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卷 造黨事業 第一百零三章 時間點

第三卷 造黨事業

第一百零三章 時間點

除了曹錕增添的一點麻煩以外……
「庫倫都沒有多遠距離了……真他媽的喪氣!」
跟隨吳佩孚、馮玉祥離開的北方軍人們,終於按捺不住,許多三十多歲、已非熱血青年的燕趙老兵,都咬著牙紅潤了眼眶,他們最後的自尊只是不許這熱淚落到自己守衛的國土上。
「笠僧……」吳佩孚憤憤咬牙,「你們好好打,不要丟了中國邊防軍人的臉面。」
「中央執委會必須負起領導責任來,一年計劃完成的同時,社會黨必須迅速發起再武裝的行動!」
吳佩孚長嘆一聲,他是有多少的不甘心,遠望庫倫方向才明白十二道金牌的分量有多重。但吳佩孚不可能對上峰的命令做出任何違抗,這同樣也是中國舊軍人精神的一種影響。
初冬的漠北草原寒風刺骨,官兵們不得不裹緊了身上的軍大衣。如果不是社會黨領導下的江北墾屯農場迎來豐收,徐州、淮安和上海的那些公營棉紗廠都堅持星期天義務勞動,源源不斷的棉衣裝船送到天津,再由天津運往歸綏和包頭,戰士們此時也不會有這份微薄的溫暖。
這段時間社會黨對於革命初期混入黨內的投機分子,多少做了一些清查和統計,政治保衛局手中也有一份並不公開的整風名單,甚至是一些中央委員的名字都被列入其中。m.hetubook.com.com
這是不經過一場大革命,一場風雷激烈的大震蕩,決不能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
遠在塞北土謝圖汗部的平叛軍,數千騎士還沒有感受到後方突變的政治局勢。但吳佩孚和馮玉祥已經收到了曹錕要求他們撤往張家口的命令,兩人都對此大感愕然,好不容易取得阿爾達哈山口大捷,這難道不是一個重塑北洋威望的好機會嗎?
胡景翼和吳佩孚是有私交的,兩人多少都有些中國舊軍人的作風,也算是舊軍人階層給中國留下的還算偏向正面的遺產之一。
「子玉這時撤回關內,可惜了,封狼居胥,這是古往今來多少軍人一生的理想。」
形勢正在起變化,林淮唐又看了一眼日曆的時間,民國元年……1912年11月14日,距離國會大選最後的結束時間,也沒有多長了。
如果要開戰,林淮唐現在終於有信心使社會黨在最佳的時間點抓住最佳的形勢並以最好的狀態開戰。
社會黨……需要更多!
對社會黨而言,這也是經過近一年時間整頓以後,新生的中國社會黨第一次嘗試動用自己的組織能力,來解決一個國家級的問題。
就結果而言,林淮唐認為勉強還能算是成功,如果讓他給社會黨打分的話,林淮唐認為這www.hetubook.com.com次社會黨大約能夠得到六十五分左右的分數,以百分為滿分來論的話。
同時林淮唐還想到了整風的問題,既然圖窮匕見的時間正節節到來,那麼整合清楚社會黨的內部問題,也成為了刻不容緩的必要之舉。
歌聲在這片遼遠的土地上盤旋嘹亮,久久未散,這方土地也將記住那許多為中國邊防而在綠蔭草地上流下熱血的南北軍人。
特別是對黎元洪來說,袁世凱如果真的做出賣國之舉,袁世凱所毫不在乎的那些民意力量,是完全有可能使總統寶座暫時換上一個人來坐坐看的,而這之中最合適的人選自然無過於副總統黎元洪。
吳佩孚心中百感交集,實在不知道說些什麼才好。
「如果再不迅速扭轉局面,前線烈士用鮮血創造出來的光復庫倫的前途和機會,就面臨著嚴重的威脅!」
勝利遲早會到來,但他認為依舊有必要以更好的形式取勝,這對於日後共和國的建造無疑有很大影響。何況這次俄國人的干涉,也讓林淮唐明白社會黨如果要進行一場徹底的解放戰爭,必然還要面臨著至少包括日本在內的外國干涉。
馮玉祥拍了拍他肩膀,語重心長:「子玉老哥,你以為政治是一種純粹的技術,以為軍人不講政治,政治就不會找到軍人來嗎?你不https://m.hetubook.com.com就山,山也不就你,但它可以壓你。」
