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風起辛亥
第八章 庄文統
兄弟我並廣州的同志在這裏共計有七十二人,我們已經打定主意,不推倒滿洲醜類的朝廷,絕不出逃海外、也絕不去鄉下躲著,就算是被清兵攆著跑,我們也不會丟掉反清革命的旗號。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上前拿起銀元,而後轉身便離開了起義的隊伍。
「庄先生,你若沒有意見,剩下的人就一概編入先鋒隊,我們北上嘉應州。」
嗯,包括他們七十二人現在使用的隊伍名義——「興亞復漢先鋒隊」。
林淮唐不等庄文統回答,徑自從麻袋裡掏出了一大把銀元,嘩啦一聲灑在地上。
會黨人數眾多,全都是廣東省惠州府的本地人,組織雖然渙散,但畢竟是存在舊式洪門的組織架構。
庄文統想甩開林淮唐的手臂,阻止人群的離開,但林淮唐那條手卻像石雕般堅固,他用盡全部力氣,也沒發挪動分毫。
林淮唐的話說完以後,陸陸續續便有十多人躍過了庄文統,走到最前面的空地處撿起一塊大洋。
就這樣說罷!願意跟我們先鋒隊繼續造反的,就跟著我們翻山越嶺去梅縣;不願意的,兄弟我也不強求,一人一塊大洋權當路費,咱們就此別過,來日驅逐韃虜、光復炎黃以後,兄弟我若沒死,咱們總還有敘舊的時候!」
「同志們!弟兄們!兄弟我是革m•hetubook.com.com命黨先鋒隊的總隊長林淮唐,你們可能已經在清廷的捉拿榜文上聽過兄弟我的名字了。
早在轉移到惠州以前,林淮唐就向林時爽、陳更新、喻培倫、方聲洞四個較有威望的黨人,介紹過他的思路了。
洪門頭目,多數都有走南闖北的經驗,在這時代,算得上見多識廣的人物。
廣東、福建兩省,省界鄉土的觀念,在全中國範圍內,又可算得上是最濃重的一級。
革命黨人數少得多,按籍貫來算,大概一半是廣東人,一半是福建人,領頭的主要人物,林淮唐、林時爽、陳更新、方聲洞四人都是福建人,喻培倫則是四川人。
林淮唐一開口,就要求四百人、全都是惠州本地人的會黨分子,全部加入先鋒隊,而且還要遠離故土,去到潮循北方的嘉應州活動。
「哦?」
大家有福建人、有廣州人,有講白話的,有講客家話的,還有講閩南話的,但依我看都是漢人,兄弟們都是想推倒滿洲人朝廷的。
庄文統面對林淮唐的問題,當然擺出了不甚信任的臉色。
清末時省界概念尚極濃重,鄉土思想籠罩人心,這本是滿洲異族為了分而治之刻意強調的東西,此時竟然成為大多數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基礎底色。
現在要m.hetubook•com.com丟下兄弟們自己逃生,多少會覺得尷尬和丟臉。
這造反的事業,不能著急,洪門反清復明,少說也幹了一百年,還急這一兩年嗎?
庄文統盯住那十多人,沉下臉罵道:「他媽的!當我是假的嗎?別忘了洪門的規矩!」
林時爽都覺得,好像世界上千難萬難的任何一樁事情,在林淮唐的口中都那樣簡單。
庄文統心如刀割,他那是花費了多大的心血,才從攻打惠州的潰兵里,保住了這麼一支隊伍?
在發完一塊錢大洋的路費以後,林淮唐看了眼剩下的人:嗯,很不錯嘛,有了拿錢逃生的機會,四百會黨,竟然還剩下了一百多人。
更遑論會黨多是惠州客家人,革命黨這邊則多是潮循人和福建人。
先鋒隊的七十二人,現在當然全部支持林淮唐的意見。
林淮唐把倭刀抱在胸上解釋說:「嘉應州梅縣一帶,依山帶河,地勢險阻,但北可接江西的尋烏縣連到贛南,南可接潮州府的大埔縣連到汕頭。我們鬧革命,要立足廣東,再沒有比梅縣山區更好的地方。」
林淮唐決心把這支人數雖少、精英卻很多的革命隊伍,拉到廣東、福建、江西三省交界處的梅縣山區里。
先鋒隊要去嘉應州,必須有庄文統這樣的老馬帶路。
林淮唐兩句
m.hetubook•com•com話,一塊大洋,就將它搞垮啦!
