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卷 造黨事業 第八十四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

第三卷 造黨事業

第八十四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

旋即,三黨在全國各地的黨支部和黨代表,也如雨後春筍般先後通電錶態擁護和支持政黨聯盟一事。
除了國民黨以外的三大黨,突然組成針對國民黨的政黨聯盟,雖然不如三黨合併那般駭人,但同樣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令宋教仁坐不住了。
北京是北洋軍的大本營之一,市民風氣比較南方,也更為保守。
梁啟超則眯起眼睛,呵呵一笑,也不知道是真心實意的微笑,還是冷嘲熱諷的譏笑。
此起彼伏的通電浪潮,霎時間風行全國,聲勢之大,亦足以令袁世凱和宋教仁都為之咂舌。
記者們的問題也很簡單,就是要證實林淮唐所言非虛。
宋教仁坐下以後,也不再寒暄廢話,開門見山問道:
「去,當然去,必須去!」
宋教仁深吸一口氣,摘下禮貌,先掃了梁啟超一眼,便直接坐下,並不因林淮唐不禮貌的行為不悅。
現在林淮唐身負全國人民深深的同情與寄望,人氣之高,已到了無可匹敵的地步。
「遁初謬矣,民國政治由法律維持,刺林案經由完善的法律程序,真相已然大白于天下。此時若不能貫徹落實法律審判的結果,就無以構建民國法律的權威,如此則一切穩和-圖-書健改革與和平建設,便只是空談。」
五人會面的地點,就在林淮唐下榻洋館的辦公室內,地方比較狹小,又臨時搬進來幾張椅子,更顯得空間逼仄。
楊度,林淮唐對這位所謂的「憲政奇才」也很感興趣。畢竟一個支持袁世凱稱帝的人,晚年卻在革命的低潮期加入了共產黨,這種奇妙的際遇,很難不讓林淮唐心生好奇。
就看他這幾日在北京的活動,便能知道,國會大選之中,任何競選者只要獲得林淮唐背書,即可獲得多數國民的支持。
楊度向林淮唐半鞠躬道:「君漢先生,初次見面,鄙人總統府高等顧問楊度。」
「政黨聯盟一事,確如君漢所言,三黨黨勢合一在即,國會競選,我們勢在必得。」
林淮唐坐在中央首座的位置,宋教仁走過來,也並不起身相迎,甚至連稱呼,都由過去的「遁初先生」、「漁父先生」,變成了直呼「遁初」,盛氣凌人的姿態,絲毫不做掩飾。
「我要約見林淮……我要約見三黨代表!」
梁啟超連已經相當妥協的國民黨,都攻擊為「暴烈派」,現狀卻「君子豹變」,轉身道:
林淮唐的作風就是雷厲風行,三黨和_圖_書座談會結束的當天,他就在面向記者訪問的時候直接公開了三黨即將組建政黨聯盟「人民革命聯盟」的消息,容不得進步黨、共和黨再有首鼠兩端的餘地。
但他很快又把這些想法甩出腦海——林淮唐的專橫傾向越來越明顯,他已經不是一個單純正直的革命青年了,必須有人站出來制止社會黨繼續擴大實力。
宋教仁現在正如熱鍋上的一隻螞蟻,而且有進退維谷之感。本來國民黨只要按照正常的競選,就有很大機會在幾個月以後勝選,名正言順的成為執政黨。
「……趙秉鈞負罪自殺,不能表明刺林案已經得到法律解決,不能證明民國法律的權威已經奠定,只有徹底調查下去,使得幕後真正黑手得到法律最公正的審判,才能保障民國的國本。」
宋教仁直接要求和林淮唐、梁啟超、孫武三人一起約談,做最後一步的努力。坊間盛傳人民革命聯盟結成以後,馬上就會在臨時參議院中提出彈劾總統的申請,到時候國民黨黨籍的參議員雖然在人數上佔優勢,足以否決彈劾,可是參与否決的參議員,勢必被國民認為是迫害林淮唐的公敵,在接下來的國會大選里可就要吃虧了和*圖*書
