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卷 風起辛亥 第七十七章 上杭事變

第一卷 風起辛亥

第七十七章 上杭事變

所言方聲洞答應下來之前,陳遠琪就搶先答道:
但整體形勢卻也沒有陳炯明說得那樣樂觀,根本未至所謂「形勢皆已被民軍掌握」的地步。
但溫部不採納國民軍方面意見,仍陸續進城,設司令部于縣署。會黨入城后,又強取商店的紅綢、紅緞、紅布不給價錢,還企圖進攻革命軍。
當時庄文統首先光復了大埔縣,不久即跟隨林淮唐南下,只派少數農軍前往上杭行動。革命軍估計,清軍兵力強大,踞險固守,難於攻取,革命軍只有發揮革命犧牲精神,利用炸彈威力,越險進城與敵肉搏,作孤注一擲。
江孔殷是一個和革命黨人聯繫較多的維新派人物,他和胡漢民也是老朋友。目前胡漢民、陳炯明等老同盟會的打算,無非就是準備靠江孔殷來說服兩廣總督張鳴岐進行「和平獨立」。
方聲洞在出發時,所受任務是率軍光復惠州,林淮唐也好、執委會也好,還是國民軍的前敵司令部也好,除此以外都沒有交代其他更多的任務。
國民軍肅清會黨和清軍以後,朱明華即邀請大埔縣農會工作人員到上杭縣開展農會活動,並領導當地的佃農抗租運動——這一點立刻就和福建本地縉紳田主發生極大衝突,原來支持朱明華肅清會黨的本地縉紳隨即勾結地痞流氓,邀請前已逃亡的協統樊彪回到上杭偷襲國民軍。
配合光復策略,具體部署是:派出幹練同志攜帶簡明的宣傳大綱,超越選鋒隊前頭數十里,作宣傳和組織工作;並發動鄉民立刻超過前面鄉村,接力宣傳,使革命軍到達上杭縣城以前,城內即發生震動,迫使清軍投降。
hetubook.com.com十月二十日,朱明華率領國民軍上杭選鋒隊由永定向上杭進發,沿途加入革命隊伍的同志愈來愈多,力量發展異常迅速,到東門渡河時,新參加的同志有三點會蘇延壽等數百人。
總之,當時民軍起義的烽火的確已燃遍全省各地,成為燎原之勢。
在這種思路指導下,胡漢民、陳炯明、江孔殷這才匆匆趕來惠州,借國民軍的威勢恐嚇秦炳直起義,但最終目的,卻是以「秦炳直已經起義、惠州已經光復」為借口,阻止國民軍繼續西進。
但方聲洞沒有想這樣多,他家和胡漢民、陳炯明皆為世交,又都是老同盟會的革命同志,完全想不到會被老朋友們欺騙的可能性。
事情就發生在上杭,上杭縣雖然屬於福建省範疇,但由於臨近嘉應州,很早就有先鋒隊和潮梅總農會的人在這一帶活動,革命基礎非常雄厚。
陳遠琪態度猶疑,他不相信廣州方面的光復會是這樣順利,對胡漢民、陳炯明突然出面阻止國民軍的前進,也覺得很有問題。
除張祿等起義于廣州近郊石井;譚瀛、胡漢賢、何呂俠等起義于廣九路;黃明堂、楊萬夫、潭義等起義于江門、新會以外……
「吾輩志在推翻專制,今廣東雖反正,而天下各省多在虜塵之中,如競存所言,省城既然已經光復,國民軍的武力就應當用在援助鄰省上面——何必與民軍爭此雞肋之食,使之局促不安!」
不過正像陳遠琪說的那樣,由於執委會和司令部此前沒有做出相關的交待,國民軍究竟是要繼續強行前進,還是暫時停下腳步,這都是www.hetubook•com.com方聲洞、陳遠琪二人不敢擅自決定的大事。
方聲洞再怎麼幼稚,到這地步也算看懂了陳遠琪的意思,看出了陳炯明是有意排擠國民軍向珠江流域發展勢力。
陳炯明笑道:「這件事本屬於機密,但子明兄和毓譞兄都是革命同志,我也不怕走漏風聲,直接和你們講吧,李准受張鳴岐壓制,一直有不快|感,近來更和香港支部聯繫,準備獻出虎門反正哩!就是張鳴岐本人,也不是大清的純臣,同樣在和我們討論反正獨立的事情。」
革命尚未成功,內釁卻已起於蕭牆。
朱明華缺乏防備,倉促應戰,不支突圍,逃向永定縣,國民軍上杭選鋒隊的多數戰士和剛到上杭縣開戰工作的農會人員三十餘人都慘遭殺害。
正在汕頭和潮州忙碌公務的林淮唐,此時便遇到了另外一樁革命黨人自相傾軋的蕭牆禍事:
陳炯明頓聲道:「廣府附近形勢,皆已被我民軍掌握,恐怕不用勞煩國民軍繼續前進了。」
還有如,陸領、陸常、周康、馮扶漢、張炳、鄧剛、麥錫、梁璧聯、麥梁等起義于順德;陸蘭清、陸蘭福、黎炳球、黎義等起義于南海、三水;李福林、李湛、李雍等起義于番禺;顧啟漢、熊長卿等起義于肇慶;蘇慎初起義于高州;彭瑞海、陳冠民、彭中英等起義于化州;唐浦珠等起義于欽州、防城,等等。
西進軍的指導員陳遠琪看著陳炯明身邊尚留辮髮的清軍,雖然眼神里流露出不大信任的色彩,但考慮到胡漢民、陳炯明都是同盟會資歷極老的元老,他也沒有再說什麼反對的話。
