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北伐之歌
第一百三十一章 陸海軍檢閱使
所以他改換了想法,在孫中山放棄這個打算以後,才主動提出來,自己願意以「陸海軍檢閱特使」的身份,到前線去。
南京臨時政府剛剛成立的時候,忙於南北議和,加以財政又非常閑難,三個革命黨組織的主要領導人,對北伐有各種具體不同的態度:如宋教仁和陶成章都認為攻取北京之類,只能做為鼓舞士氣的一種策略,實際上難於實行。
這樣既可以讓政治影響力正在飛速增長的林淮唐,儘快離開南京,又可以讓先鋒隊負起北伐的主要任務來。
車站的牆壁上,處處貼滿了寫著「迎接君漢先生到任檢閱」和「北伐軍全體將士擁護君漢先生指揮」的各色歡迎標語。
北伐軍雖然組織起來,並且臨時政府在孫中山授意下,也表達了一旦和局破裂,即立刻作戰的宣言。
「鄙人……林淮唐。」
一身戎裝的李烈鈞,整了整他的衣袖,淡淡的語氣里,又隱含著顯而易見的敬畏和鼓舞。
林淮唐又看到許多老式照相機響動快門,噗的一聲白煙冒起,照相機的煙氣與火車到站后猶且沒有消散的蒸汽合在一處,變成一片濃厚且白茫茫的色彩。
但是,陸海軍檢閱特使作為一個並非完全官方性質,也和圖書並非屬於軍政實職的頭銜,同樣不算違反林淮唐的下野宣言。
真正可以作為北伐武力的,也只有華野這支所謂的第一方面軍和李烈鈞帶來的第二方面軍而已。
「中華民國北伐軍全體革命將士,熱烈歡迎君漢先生到任檢閱!」
黃興把李烈鈞原來那個由黎元洪任命的五省援鄂聯軍司令的頭銜,改成了北伐軍第二方面軍司令——
再次之,就是以湘鄂的革命軍隊作為第三方面軍,但由於湖北為黎元洪掌握、湖南為立憲派的譚延闓掌握,都還不完全服從臨時政府的政令,所以這項計劃僅為空談;
林淮唐粗略估算了一下,現在還算比較支持臨時政府北伐計劃的,就是華野一方面軍、李烈鈞二方面軍和藍天蔚三方面軍這三支軍隊了。
林淮唐剛剛在李烈鈞和孫毓筠的陪同下走出車廂,就看到林時爽、林述慶、姚雨平等人領銜,大批北伐官兵聚集在蚌埠車站的月台上,隆重歡迎他的到來。
以已經先行展開北伐並且功勛卓著的華南野戰軍,作為中華民國北伐軍的第一方面軍,其各級領導,繼續遵從原來華野的體制;
原來李烈鈞平定南昌的清軍叛亂以後,是準備帶領江西軍隊www•hetubook.com•com前往武昌援鄂的。但中途就發生了馬日事變,旋即經過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政治操作以後,先鋒隊、同盟會、光復會居然形成了一個排斥立憲派的革命黨聯盟,李烈鈞的前進方向,也就因此發生改變。
黃興領導的陸軍部正式成立以後,不久即確定了一個北伐計劃:
「君漢先生,民氣可用啊。」
煙台當地的起義武裝,還有藍天蔚在東北發動起義失敗后,浮海帶到煙台的關外新軍士兵,這支第四方面軍雖然比較服從北伐,但力量就非常有限了。
當時的北伐,除了華野方面是最早見諸行動的,又組織完備、兵精餉足,戰鬥力較強以外,其他省區和軍隊,完全是各自為政,各行其是,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權威機關。
每一處標語,寫的都是「陸海軍檢閱使」。
本來就不寬敞的車站,此時已是人滿為患,新聞記者、列隊將士、各界代表……還有想來一睹革命領袖林淮唐風採的一般吃瓜群眾,都堵滿車站周圍的街道和一切能夠通行或可以站立的地方。
