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風起辛亥
第四章 起義尚未失敗
「我親眼見到克公和執信衝出城門……但其他人就不好說了。」
「君漢?!」
陳更新好像重新認識了林淮唐一遍,他自己在日本留學時,曾入九段體育會學習馬術,身手非常人可比,但和現在的林淮唐一比,簡直宛如孩童。
「阿文(林時爽)你知道電報局的位置嗎?」
圍牆上面的清軍水師官兵很快就發現了林淮唐的身影,密集的槍聲隨即跟到,但沒有一顆子彈能擦到林淮唐衣服的邊緣。
「阿文,我們還有多少人?」
林時爽年齡比林淮唐更大,還是林淮唐的留日學長,但這時候被林淮唐那種冷淡的語氣問到,卻不由自主地站直了身體,回答道:
守住督練公所的就是水師官兵,他們裝備的槍械也好,平時所受訓練也罷,都在一般巡防營之上,而且臨陣甚有章法,難怪喻培倫炸彈開路,也以失敗告終。
後世有些記載常提到喻培倫是獨臂英雄,說他在黃花崗起義前因試製炸彈炸傷了自己一臂。
林時爽大覺詫異:「電報局?打什麼電報!現在都是什麼時候了!」
他和*圖*書記憶力很強,臨戰慌亂中說話也很有條理:
「知道。」
「你們所有人都去電報局等我,期間記住,一定要設法給上海、東京、香港、新加坡的報館打電報。」
炸彈不炸彈的,這個林淮唐無所謂。
說罷以後,林淮唐不容林時爽等人的辯駁,直接帶著陳更新不過兩人,就重新殺進了督練公所里。
林淮唐讓陳更新聚集督練公所里受傷的革命志士們,他自己則飛速向里衝去。
但現在看來喻培倫兩手都健在,林淮唐問過後才知道,左臂受傷的是喻培倫的助手王仁峰,王仁峰還因為沒有左臂,外貌特徵太過明顯,容易被清兵發現,沒有參加起義。
水師官兵們即便久經訓練,非一般巡防營可比,見到這樣可怕的場景,再左右看看自己這邊不過十多人,頓時便作鳥獸散,論戰鬥意志,倒不比外面的巡防營更強幾分。
但他懂化學,不僅懂化學的種種基本原理,而且喻培倫在日本的時候,重點考察過化肥、製糖類的化工企業。
執信,就是同盟會的元老之一朱執信https://www.hetubook.com.com。
「炸彈大王」喻培倫的炸彈再厲害,現在恐怕也比不得林淮唐手上的一支軍刀。
廣州起義之所以失敗,要著在於水師提督李準的鎮壓。
林淮唐逐漸完全掌握了自己「穿越」的這具身體全部記憶,轉而用一個更親昵的叫法稱呼林時爽。
在他的腳邊,又躺滿一地清軍巡防營士兵的屍體,林時爽目瞪口呆,真不知道自己的這位學弟是何時練就了這樣一身高明的技擊功夫。
林淮唐一聽到這熟悉的西南官話、川普口音,就知道找到喻培倫了。
林淮唐穿越以前,有一個表弟就在廣州執信中學上學,他去現場參觀過那所孫中山為了紀念朱執信犧牲而建的學校。
「雲紀?你是說喻培倫還在督練公所裏面嗎?」
林淮唐對此有點遺憾,畢竟他還是很喜歡王仁峰的曾外孫女王祖賢。
落地以前,他就把手裡的軍刀丟了出去,噗通一下貫透一名水師官兵的脖頸動脈。
也正因為如此,李准手下善戰的水師官兵,就成為了革命黨最大的敵人。
所以對和圖書朱執信這個名字,還算是熟悉。
林淮唐左右看了幾眼,沒有發現水師官兵的機槍陣地,略微放心了一些。
陳更新是日本長門炮術學校的首席畢業生,軍事履歷比只在日本陸士的預備學校成城學校,短暫待過一段時間的林淮唐和林時爽都更豐富。
喻培倫左臂被流彈射傷,但所幸無礙。
「克公已經走了嗎?」
林時爽倍感無奈:「今日之君漢莫非天人矣?決斷如此,罷了,我們快些去電信局,走走走。」
確認了喻培倫的消息后,林淮唐立刻安排道:
「雲紀快和我們走,克公已經出城,起義尚未失敗,跟我們走!」
鮮血好似噴泉般飛涌,林淮唐身上沾滿血跡,加快速度衝到清兵人群裏面,他一雙肉掌奪過槍支,咔啦咔啦幾下拉栓,就將眼前敵人放倒。
但林淮唐的語氣不容置疑:「你們快去,我和漢郎(陳更新)到督練公所救出雲紀(喻培倫)以後,立即跟你們匯合,然後就一起出城。有我在,不要擔心。電報內容簡單一點,就打『廣州首義,驅逐韃虜,黃帝子孫,皆擔其任www.hetubook.com.com』,署名同盟……署名革命黨興亞復漢先鋒隊林淮唐!」
但喻培倫留日學的是化學,在同盟會裡綽號叫「炸彈大王」,精通製作火藥,曾經計劃暗殺過清廷的北洋大臣端方和攝政王載灃。
這種人才,對此時積貧積弱的中國而言無疑極為重要。
「還有二十七人!」
李準是投筆從戎的書生,也是清廷中一大能吏,宣統元年他率領「伏波」、「琛航」二艦前往西沙查勘,宣告南海諸島為中國領土,可謂有功于歷史,絕非一般庸官可比。
他只知道以自己現在的力量、速度和控制力之強,只要沒有撞到機槍陣地,碰見尋常士兵,就算是上百支洋槍也奈何不了林淮唐。
「雲紀還在督練公所裏面,子明在沙面附近,其餘人等大抵散落這兩地,君漢,我們分頭行動吧!」
林淮唐自己也不知道。
喻培倫,這個人林淮唐也認識,他是四川人,同樣在日本留學過。
林淮唐點了一下頭:「很好,克公已經出城,我就放心了。走,我們去把剩下的人救出來,你知道他們大致的位置嗎?」
「百人以https://m.hetubook.com•com下攔不住我,但若韃子布置兩挺機槍封鎖街道,便真是天人,也決計沖不過去。」
除此以外,剩下的二十六人,林淮唐雖然並不都熟悉,但也大概認識,知道他們皆系同盟會精英,堪稱烈士之精華。
克公,就是黃興黃克強,他是同盟會的領袖之一,也是這次廣州行動的總指揮,地位不下於孫中山,自不必再多贅述。
咻的一聲,林淮唐輕輕躍起,直接跳過起碼二米有餘的圍牆。
于清朝有功,于革命,卻是有罪了。
經歷攻打督練公所失敗以後,剩餘的二十七名革命志士都聚到了一起。除了林時爽以外,其中林淮唐有印象的人,還包括同為福建人的陳更新。
「即使你拿槍對準了我的後背,我也可以在一秒鐘之內讓你看到自己的腦漿。」
林淮唐將沾染血跡的軍刀,直接在衣服上抹乾凈。
畢竟林淮唐是篤信化肥乃農業之基道理的,而農業、農村、農民,又是中國革命之基。
如今起義已經宣告失敗,清軍正在城內大肆捕殺革命黨,林淮唐不帶著大家突圍出城,居然還讓林時爽等剩下的二十七人去守電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