城內守軍兵力雖多m•hetubook•com.com,但由於惠軍、潮軍陸續覆沒的消息傳來,守軍恐慌震駭下並未加以抵抗便放國民軍入城。
上杭素稱天險,城防堅固,城內駐有兩個協台(團長),一個管帶(營長),集結兵力約一營以上。
但很快,上杭縣當地的三點會頭目溫開元集結了數千會黨,號稱三千人要求進城駐紮。朱明華根據城內居民意見,認為現在城內秩序良好,太平無事,無須許多隊伍擠在一起,彼此招呼,都不方便,予以拒絕。
清軍腐朽,雖無鬥志,但革命軍無攻城利器,因而把握不大。不過鄉間三點會已滿布,經過總農會和庄文統的策動,並已同意響應同盟會革命起義。
農軍軍官潮州人朱明華決心親率精銳四十人編為選鋒隊,把宣傳、組織、戰鬥三重任務都集中在選鋒隊身上,使人民和清軍相信革命軍精強,是名符其實的,不會懷疑,不敢抵抗。
清軍協統樊彪趁亂攜帶大批械彈逃亡,朱明華率國民軍入城后則以該縣中學生為臂助,在陽明公祠設司令部以利防守管理,對清軍軍火展開全面搜查,繳獲大批毛瑟槍。
方聲洞還義正言辭地指責指導員陳遠琪:
相傳上杭自有史以來從未被攻破過,太平天國輔王楊輔清攻打上杭三年沒有攻破,只留下一塊石碑作為教訓說:「東無去路,西無戰場,南有河道,北有池塘。教子教孫,莫打上杭。」
所以現在他從陳炯明口中獲知惠州府已經光復后,難免無所適從。
「啊這,」陳炯明眼神飄忽道,「今天早上鄧仲元已經接管了惠州清軍,數營惠軍目前已經被全部改編。廣州附近各地民軍也都紛紛起和圖書義了,如張祿等起義于廣州近郊石井;譚瀛、胡漢賢、何呂俠等起義于廣九路;黃明堂、楊萬夫、潭義等起義于江門、新會……」
朱明華當即率領國民軍反擊,國民軍人數雖然遠遠少於三點會成員,但兵精糧足,又都是紀律嚴明的農會自衛軍老兵,很快就將溫開元擊斃,並將三點會會黨全部驅逐。
陳遠琪對此十分懷疑:「惠州已經光復,這是無疑問之事。但廣州我尚未聽聞光復之事,粵督張鳴岐心狠手辣,水師提督李准又是一個精明強幹之人……競存兄,不是我說話難聽,各路民軍多系烏合之眾,當真能夠光復廣州嗎?」
陳炯明還想繼續說服方聲洞,但陳遠琪已經把方聲洞一把拽住,直接喊送客了。
另一方面,擴大宣傳,造成浩大聲勢,使敵人陷於四面楚歌的氣氛,以瓦解敵人。
方聲洞送走陳炯明以後,也只好揪著頭髮嘆息:「立刻聯繫總隊長,咱們只有暫時停止前進,等待潮州方面消息了!」
陳遠琪很了解方聲洞的性格,知道他性情好動又輕銳無謀,生怕方聲洞一不小心就上了陳炯明的當。
如果最好,乾脆直接離開廣東,去支援外省,那樣看來胡漢民和陳炯明才能滿意。
就在國民軍席捲粵東的同時,感到廣東革命形勢將要被林淮唐搶先的胡漢民等人,也匆匆發動了各路民軍起義:
而且上杭縣東路之豐稔市、藍家渡、泰拔一帶,文化發達,知識分子甚多,亦皆熱烈參加先鋒隊過去組織的各種活動。故光復前,上杭的革命高潮,不亞於其他地方,因此,革命勢力也相當雄厚。
國民軍上杭選鋒隊于次日傍晚到達上杭南岸,乘https://m•hetubook•com.com夜渡河,直抵東門。見城門緊閉,城上有兵把守,即令開城投降,不得阻礙革命軍行動。
不止在惠州如此,在其他地方,亦是如此。
這就是引起林淮唐高度關注的上杭事變。
他們希圖用「和平策略」光復廣州,以使光復全粵的功勞落在自己的手裡,而不是落在林淮唐和國民軍的手中。
另派出會操縱渡船及善游泳的同志先行出發,到上杭城偵察渡河船隻,使東門對岸保持有足夠渡河船隻。若無必要,不要暴露身分,不動用武力,對南岸船隻,只採取暗中監視和控制態度,若是在夜間,必須把全部渡船控制在河之南岸。
「子明兄,國民軍席捲粵東,功高五羊,待全省光復以後,同盟會必以上將銜酬謝諸君。但目前形勢是這樣的,廣州、惠州一帶,革命的成功和光復的實現都已經確鑿無疑,但在粵湘、粵贛、粵閩一帶,清軍尚在依險頑抗。國民軍為我廣東革命黨人最精銳之革命武力,不能浪費時間在已光復之穗城,而應疾行北上,援湘、援贛、援閩,以大局為重。子明兄和毓譞兄當要知道,功不唐捐,成功不必在我。」
陳炯明話里話外,就是在勸說國民軍不要進入惠州城,並且不止於不要進入惠州城,最好還是不要繼續西進,乾脆連廣州也不要去。
「競存先生說得很對,國民軍的武力理應用於援助外省。但我和子明不過是營官而已,無權統籌全軍的前進方向。競存先生和展堂先生的意見,我們當送回潮州,待林總隊長做出裁判以後,再做決定。」
一貫以血腥鎮壓革命著稱的兩廣總督張鳴岐,在洶湧澎湃的革命高潮面前,仍舊想要負隅頑抗。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