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解放戰爭
第一百章 更變計劃
解放蘇州之戰和目前的浙南戰場,都是以光復軍作為戰鬥主力。
這份計劃書代表的是整個華東野戰軍領導層的共同意志,就連林淮唐看過以後都很感吃驚,中革軍委的其他領導人自然更是大吃一驚。
紅軍將建立一個愛國、民主、不貪污的政府,並將要締造一個獨立的、自由的、富強的國家,缺一不可。
無數人已經為著這個理想付出了生命,從1911年到現在,林淮唐也終於感到實現這一理想的機會是如此接近,社會黨人確實是到了收穫屬於他們的戰果的時刻了。
「主席。」陳更新面對中革軍委這些領導共同發出的要求,依舊堅持己見,「華東野的想法與中革軍委不同,我們認為安慶作戰的戰機已經完全成熟,應當實施大胆的迂迴戰術,將鄂贛聯軍至少三分之二的兵力圍殲在安慶城下。」
「要求陶成章接受陳更新的指揮,可以會引發光復軍的不滿情緒。」林時爽還是直接說道,「最後可能弄巧成拙。」
就全國戰場而言,河南的馮國璋兵團其實才是北洋軍政府中實力最強大的一支力和*圖*書量,但馮國璋的態度在段祺瑞兵團被殲滅以後,愈發猶疑,國內外現在都嚴重懷疑著馮國璋和袁世凱之間的關係是否還依舊親密,所以不能把馮國璋兵團當成北洋軍的支柱力量。
北方政權正逐漸出現離心離德、各自為戰的趨勢,紅軍卻敢於用自己的犧牲為友軍創造更好的機會。
十月中旬,林淮唐帶著中革軍委和社會黨中執委尚在南京的大部分同志,一起到浦口迎接華東野戰軍主力部隊的到來。
「安慶時局特殊,握有長江流域高屋建瓴的地位。最重要的一點是帝國主義勢力特別看重他們在揚子江流域的利益,如果安慶長期不能解圍,英日等國很可能將藉此名目插手干涉。漢郎,現在你們華東野的任務很重啊!中央不要求你們殲滅或重創李烈鈞的主力,只要華東野戰軍能夠完成解圍任務,並迫使鄂贛聯軍退出安徽,即為我黨我軍的一個決定性勝利。」
陶成章未必能接受由華東野戰軍司令部來指揮光復軍的部隊。
馮國璋在河南被中原兵團折騰的手忙腳亂,他對紅軍https://www.hetubook.com.com的戰鬥力已經有了很深了解,所以作戰更加趨於謹慎。袁世凱越是急切要求馮軍南下,馮國璋便越是要按兵不動,坐觀成敗。他以洛陽剿總總司令的身份,坐鎮中州,指揮著北洋軍最後一個大兵團,唯一的錦囊妙計就是等待李烈鈞和紅軍兩敗俱傷以後,他則以逸待勞、以靜制動,無論是奪取湖北、江西,還是奪取山東、江蘇,都十分划算。
只是現在馮軍若沿京漢線南下,再從漢口乘船沿長江東下支援李烈鈞,那麼就有為湖北黎元洪、江西李烈鈞做嫁衣的可能。即便北洋軍攻破安慶,並順勢佔領江南一帶,馮國璋也無法確保江南一帶地盤能歸自己所有。
浦口會議結束以後,中革軍委就完全同意了華東野戰軍提出的「大安慶戰役」計劃。為此,林淮唐還拍板將原定用於增援浙南的部隊也配屬於華東野司令部指揮,並給陶成章送去了一封親筆信,要求光復軍同樣接受陳更新的指揮。
林淮唐估計袁世凱還在努力運動馮國璋,北洋軍在山東戰役徹底失敗以後,馮和圖書國璋是一定不願意再率軍進入山東作戰的。即便紅軍在山東的兵力已經大量抽走,可從河南前往山東缺乏鐵路交通,北洋軍在山東也缺少地方上政權和縉紳民團武裝的支持,馮國璋對山東一定是興趣缺缺的。
自從解放戰爭開戰以來,光復軍一直堅決站在紅軍一方陣營。而且和梁啟超不一樣,光復軍可不止有一群議員、政客、官僚,還有一支具備相當戰鬥力的軍隊。
林淮唐改變了此前一再要求紅軍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而以奪取地方政權為輔的方針,兩手握住陳更新的右手,語重心長道:
但馮國璋對特別富庶的長江流域,則一定有很大興趣。
只有李烈鈞這支部隊,作戰勇猛,攻擊也特別積極,自攻至安慶城下以後,不僅對紅軍造成很大的傷亡,而且在安慶周邊不斷攻城略地,獲得了許多小勝。就軍事形勢而言,安慶戰場就成為了全國戰場的一個新中心。
為了增強華東野戰軍的力量,林淮唐還下令將原本用於武裝南京守軍的一批新銳軍械,也全部交給陳更新使用。
有人對華東野戰軍的「獨立和_圖_書判斷」略感不滿,但林淮唐卻感到了一種十足的驚喜——計劃書證明著紅軍的進一步成熟,也證明了紅軍野戰部隊的指戰員們不是一些只會照本宣科的學生仔,而是從戰爭中學習戰爭且迅速成長起來的合格指揮官。
由於時間有限,林淮唐即要求中革軍委的全部同志都先留在浦口不要離開,大家在浦口一起花了一整晚的時間開會研討,最終陳更新終於說服中執委和中革軍委同意了華東野戰軍方面提出的殲敵計劃,改解圍行動為全面的反攻作戰行動。
一輪明亮的太陽正從長江平靜的江面上緩緩升起,雄雞一聲東方白,黎明破曉,晦暗的天色被招展的赤旗所覆蓋,輪船的汽笛聲嗚嗚作響,幾名紅軍戰士好像鋼鐵鑄成的雕像屹立在甲板上。
因此中革軍委和總參方面均做出相同的判斷,認為馮軍一定是在李烈鈞兵團遇到重大挫敗以後,才會南下援李。
林淮唐更直接地說:「我要去樅陽,這件事情我們不能允許光復軍有其他意見。陶成章如果不能接受陳更新來指揮光復軍,那名義上可以署我的名,這樣光復軍那邊也有和-圖-書台階可下。但總的而言,我相信陶成章能夠做出適當且正確的判斷來。」
這份計劃書里,首先總結了山東戰役以來華東野戰軍在戰略戰術上的種種不足之處,同時也總結了華東野戰軍方面對於北洋軍部隊作戰習慣的各種認識,接著又從政治角度上做出對馮軍絕不會東進或南下的判斷,由此認為紅軍殲滅李烈鈞兵團的戰機已經完全成熟。
華東野戰軍僅在山東留下一師又一旅的部隊,另在豫東留下一個獨立旅的部隊,其餘野戰兵團主力、公安總隊和各色赤衛隊武裝,全數裝車南下,在幾天時間內就將數萬人的兵力運輸至了與南京隔江相望的浦口火車站。
陳更新面對林淮唐的要求,很冷靜地將華東野戰軍參謀部起草的關於安慶解圍作戰的一份詳細計劃書,交給了林淮唐。
江岸邊,大風獵獵,紅旗招展,一襲灰色中禮服的林淮唐與身披淺黃色軍大衣的陳更新在車廂前握手相望。
雖然陶成章解圍安慶不利,在樅陽被李烈鈞擊敗,使光復軍付出了相當傷亡,但這並不影響光復軍自認為地位與紅軍相等,雙方是「盟友」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