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北伐之歌
第一百一十一章 光復會的想法
兩人之間威信上的差距,也是確實存在的。
對此,林淮唐也只能漠然視之,太炎先生在國學上確實是一位大師,但在政治上,實在有些朝秦暮楚得過分。
同盟會跟隨孫中山到上海的人,還有林森等不少人。這群人負責著和先鋒隊的實際談判,孫中山則沒有提出什麼實質性的要求和意見,只是每天在公館里和林淮唐聊一聊先鋒隊的那幾本革命小冊子。
而且陶成章來上海,還不是像孫中山那樣單槍匹馬,不帶一支槍上滬,而是帶著幾千人的浙軍趕到上海來的。
陶成章訥訥道:「可是林淮唐從海珠亭事件到馬日事變,每一次都能后發先至,孫文真能得償所願嗎?我看也沒有那麼簡單。」
距離辛亥年的結束已經沒有剩下幾天,林淮唐和孫中山同住在一座公館的屋檐下,他既感到命運的離奇乖張,又不以這種手段為如何。
在原來的歷史里,各種各樣的政治神話給孫中山帶上了過多的光環,伴隨著國民黨在台灣不斷消亡的政治祛魅,又好像把孫中山丟進了泥坑裡,變成無人問津的臭蟲。
「孫先生已經到上海了……」
雖然陶成章的迎接會上,天氣晴朗,但前來參觀的市民人數,還是遠遜於孫中山那一次。
他
https://m.hetubook.com.com好不容易才找到蔣志清,但是想怒斥一番的話實在說不出口——畢竟蔣志清藏在妓院裡頭才死裡逃生,再想想滬軍都督府的青幫兄弟死了那麼多,陳其美心灰意冷,幾乎升起下野念頭。
只是李燮和密電章太炎,把先鋒隊屬意和光復會展開緊密合作的消息通知給他以後,章太炎的態度馬上就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反而蔣志清眼睛里神采奕奕,大著膽子說:「英士大哥,其實還有一個辦法……」
因為在林淮唐的記憶里,雖然孫中山曾經促成過國共合作,而且無論新舊三民主義中,都帶有社會主義的要素和影響。
但現在李燮和擔任著上海臨時市民政府的主席,雖然實權不多,受到好幾位常務委員的制約,可僅僅這個名頭就讓光復會的人非常滿足。
能夠決定一個人政治立場的,不是他的個性、性格,更不是未來的結果,而應當是他受的教育、掌握的知識和經歷的經驗。
陶成章是不知道孫中山前幾天到上海時,歡迎他的隊伍是如何人山人海,不然肯定會感到些許失落。
這一切都無益於讓林淮唐,切實把握孫中山的政治立場究竟為何。
雙方談判氣氛據說和-圖-書相當嚴峻,先鋒隊方面的要求不僅是要同盟會承認上海的現狀,而且還要孫中山親自領銜通電,承認自海珠亭事件以來的一切問題,錯誤都在同盟會方面。
光復會方面陶成章、章太炎、李燮和這三巨頭,不免提起心思,他們可不樂於見到同盟會與先鋒隊重新握手言和。
不過林淮唐想來想去,決定還是放棄用後世歷史帶來的影響來評估眼前的任何一個人。
孫中山對《激進社會主義ABC》的濃厚興趣,是每個人都顯而易見的。他很快就看完了先鋒隊內部發行的全部參考資料,好像如饑似渴,每天床頭、案頭都放著這幾本書,一有時間就讀,讓林淮唐頗感意外。
陶成章與李燮和這才恍然大悟,章太炎的分析確實不錯。孫中山到上海實行緩兵之計掩人耳目,只要南京的臨時政府成立,他們手握中央實權,到時候再和林淮唐談判解決上海地位問題,主動權就大太多了。
但孫中山本人的政治傾向,特別是他究竟偏左還是偏右的立場,林淮唐本身並不清楚。
「刺林!」
李燮和也說:「現在同盟會和先鋒隊談判非常激烈,一天從早爭論到晚。常州那邊劉福彪和鈕永健的滬軍武裝,還被農軍和咱們浙和*圖*書軍包圍著,現在也是僵持狀態,孫中山在上海已經待了兩天時間,一次談判也沒去參加過,不知道他們到底在想什麼。」
「一年前林淮唐還是無足輕重的一個小人物,現在卻已經成為南方革命黨,甚至全國範圍內數一數二的領袖人物。武昌首義以來,南方民軍蜂起不下數百股,但能北伐中原的卻也只有林淮唐這一支部隊而已。他如果是區區一個政治動物而已,那麼在南京、上海、杭州錙銖計較的我們又算什麼?太炎先生,我知道你對同盟會一系人物素來不喜,但不能因此混淆了判斷力。」
但在陳其美看來,這和宣判他的死刑有什麼區別?
