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卷 北伐之歌 第一百五十九章 國民大革命的序章

第二卷 北伐之歌

第一百五十九章 國民大革命的序章

現在正是關鍵時期,沒有必要為了提前壓制林淮唐而節外生枝,所以袁世凱還專門給林淮唐發去一份帶有安撫性質的電文,聲稱要邀請林淮唐到北京來看一看、坐一坐,還表示新政府中必留有總長之位於林君漢先生云云。
「……國民大會之聲,已洋洋乎盈于吾人之耳鼓矣。」
「……希望現在反對開國民大會的,迴轉頭來和我們大家商量怎麼開國民大會的方法。」
經過《字林西報》的傳播后,國民大會的主張很快傳遍全國,並引起全國性強烈反響,輿論界也持普遍的支持與同情。
「……此次提議召集國民大會,其意在此次改造中國之大業,必還之真正人民代表使自為辦理……淮唐希望大家喚起勞動界之覺悟,不可因彼等無學識而存鄙視之心,且須加以提倡、勸導,使人人皆懷有愛國思想則庶幾矣……」
袁世凱的策略非常圓滑,他並不像宋教仁那樣旗幟鮮明地反對國民大會,而是採取拖延的辦法,一面勒令政府人員擬定辦法召集國民大會,另一方面則借口「具體研究」、「法律上根據薄弱」、「實施上具體的困難」等等方法,並不真的去履行。
袁世凱沒想到先是北伐軍在議和成功以後,竟然還是沒有停止對濟南的攻勢,而且袁世凱寄以厚望的德國軍隊,竟然在膠濟鐵路不戰而退,不僅讓袁世凱借師助剿的圖謀落空,而且還讓林淮唐藉此機會成為了捍衛國家主權的英雄,更讓北伐軍全體將士因為成功逼退外國軍隊,而獲得了空前高漲的士和_圖_書氣。
春天要到了,國民大革命還會遠嗎?
「南北政府之移交,北京國會之召集,沒有大半年的時間很難定下,這段過渡期內,我們完全可以用華東國大執委會的名義經營淮海地區和潮梅閩等地的革命根據地。確保當袁世凱要向我們攤牌之時,先鋒隊在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完全有能力對抗並消滅南北一切反動政權。濟南問題,參謀處認為南北議和以後,黎元洪極可能放段祺瑞兵團北撤河南,一旦段祺瑞兵團北歸,則野戰軍就不大可能再繼續實行殲滅馮國璋兵團的計劃了。現在陳更新等部的任務,要從攻克濟南,轉變為盡量在山東省內佔領更多州縣,建設我們的根據地政權。」
宋教仁無可奈何,只能拂袖而去。這次同盟會背著先鋒隊與北方突然達成和談,幕後交易甚多,同盟會避免了在北伐進程中被邊緣化的危險,但也導致了許多激進派的黨人離心離德,內部分裂情況愈發嚴重。
林時爽又問道:「袁世凱一面敷衍我們要求從速召集全國國大的要求,一面催促南京移交政權,想必其意依舊是要在北京召集一般資產階級性質、有較高條件和門檻的國會,先鋒隊該如何應對?還有濟南的戰事問題。」
「……林君漢先生,主張國民大會,其用意正大深遠,吾輩應贊成……林先生百戰功高,尤為重心中之重心,故不能不望新生民意之先生,堅持此正大深遠之民治主義,則造福於國家者,雖百世猶利賴之……」www•hetubook.com.com
之後,袁世凱也沒有想到全國各界對召集國大的主張,如此積極響應。就連北洋的大本營京津地區,都有不少立憲派人士成立了國大促進會,為先鋒隊張目。
原本袁世凱在議和成功以後,完全沒有重視北伐軍發出的歌電,他認為大局已定,只等南京方面移交政權以後,北洋團體就可以藉著掌握政權的機會,開始籌劃向外國借款的「大舉」,而且還可以立即把被困在湖北和山東的兩支主力兵團救出來。
日本方面的報紙對此評論道:「……林淮唐所主張的是純粹的沒有任何限制、由普通人民選出代表商討解決一切政治問題的國民大會。宛如一個國家由於大革命打碎了一切舊政治機構、法律等而後重新建設。如果按照這種主張,則舉國委之於完全沒有限制的國民團體來管理,這是一種比歐洲無政府過激派更甚的大破壞的危險思想。」
在北京有些影響力的報紙,也紛紛提出:「……國民大會解決時局以來,很惹起全國人士之議論,然除一二稍抱悲觀者外,大都以國民大會為解決時局之最好辦法,意見之分歧,不過組織大會之手續而已。」
至於南京,同樣充滿著和北京相同的大驚失色的情緒。
但更多人則響應起來:「……林君漢先生提倡的國民大會不過是乘我們民眾的意思,不許這些在政治機關上的人干涉我們的集會。我們應該趕快隨時隨地自由集合國民大會,這方是辛亥革命以還革命精神的持續,方將日進和圖書而未已,亦頗含有職業的民主主義原理,把這個精神擴而廣之,很可以開個新紀元。」
