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卷 解放戰爭 第八十三章 三角函數

第四卷 解放戰爭

第八十三章 三角函數

很快盧永祥被擊斃的消息便傳遍全城,除了少部分滿手血債的民團頭子依舊負隅頑抗以外,第十師其他多數由保定軍官生指揮的部隊均相繼向紅軍繳械投降。
甚至於一定程度上來講,就第十師在泰安的防禦作戰來看,他們的表現要比李純指揮的那支北洋軍第六師表現好得多。
時間對華東野第三師來說也顯得非常緊張,第三師師長楊若鈞同樣帶著警衛上了前線,甚至於還好幾次提起手槍參戰。
但眼前的現實給了楊若鈞狠狠一巴掌,這些討赤民團居然能比北洋軍還心狠手辣,那些民團頭子難道不都是在本地德高望重的「社會賢達」嗎?怎麼敢做出這種斷子絕孫的事情啊!
這一切都需要相當紮實的數學知識做基礎,北洋軍雖然也有一批專業的軍官生,但多數都被安排到統兵職務上,鮮少有充任一線炮兵者。
盧永祥知道現在泰安的局勢不容樂觀,他也很詫異紅軍的炮火怎麼這麼猛烈?他們即便在肥城繳獲了一批北洋軍的大炮,也絕不該有這麼猛烈的火力吧。
楊若鈞情緒也變得逐漸焦躁了起來,他辛亥年時是跟北洋軍交過手的,但萬萬沒有想到不在六鎮之列的第十師居然也如此頑強。
最讓楊若鈞吃驚的一件事,則莫過於「討赤軍」那些民團居然強迫大批老百姓拿著火把出城放火,他們還強迫許多有「通赤」嫌疑的貧苦群眾站到民宅前當人肉盾牌,然後就把槍架在這些群眾肩膀上瘋狂射擊。
炮兵一門和*圖*書高度技術化的兵種,高昂的士氣與捨生忘死的戰鬥熱情無法改變每一門大炮的命中率和其具體的威力。
華東野戰軍第三師是華東野中比較精悍的一支老部隊,前身就是辛亥年的北伐鎮軍,戰士普遍擁有兩年左右的服役經驗,受訓練程度很高,特別是炮兵這類技術兵種本來基礎就很好,這兩年時間來第三師更是好幾次抽調部隊中的炮兵軍官、士官去崇明島參加了更專業的集訓學習。
近代火炮的射程、威力都已非拿破崙時代可比,何況即便是在拿破崙時代一名合格的炮兵軍官也需要熟練掌握三角函數等數學工具。對華東野戰軍第三師的炮兵戰士來說,則不僅要掌握三角函數,還需要熟練使用專門的炮兵作圖尺規,也需要專業的士兵進行偵查、計算,並將計算結果遞交炮組。
前線槍炮轟鳴,第三師強行攻堅傷亡情況同樣非常嚴重,前線許多傷員甚至都來不及運走,不少戰士身負重傷以後還要在前線繼續作戰,許多人因此犧牲,這血染的戰場對於紅軍來說同樣是非常殘酷。
第六師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就被紅軍完全打垮,而第十師在缺了一個團的情況下,現在堅守泰安,也已經奮戰了遠遠超過半天的時間。
城外的炮聲越來越大,城內也不斷響起手榴彈爆炸的聲音,盧永祥知道事情算是徹底壞了,他拿著手槍站在師部大門猶豫不決,護兵們都勸他立刻突圍出城,但盧永祥自己還對濟和_圖_書南援軍抱有最後一絲希望。
固然即便沒有相當的數學知識,單純憑藉經驗使然或者直覺瞄準,也能讓大炮發揮出相當威力。但在雙方火炮硬體差距不大的情況下,這種「知識」層面上的差距,自然就成為了紅軍炮兵和北洋軍炮兵之間的天壤之別。
泰安就處在津浦鐵路的沿線上,濟南的第五師已經乘上火車轟隆隆地向南開去,靳雲鵬雖然在辛亥年吃了社會黨人很大的虧,但這次他並沒有怯陣,在收到盧永祥請求增援的電報以後,第一時間就組織軍隊以全速向南開進。
他們高聲喊:「老鄉!我們掩護你們!快跑!不要給他們擋子彈!」百姓們驚惶地到處亂爬,守軍混在百姓中趁機猛烈射擊,在密集而紛亂的彈雨中,攻守雙方的官兵和那些無辜百姓的呼喊聲混雜在一起。
但這一絲微薄的希望很快就被紅軍的衝鋒號聲打得粉碎,盧永祥甚至沒來得及寫一封遺書或是向他的副官、馬弁交代後事,就被一大群翻牆突入第十師師部的紅軍官兵亂槍打死。
特別是北洋軍為了防止紅軍利用城外民宅掩護攻城,還縱火焚燒了城郊的大量房屋,使紅軍戰士們進攻城牆時,不得不完全暴露在敵人的火力之下。
時近黃昏,憂心忡忡的盧永祥還帶著他的衛隊營在四處救火。
段祺瑞兵團後方交通大動脈上,最致命的一環——泰安——就此被華東野戰軍第三師佔領。