最後,則以陝西和山西的革命軍為第五方面軍,只是北方和南京尚且消息不通,這層便更為空談。
更何和*圖*書況……林淮唐看向蚌埠車站的大量標語。
其中,華野一方面軍擁有三個師和兩個獨立旅,實力毫無疑問是最為強大的。
「歡迎檢閱使!」、「歡迎君漢先生的檢閱!」、「蚌埠各界代表,隆重歡迎林使蒞臨!」……
畢竟,這是陸海軍檢閱特使,而不只是一方面軍檢閱特使。
咔嚓、咔嚓、咔嚓……
其次,則以李烈鈞率領的江西軍隊,匯合安徽都督孫毓筠整編的三營皖軍,作為北伐軍第二方面軍,以李烈鈞任總司令;
但要單獨對抗蝟集濟南的北洋軍第五鎮殘部和第三鎮兩個標援軍,也沒有那麼容易,林淮唐同樣需要李烈鈞和藍天蔚等友軍的支援。
孫中山和林淮唐則又意見不同,他們兩個人都是堅決支持北伐的。孫中山在臨時政府剛剛成立后,令李烈鈞速速出兵北伐的電文中說:「中央政府成立,土氣百倍,和議無論如何,北伐斷不可懈!江西民軍,勇敢素著,情願北伐者甚多,宜速進發。」
只不過,這個職權模糊的頭銜,其實也有利於林淮唐設法向李烈鈞二方面軍和藍天蔚四方面軍擴張先鋒隊的影響力。
陸軍部真正能掌握自如的軍隊,主要還是以李烈鈞從九江帶來的贛軍為主。
而林淮唐的主張就更為堅定,他認為不僅北伐是可以實現的,而且短期內攻下北京,都未必不可能。並且林淮唐還是照舊,多次在新聞界面前表示過了願意以「一匹夫」、「普通一兵」身份,參与北伐的意願——當然,目前情況,臨時政府和先鋒隊執委會都不會允許林淮唐真的這樣做了。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以後,黃興執掌了臨時政府的軍事大權,陸軍部和參謀部均由黃興出任總長。
還有淮北總農會的幹部,還組織了相當一批地方鄉村的會員進城給林淮唐造勢。成百上千、成千上萬的農民,也高舉起小小的黑赤旗和鐵血十八星旗,在冬日的寒風中左右晃動,勢如海浪。
林淮唐自己很明白,這個前敵總指揮恐怕是不能指揮起李烈鈞等人的軍隊,相反卻要受到陸軍總長的指揮。而且自己擔任北伐軍前敵總指揮的話,一方面軍若稍稍出現什麼樣的問題,就極容易遭到輿論的集火指責。
但是林淮唐堅持他曾做過的下野宣言,連續三次拒絕了臨時政府的任命。
藍天蔚這位與吳祿貞、張紹曾齊名的「北洋https://www.hetubook.com.com士官三傑」之一,剛剛在東北率軍策劃驅逐東三省總督趙爾巽未成,現在又被臨時政府任命為北伐軍第四方面軍的總司令,軍乘海容號等三艘軍艦先到達山東煙台,算是在山東北洋軍的後方開闢了一條新的戰線。
一開始,孫中山只當這是林淮唐的謙辭。直到他和黃興親自帶著委任狀,跑到林淮唐暫居的工會宿舍力邀時,才發現,林淮唐還真是無意擔任北伐軍的前敵總指揮。
只要林淮唐暫時離開南京去前線,就能滿足孫中山制約其政治影響力增長速度的圖謀。
但是各省軍政實權,尚在各省都督的手中。即便是圍繞南京的江蘇一省,蘇北和常州地區就在先鋒隊政權的控制下,蘇州一帶則為立憲派控制,均不能被黃興如臂使指地操縱自如。
伴隨這個發表的同時,還有就是臨時政府宣布了正式的北伐戰略計劃。
原本,孫中山是有意讓林淮唐直接出任北伐軍前敵總指揮的。
但但仍不能擺脫下面的困境:「各軍名目眾多,編製歧異,且統帥指揮,既不統一,後方接濟,又無專責。」
然後,便是以煙台當地已經起義的少部分革命軍隊為第四方面軍,黃興準備令這支軍隊合從遼東渡海南下的軍隊,向山東前進,會於濟南、秦皇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