「遁初,我現在不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啦,只是在袁世凱正式就任以前,代行其職權而已,林淮唐的事情,我恐怕是不好管的。」
「華南的潮梅和閩南各區,暫時不向華東這樣召集大區級別的國大。我們和廣東都督府的廖仲愷、福建都督府的鄭祖蔭,合作關係還比較密切,現在要繼續爭取他們加入到真正革命的行列里來,暫時不召集華南大區國大。但華東方面,我們一定要確保豫東、皖北、江北、魯中南和膠東地區,全部由華東國大執委會代為行政,絕不承認南方或北方政府未經國大擅自發表的任何省縣行政官員。」
林淮唐對袁世凱發來的邀請,只當是廢紙般扔掉。但袁世凱對國民大會主張認可的電文,則還有利用的價值,林淮唐很快便授意先鋒隊系統下的機關各報,都傳發袁世凱贊成國大的電文,以使山東等地一部分反對華東國大執委會的保守派沒有發難的理由。
歌電消息發出以後,幾天時間里就在全國範圍內造成四方響動的局面,這大大出乎南北兩方政府的意料。知識界、輿論界熱烈支持林淮唐召集國大的主張,與其同時,全國還有不少立憲派人士也出錢出力,相繼成立了一些類似「國大促進會」的社會團體來為召集國大張目。
所以袁世凱很快就改變了自己的策略,他接受楊度的建議,突然向林淮唐和北伐軍諸將回電說:
南方臨時政府,在面對國民大會的挑和圖書戰時,已呈現出非常明顯的四分五裂的態勢,這對急於分化南京臨時政府的袁世凱來說,也是樂見其成的一種局面。
這樣,以區域性職業代表製為主的國民大會主張,就對先鋒隊動員其基層組織力量而言,極其有利。
孫中山這段時間很受到同盟會內部的壓力,此時議和談妥,他即將卸任,臨時大總統的職權頭銜也將移交給袁世凱,孫中山失去權位以後,反而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倒是之前陶成章、章炳麟都表態支持議和,宋教仁感到毀黨造黨的時機算是比較成熟了,如果孫中山繼續如此頑固,他宋教仁就必須自己承擔起改造同盟會的重任來。
「……余並不反對國民大會,惟需審慎防弊……中央已經飭令召集本處公團研究召開國民大會進行手續,並限期呈報,以便中央彙集踩擇……」
甚至是東南一些立憲派人士,也因為把持著地方上的商會、學會機構,因而自認為有機會在國民大會中佔據主導權,所以也紛紛跟風道:
「……章炳麟有與我們合作的意向,兩會一旦合併,新黨名稱可以改稱為國民黨……我們國民黨要堅持在約法框架中進行議會政治,絕對反對沒有條件和門檻的國民大會主張……」
「國事可以交付代議機關公決,但代議機關應當由有條件、有門檻的政黨議員組成,實行政黨政治、議會政治,這才是救國良方啊。總統,我們不能讓林淮唐繼續胡鬧下去了。」
袁世凱的用意,即在於拖過這關鍵性的幾個月時間,只要等到南京臨時政府將政權完全m.hetubook.com•com移交給北洋以後,他自然可以放開手腳再去對付林淮唐。
歌電發出以後,國民大會的主張很快轟動全國。本來,江淮地區的農會、工會各級職業協會與行會組織,本來就多為先鋒隊組織起來的,特別是經過一卅大罷工的革命高潮以後,原本許多掌握在當地黑社會性質組織手裡的舊式行會,領導權也被先鋒隊奪取。
林淮唐說完話以後,把大衣裹緊在身上。這是春醒前的最後一股寒風,德國人已通過黃譯德送來了最新消息,他們接受了林淮唐的口頭保證,正在陸陸續續把那為數不多的軍隊撤回青島去,先鋒隊在外交交涉的戰場上,即將取得一場捍衛國格的空前勝利。
「……自余觀之,即國民大會經武力之壓迫而不發生政治改良之結果,然於民國前途之改進方面,仍具非常之功效,蓋既促進人民對於國家有一席非常之接觸,其能引起高度之愛國心,則甚彰明也,由斯以談,無論國民大會之能不能發生效力,吾人民終須抱一種出面組織之決心,踟躕態度,絕非所宜也……」
上海《字林西報》駐在北伐軍記者團中的記者,便在歌電發出以後,到魯中前線訪問了林淮唐,並很快將林淮唐的主張帶回了上海:
孫中山又微笑說:「既然這是關係國會的大事,還是當由袁公來處理的,我不能越俎代庖。」
在外人看來,國民大會的主張,也同樣受到較普遍的歡迎。
宋教仁是力主議會政治的,他認為一般人民智識程度尚淺,又不熟悉法律,怎麼能由不加限制的國民代表來決定國家事務呢?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