北洋這所謂的民國新中央政府,到底和腐朽透頂的前清藕斷絲連,滿清殭屍的三百年暮氣也順著這層紐帶的聯繫,灌輸到了民國的新軀殼裡。
「發電武昌、杭州,還有電告梁任公,人民革命聯盟必須做出堅決且嚴正的表示,決定我們國家前途命運的時刻已經到來!」
何況這段時間,政治保衛局發起的「姜瓖」工作,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在北洋軍部隊里秘密發展革命思想。文盲們雖然看不懂那些用語複雜的小冊子,可是聽聽社會黨那群袍澤弟兄的講演卻毫無問題。
而他自己則做好了南下的決定,現在決定中國前途和命運的絕對不是綏遠這種地方,假使林淮唐繼續留在這裏,也不會對光復庫倫或者社會黨整個革命事業有更大益處了。
但前線不斷傳來的好消息,對於後方疲於奔波和工作的幹部們來說,當然是最好的雞血。
林淮唐還坐在公署辦公室的條凳上,他按了按太陽穴,如此勞累的工作即便以林淮唐那種誇張的精力,有時候也會產生分身乏術的疲憊感。
圖窮匕見的時間節點正在接近,北洋和社會黨之間極為短暫的共存期,差不多是要到時候了。
受這影響,吳佩孚的部下們很明顯對曹錕臨陣撤軍的和-圖-書要求極為不滿。
黎元洪、陶成章、梁啟超……這些利益和立場各不相同的人,至少在反袁的旗幟下還是可以發起聯合行動的。
林淮唐做好了他的決定——
「曹副使到底是怎麼回事?他肯定是聽信了王承斌的讒言!我早說過這個宗社黨的餘孽不是好人!」
王承斌是曹錕的副官,也是旗人,吳佩孚一直都懷疑他是宗社黨的一份子。不過北洋里收留的前清餘孽絕不在少數,甚至袁世凱的侍從武官長蔭昌,還算是宗社黨的創建者之一呢。
大家臉上都帶著些不甘的神情,北洋官兵雖然在袁世凱刻意的挑選下,基本是以完全不識字的文盲為主體,可民國新建,革命的浪潮沖刷下,哪怕是文盲此刻也多少有些榮譽感。
草原騎兵集團一縱隊的司令官胡景翼和指導員薛棟吉,帶著另外好幾名幹部一同過來向吳佩孚道別。
而且他們還帶來了一個全新的難題。
胡景翼和薛棟吉一起向吳佩孚敬軍禮,道:「兄弟鬩於牆而共御其侮,在這方面南北軍人的精神是一體的。」
曹錕已經坐上了返回張家口的馬車,北洋軍留在歸綏的最後幾十名軍官也離開了這座青色之城。
馮玉祥沒有說什麼,他只是服從命令,很快就回到帳篷里開始收拾行囊。反而是素來以「上下尊卑」做口頭禪的吳佩孚,這回有一些和_圖_書出離的憤怒。
或快或慢,北洋軍那兩個營部隊都在這天夜色降臨以前與平叛軍正式反手,背著草原的朔風踏上了回家的道路。
林淮唐面色凝重,他剛剛和書記局通信過,已經完全得悉了中俄交涉的問題。以林淮唐對袁世凱的判斷,他完全能夠相信北洋政府妥協在即,平叛軍這段時間為鞏固邊疆而取得的重大戰果,很有可能付諸東流。
兩個營的北洋官兵都束好軍資輜重,這些精悍耐戰的北方軍人平均年齡在三十歲左右,比社會黨那群平均年齡至多二十歲的小青年顯得老邁很多,確實也有暮氣,但比之北京陸軍部那班大腹便便的官僚又要好得多。
這回吳佩孚難得沒有反唇相譏,只是默然無語,似乎默認了馮玉祥這番話的正確性。
這數月以來,為光復庫倫事業奮戰的人,絕不止於草原上的這些騎士。還有更多的人,南方形形色|色的棉紗和軍工工人、江北大批的複員農夫、穿行在熱察綏各地開展分地鼓動工作的社會黨幹部……
為什麼要把光復庫倫的榮耀,全部讓給林淮唐呢?
最後時刻,續桐溪、張默……草原騎兵集團的許多人都騎馬來到了那道高高的緩坡上,朝著遠去的北洋袍澤們唱起了那首林淮唐「親自作詞作曲」的草原騎兵之歌《草原啊草原》。
「前線將士繼續前進,剋日收復庫倫!」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