章太炎對林淮唐的評價又降低了一個檔次:「這種人物,不過斤斤計較的政治動物而已,沒什麼了不起的。」
章太炎冷笑:「孫文這個人最是會玩弄權謀詭計,他單槍匹馬來上海,也是料定先鋒隊不敢動他,來博取這個名望罷了。至於談判,無非做做樣子,緩兵之計罷了。你們知不知道南京那邊馬上就要組織臨時政府了?臨時政府敲定以後,大總統人選無非孫文或黃興中一人而已。他到時候以大總統身份跑去南京,把持中央,就輪到林淮唐尷尬了。」
孫中山剛剛到上海后的第三天,和-圖-書他的老對頭陶成章便尾隨其後趕來了上海。
胡漢民只不過是政治死亡,他陳其美要是走出租界,那可就是肉體上的死亡了!
孫中山畢竟有全國性的影響力,陶成章則更多還是作為著浙江一省的代表。
好在李燮和身為市政府主席,可以參与到善後委員會的每一場會議里。他帶回來的消息是——
但陶成章似乎對林淮唐的期望甚高,他不斷搖頭,顯然不贊成章炳麟的看法。
林淮唐沒有制止浙軍進入上海市區,和光復會結盟穩定江南的思路,是先鋒隊現階段一以貫之的政策。
甚至必要情況下,林淮唐都可以主動將上海讓給光復會的。
光復會的三巨頭各有心思,而在上海的租界裏面,丟掉滬軍都督府政權的陳其美也是狼狽不堪。
連章太炎都特地趕了過來,他本來在南京和程德全、張謇那些人混在一起,和立憲派一起發了通電抨擊林淮唐襲擊上海,還直斥林淮唐是「獨夫民賊」、「黃巢李闖」和「洪楊之亞」。
同盟會方面的代表林森態度相當強硬,堅持聚集以同盟會總部的名義發表通電,承認先鋒隊的一切主張和要求。而且孫中山的親筆信,雖然已有派人帶去了租界,但陳其美卻遲遲沒有回信,也不知道他躲在租界里到底在和-圖-書幹嘛。
上海當然重要,那麼多的產業工人,冠絕全國,還有大量工廠,特別是江南製造局,更是堪稱革命軍的生命線。
不過這兩人之間,就目前情況來說,林淮唐當然更偏向于陶成章,或者說是光復會一系——哪怕長遠來看,和立憲派曖昧不清更勝同盟會的光復會,絕對將成為先鋒隊革命道路上的重大阻礙之一。
但上海也實在很不重要,華洋雜處、毗鄰租界的局面,註定了上海在今後不能作為華野的革命基地,因為它太容易受到列強的干涉。而華野的力量至少在一段時間內還不能頂著列強的艦炮,達成自己想要達成的戰略目標。
陳其美幾天吃不下飯,形容憔悴,連鴉片煙都沒心思抽了。
這種實用為主的政治取向,不能說是投機,而是目前階段不得已為之的辦法。
孫中山派了三波人進租界給陳其美送信,信件內容無非是勸他出租界自守,勇敢承擔自己的政治責任。
關於孫中山和林淮唐在林宅相談甚歡的消息,也很快通過先鋒隊掌握的幾家機關報傳播了出去。
他很快就離開南京,脫離了張謇那伙立憲派的控制,到上海以後立刻進入陶成章的軍中,也放棄了之前謀划的中華民國聯合會的名頭,重新打起了光復會旗幟。
「什麼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