頓胡亂操作,把法國經濟徹底摧毀,備戰工作始終上不了正軌,逃到倫敦的自由法國還把戰敗責任推給民眾厭戰(法m.hetubook.com.com國民眾其實並不怎麼厭戰,歷史上法軍戰前徵兵工作超額完成,但裝備這些部隊的重武器數量嚴重不足,大家都只看到三德子用1號2號,當時公雞還用1500輛FT17充數呢,飛機數量差距更大),也沒耽誤佔領期間法國處處抵抗者到處游擊隊。
被北約佔領確實很傷法國人的自尊,但當中國和俄羅斯開始嘗試重新武裝法國,許諾給法國一個比較光明的國家前途並且真的開始執行的時候,法國人突然覺得真加入北約陣營其實也不錯。
新法國當局把這些經濟方面觸底反彈的數據當成了自己的執政功績大肆宣傳,他們不斷提及戰爭開始前法國經濟上的巨大蕭條(法國一直沒能從經濟危機中緩過神來,這其實也是他兩個位面都特別身輕體柔易推倒的原因),新法國當局以此認為呆在同盟陣營是嚴重的錯誤,因為美英都不會給法國工作的機會,而北約會。
新法軍在1944年擴充到150萬人,比對面隸屬於盟軍的自由法軍多一點(120萬),裝備水平基本相當。
龐加萊繁榮,就是通過給資本加稅和法郎與黃金挂鉤穩定貨幣信用的雙重方式,算是給公雞經濟緩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