那十幾個人一人在地上撿了一塊銀元以後,左右看看,居然真的沒人要制止他們離開,終於有幾個人最先大著膽子、紅著臉,懷裡揣著大洋轉身就跑掉咯。
林淮唐哈哈大笑幾聲,走到庄文統的身旁,一把按住他的肩膀:「庄先生不要生氣,我們革命黨人從沒有強迫別人革命反清的道理,讓他們拿嘛!想走想留,我看還是自願的好。」
「全部會黨,一概加入先鋒隊,我們同行北上去嘉應州。」
洪門的會黨分子,好歹有些羞恥心,平日里也是義氣兩個字不離嘴。
嘉應州,靠近福建、江西兩省,群山聳立,是一片貧瘠的山區。我們到那裡活動,正易於避實擊虛,殺清廷一個措手不及。
「我們七十二人,要逃去香港,或者化妝藏匿在廣州鄉下,這都很容易。但這對革命事業有益嗎?對克公、對孫先生肇造共和的事業,能起到幫助嗎?我想答案是唯一的,一點幫助都起不到。
庄文統等四百惠州會黨,林淮唐等七十二革命黨人,一邊是提倡「反清復明」的舊式造反者,一邊是試圖「肇造共和」的新式革命家。
他們人手持槍,隊伍整然,列成數排,肅立在庄文統的面前。
林淮唐平時話不多,但每每發言便說一不二
和*圖*書
。他的語氣總是充滿一股毋庸置疑的自信力,無形中讓對話者為之折服。大部分人連語言都不通,清軍追兵的重壓之下,談何信任與合作。
四百多人的會黨隊伍里,造反意志真正堅定的人並不多。
人數雖少,卻展現出了絕對遠超四百余名潰逃會黨的氣魄來。
也是林淮唐一口提出,一口確認的。
若大雨連綿,對於起義軍的轉移,可不是一條好消息!
但想想身後的清廷追兵,若被捕殺,那可連命都沒了,義氣有命重要嗎?
庄文統穿著粵劇武生的戲服,腦袋後面的辮子也沒有剪掉,只是簡單拆開,披頭散髮地垂在後面。
畢竟到了現在,大家都知道廣州起義其實還是失敗了,雖然找到了革命黨的隊伍,可看他們的人馬規模,才剩下幾十人而已,能造個什麼反?
經過廣州突圍一役以後,林淮唐靠著他天人般的神勇,其實早就在先鋒隊內部建立起了說一不二的威權。
庄文統絕望道:「林兄弟,你這是圖什麼?人心散了,隊伍還怎麼帶呀。」
惠州會黨弟兄們,大部分人人聽了這句話臉上都已經意動。
林淮唐對庄文統這位會黨頭子突然間有些刮目相看,他一身粵劇裝扮雖然滑稽可笑,但對粵北地理的熟悉,卻超過了現在先鋒隊七十二人中的每一個人。
林淮唐很和*圖*書和氣地說:「願意和我們走的兄弟,可以編入先鋒隊;不願意和我們一同去嘉應州的兄弟,我會發給一塊大洋的路費,大家各回各家,到鄉下躲一陣子,清廷總不會趕盡殺絕。」
「合作?怎麼合作?」
天空還是陰沉沉的,烏雲密布驟集,空氣里的濕度也較往日高些,誰也不知道是不是很快又要下雨了。
據我所知,嘉應州地狹人稠,客家人和會黨也多,這又便於咱們先鋒隊發展武裝。更不要說它直通潮汕,待咱們穩住腳跟后,要聯繫海外的黨人也很容易。」
如今形勢不好,確實不如先拿一份路費,去海陸豐避避風頭。
庄文統板著一張臉說:「嘉應州?那太遠了!我看革命黨的小年輕便是不曉事,要去嘉應州,還得先到河源,朔龍江而上,爬過玳瑁山,再過了興寧縣才到。這一路上渡江攀山的,我們一路被清軍追兵攆著跑,哪裡去得了什麼嘉應州?」
兩隊人馬,七十二人與四百人,就在黑壓壓的天空下於野外對峙,革命黨和會黨之間的氣氛,既有友軍會師的喜悅,同樣也有爭奪領導權的緊張感。
嘉應州是客家人的聚居區,當地有梅江流過,是粵東北連接贛南的商貿要津。庄文統作為洪門的頭目,是去過嘉應州的,但剩下的幾百人,絕大部分人甚至從來沒離開過惠州府的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