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北伐之歌
第一百二十七章 工賊biss(上)
他對現在製造局採用的十小時工作制已經非常滿意了,而且過去工人如果因工受傷,往往都是被老闆們開除了事,現在居然工廠還能承擔一半的工傷醫療費用,總工會還會從積累的會費里抽出一部分來支援工人。
童工是上海最醜陋的傷疤,相比之下,好像連同樣慘絕人寰的女性包身工,看起來都不是那麼猙獰了。
中華書局出版的教科書,據說編輯組的總顧問就是全國革命志士聞名遐邇的林君漢先生。他提出「教科書革命」的口號,任用了安徽有名的革命家陳獨秀做總編,完全採用簡單易懂的白話文來編寫教材,確實令人耳目一新。
老毛子的監工和那些鐵路局官員,雖然不像大清當官的那麼腐敗,但也不可能給予華工多好的待遇。
不過說實話,江南製造局舊有的規章大部分局限在管理層,本身對工人的生產和生活,就涉足無多,完全是一種漠視態度,任憑監工隨意發揮而已。
但是上海工廠里數年如一日,只穿著件襤褸衣衫的童工,黃浦江畔不知何時被流氓推入滾滾江水中的餓殍和難民,他們就這樣活著,以人的形態和圖書活著,卻不被哪怕是革命黨中可稱為相當激進派的人士們認為,應當享有與紳商們同樣的人權。
這家書局最近和支持同盟會的商務印書館競爭很厲害——雖然說從前林淮唐也曾通過商務印書館出版過他「寫」的南明史,但現在蔡元培主持的商務印書館和先鋒隊關係可談不上多好。
長安居大不易,上海的薪酬水平高於周邊地區,但本地物價同樣騰貴。以前桑來朝的兒子也會到繅絲廠做工,現在去讀書識字,對潘白川這些泥腿子出身的窮人來說,既覺得不可想象,又覺得實在是白白浪費了一個勞動力。
桑來朝有個不到十歲的兒子,現在也在子弟學校里讀書。學校雖然要收取一定費用,但如果只是參加最簡單地掃盲班,就是不用收取學費的。
桑來朝學過義和拳,功夫很好,也身強力壯。他把壓制零件的機器搬起來,也沒有多麼費勁。
像桑來朝這樣識字能力很差的工人,如果靠商務印書館文言文的教材來學習,光是句讀斷句都大成問題,哪裡像現在用起中華書局的識字課本這樣容易。
八小時和-圖-書工作制那種夢想,在戎馬倥惚的年代對軍工工人來說,依舊只是一種奢望。
即便是五十年後一百年後,即便是在號稱社會民主主義高度發達的西北歐地區,引入難民來降低本地僱工報酬的捷徑,依舊是資產家們的拿手好戲。
這樣好的待遇,是桑來朝在修中東鐵路時都不曾幻想過的美夢。
所以從前,在製造局工作,其實也算刀口上舔血的買賣,隨時有丟掉性命的危險。
同盟會雖然已經和先鋒隊握手言和,可是發生了那麼多流血事件,雙方又怎麼可能真的和好如初呢。
連話都講不好的稚童,卻在上海的工廠內每天最少工作達到十二個小時以上。
只是桑來朝自己的心裏,又何曾奢想過如此遙不可及的美夢呢?
畢竟,在國際無產階級團結起來以前,國際資產階級是早就穿起同一條褲子了。
「來子哥,注意點呵!別讓機器傷到了!」
總工會接管江南製造局以後,首先就召集了一大批製造工人同盟會裡資歷比較老的熟練工人,聚到一塊一起研究出了一份《江南製造局臨時生產安全規章》來。
工人即便以自m•hetubook•com•com殺式的絕育,來抗議資本主義異化的侵略,也無法抵抗資產家們從國外引進難民來替代競爭。
1911年的上海,還是一座廣泛使用童工的城市。最小的童工,年齡能夠小到四五歲的程度,在林淮唐的記憶里,這種年齡的孩子難道不是還在牙牙學語嗎?
商務印書館接受過日本投資,所以中華書局就乾脆提出了「完全中國自辦」的口號。過去商務印書館業務的最大頭,就是印刷出品各類中小學的教科書,現在中華書局也主打教科書市場。
桑來朝緊鎖起眉頭:「還……現在還好。自從林老師來了上海以後,反正製造局的薪資也再沒有拖欠過了。而且現在咱們廠不都是固定時間做工嗎?不像從前李平書那個王八蛋在時,從早干到晚,要干多久再下工,全憑監工的想法,連個瞌睡時間都無!現在嘛,下工以後,我還能去做些別的小活計,家裡用度倒是不算緊張。」
中華書局成立才只有一個月的時間,但它包辦了先鋒隊在上海辦的子弟學校和掃盲識字班全部課程的教材資料,還幫先鋒隊印刷了大量報紙和宣傳用的小冊子和_圖_書。
然而就像任何時代的任何地方一樣,長期把持上海實際執政權力的立憲派眼中,人權無疑是一項局限於極少數士紳人群中的權利。
潘白川感嘆道:「來子哥你家娃兒不來做工,光靠你和嫂子撐得住嗎?」
以前清廷官辦和滬軍都督府辦理製造局的時候,這些工廠根本沒有任何明確的生產安全相關規章。
或許有智識的青年學生和驍勇善戰的新軍官兵,也可以讓立憲派接受他們應該擁有人權。
桑來朝不論車間的生產工作多麼忙碌,也不忘繼續學習識字。他很喜歡看中華書局出版的講解社會主義的小冊子,雖然自己識字不對,但通過刻苦的學習,倒也能讀通大半。
監工的唾罵、毆打、虐待和性侵犯,好像是一種家常便飯,也是過去一直被清朝官府和滬軍都督府所接受的公行原則。
馬日事變以後,上海總工會成功奪取了江南製造局的實際管理權。從那時候開始,總工會就對製造局舊有的規章實行了全盤改革——
只能說,工錢一般會給足,不會剋扣超過二成,也很少拖欠超過半年以上的時間。
庚子國難以後,晚清新政給中國引入了一些和圖書初步的人權理念。
「怕什麼?製造局不是有規定嗎?因工受傷的醫藥費,以後會由工廠包辦一半,剩下的部分,工會也會幫襯咱們的。」
江南製造局的槍彈廠內,機器碾壓金屬的聲音嘎嘎作響。軍工生產的技術難度比較高,車間生產也有一定的安全風險。
不過壓榨婦女兒童,來使成年男子報酬降低,這在哪個年代都是極為高明的手法。
潘白川最討厭的事情,就是工廠里隔三差五抽人背誦安全規章了。他好幾次被扣錢、扣假期,就是因為潘白川不愛學習,老背不好安全規章,以至於到後來一到考核的時候,潘白川就謊稱自己鬧肚子。
所以時不時就會發生事故,常常有工人被機器壓傷,動輒斷肢殘疾,辮髮被纏進機械齒輪里,最後直接撕裂一整塊血淋淋頭皮的事情,都不算罕見。
「國際無產階級?來子哥,洋人那麼有錢,怎麼會跟咱們這泥腿子團結一塊呀?」
潘白川又大呼小叫了起來,他跟桑來朝一樣都是山東人。從前他們一起在東北給老毛子做工,修中東鐵路,後來又到關內參加了修築津浦鐵路的差事,最後為了掙錢才留在上海繼續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