但實際情況是紅軍在城北引爆了大量和_圖_書炸藥包,攻堅組故技重施用土行孫的辦法炸斷了一段城牆,防守城北的討赤民團頓時陷入混亂之中,一些紅軍戰士又穿著在肥城繳獲的北洋軍藍色軍裝,極大迷惑了城北守軍第一時間的判斷,等到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已有大批革命官兵衝進城中。
但也正因為如此,同樣的火炮在不同的軍官、士官、士兵手中,也會發揮出截然不同的威力。
預想之中更激烈的巷戰並沒有爆發,泰安城內的居民百姓早因為討赤民團的橫行霸道憤慨不已,當他們見到紅軍的旗幟插上北門的時候,便主動衝出房屋迎接紅軍,還有不少人民團士兵直接倒戈,帶領攻堅支隊一路直衝向第十師師部。
北洋軍在地形、工事、兵力上都有優勢,時間又不站在紅軍這邊,稍有不慎,一旦戰鬥繼續拖延下去,等到濟南的援軍開到泰安,第三師被兩面夾擊,很有可能全軍覆沒。
然而一面紅彤彤的赤旗,終於消滅了北洋軍殘餘的所有希望。
泰安的戰鬥也來到了最後時刻。
激戰也因此到了最後關頭,混亂擴至整條戰線,紅軍、赤衛隊、北洋軍、討赤民團……全部混戰成一團,無處不有吶喊,無處不有拼殺。盧永祥在最後時刻好像依稀聽到了城北傳來的激烈的槍炮聲,這給了第十師以極大鼓舞,他們斷定這是靳雲鵬帶著援軍趕來啦!
「再頂一頂、再撐一撐,我和翼青情同手足,他一定會拉兄弟一把的!」
敵人依託泰山險峻的地勢,層層布防,還和_圖_書有大量打著討赤軍名義的民團跟著參戰,第三師往往組織好幾次突擊隊攻堅,才能推進一小步,但即便如此距離拿下泰安城也還有很長一段時間。
本地士紳也被他很有力的組織了起來,泰安城內建立起了一個臨時的「討赤救國保安司令部」,由幾位泰安籍貫的前清致仕翰林充任司令、副司令等要職,他們召集了泰安幾個大家族的年輕人和護院打手,在城內日夜不休地巡邏,還時不時以「通赤」為名,將一些勞工泥腿子五花大綁后推到城門處砍頭,或是將他們高高吊起以儆效尤。
第三師的官兵深感痛苦,激烈的攻堅戰鬥已經給紅軍隊伍造成了巨大傷亡,這些苦命的群眾更讓他們想起了自己家中的父母,他們又怎麼能狠下心來去攻擊這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呢?
其實這毫不奇怪。
方向盤、計算盤、炮對鏡……地圖確定炮陣地坐標,觀察所坐標,目標坐標,海拔差,預估風速,最後算出表尺方向等等任務,全部要依靠炮兵戰士現場計算。
華東野戰軍第三師的炮火準備給了北洋軍一個巨大的驚喜,鋪天蓋地般的火力將泰安城古老的城牆炸得粉碎,一處處碉堡被炸的磚石亂飛,一條條壕溝則被炮火狠狠犁開,北洋軍第十師數不勝數的官兵都被紅軍火炮轟擊得立足不住,紛紛向城內潰逃。
鐵道兩旁是蕭瑟的無邊曠野與一片秋色的巍巍泰山,魯中廣袤的莊稼地呈現出一片黯淡的枯黃色,一發接著一發的炮彈炸在山路、田野https://m.hetubook.com.com之間,砂土揚天,北軍官兵的殘肢也被轟得到處亂飛。
盧永祥被紅軍擊斃時,其實北洋軍第十師依舊在泰安西關和南關陣地維持著相當一部分防守兵力,並非完全無計可施。只是城北的突破來得實在過快,沖入城中的紅軍戰士在泰安市民的幫助下攻佔第十師師部更快得驚人。
盧永祥指揮的這支北洋軍第十師雖然並非袁世凱的六鎮小部隊,但由於新建陸軍是由蔡鍔一手打造,基層軍官多用保定軍校的專業人才代替了老武備的關係戶,所以第十師歷史雖遠較老六鎮要短,資格也淺的多,戰鬥力卻並不遜色。
盧永祥身中數彈,其中一發打在側額的步槍彈奪去了他的生命。直到盧永祥死前的那一刻,他還滿心期待著破門而入的士兵會是靳雲鵬帶來的第五師援軍。
「……轉告司令部,第三師圓滿完成任務,我部將立刻就地轉入守勢,阻擊濟南南下之北洋軍第五師……祝紅軍勝利,祝人民勝利!」
楊若鈞從前讀書的時候,看過不少同盟會、光復會的宣傳材料,其中不少著重渲染蒙元滿清的暴行,其中就有讓老百姓蟻附攻城當盾牌的事情。過去楊若鈞對這些故事大多半信半疑,也以為如今的中國已經是民國,萬萬不可能再出現這些即使放在蒙元和滿清身上都顯得不大可信的殘暴之舉。
華東野第三師的火炮數量並不比盧永祥的第十師多幾門,但同等數量的火炮進攻方卻能打出更大的效果來,這也說明了兩支軍隊在作戰效率上的巨大差距。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