林淮唐聽著素以「穩健派」聞名的梁啟超,這樣大義凜然地開炮,都快忍不住捂嘴偷笑了。梁任公的君子豹變之道,確實可謂「與時俱進」啦。
這種情況之下,梁啟超打哈哈的本領再高明,也實在難以搪塞下去。進步黨和袁世凱媾和的餘地算是徹底消散了,梁啟超狠狠咬牙,他想到雙方關係的破裂,畢竟是袁世凱背信棄義在先,也就不再顧及這位「老朋友」的心情,終於在媒體面前坦言:
由於三黨聯盟,劍指國民黨的意圖極為露骨,所以這回甚至還沒有輪到袁世凱,宋教仁就先躥了出來。
可以北京之保守,國民歡迎林淮唐到來的聲勢,也如此驚人,可想而知,林淮唐現在的分量有多麼重!
梁啟超用不容置疑的口氣說道:「法律,乃民國的國本。暗殺黑手,踐踏法律,就是踐踏民國的公意,趙秉鈞之死不過棄車保將,如何能證明民國乃一最善最美的民主國?」
一大群記者迅速包圍了梁啟超在北京下榻的公館——這處公館,還是當初袁世凱收買進步黨時由其子袁克定為梁啟超購置的房屋。
見面的地點就在林淮唐暫住的洋館內,梁啟超本來是不想和宋教仁見https://m.hetubook.com•com面的,但他一聽說宋教仁此來是想勸說林淮唐放棄在參議院發起公開彈劾的打算以後,便又一次坐不住了。
梁啟超本來還借口需要進步黨全國各支部黨員再做討論,才能決定是否參与人民革命聯盟一事。但當林淮唐的話經過新聞媒體之手,迅速傳遍全國的時候,梁啟超與國民黨、袁世凱之間便再無任何周旋餘地。
「遁初,許久不見。」
林淮唐仔細地看了楊度好幾眼,惹得這位中國最後的「帝王術傳人」有些莫名其妙,楊度肯定想不到林淮唐只是因他的湖南口音而產生一些聯想罷了。
林淮唐伸出右手,道:「請坐,楊皙子大名如雷貫耳,在日本時我最常看的便是任公和楊先生的文章。」
林淮唐同意了和宋教仁見面的事情,至於梁啟超和孫武來不來談,就不關他的事情了。而宋教仁那邊,除了宋教仁本人以外,還有袁世凱的代表楊度也想來見見林淮唐。
如果可以,宋教仁更希望能夠私下與林淮唐達成妥協,而不要到參議員里去赤膊白刃的針鋒相對。
梁啟超是憲政理論的大師,水平比宋教仁只強不差,當然說得頭頭是道:
四黨五人,除了孫武只算是來看個熱鬧和圖書以外,剩下的四個人——林淮唐、宋教仁、楊度、梁啟超——均各懷心思,打著自己的算盤,坐在一起也是同床異夢,何況連床都不同呢?
就在前不久的時候,梁啟超剛剛在袁世凱幫助下從日本歸國組建進步黨,當時他主打的宗旨就是「穩健政治」,反覆聲明民國的希望就在於從和平改革入手、絕不實行任何推翻現狀之舉。
但宋教仁貪圖袁世凱許諾的「純粹政黨內閣」,又認為只要袁世凱個人加入國民黨,國民黨就可以藉機掌握北洋軍強大的軍事武裝力量,於是做出了為袁世凱火中取栗的愚行。
「君漢——君漢……我明白你來北京的用意,然而趙秉鈞已死,刺林案的罪魁禍首既然已經負罪自殺,我們真的還有必要繼續深究下去嗎?民國初建,共和政治尚未深入人心,這時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無過於維持時局、和平建設。」
至於共和黨的代表孫武等人,都奉黎元洪旨意行事。黎元洪是個萬事都取折中之道的人,他本人沒有急進或穩健的政治立場,一切以折中調和為主,既然林淮唐、梁啟超兩大黨魁先後表態,共和黨自然也再沒有反對的意願。
宋教仁越想越有些後悔,接納袁世凱是不是做錯了呢?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