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解放戰爭
第一百一十五章 群雄並起
一日之間,便有數十名本地哥老會堂口山頭的龍頭大哥找上白朗,強烈要求義軍立刻旌旗北上,討伐馬家軍。
於是乎白朗起義軍中,就形成了陝西本地的哥老會一派,以及白朗從河南帶來的魯山、寶豐舊部一派,雙方就圍繞起義軍下一步到底是西進甘肅還是東回河南的問題爭執不休,討論了好幾天有沒有討論出個什麼結果來。
白朗年約四十歲的模樣,體態頗肥壯,坐在一條長長的條凳上,披著一件羊皮襖子,神態倒是很悠閑。
以哥老會論,五原縣大概有90%的人口加入哥老會,東勝也有60%的人口參加哥老會,固陽、托縣佔70%,武川佔50%,陝北各縣也多有一縣近半人口加入哥老會的情況。
所以這些人都強烈反對起義軍西入甘肅,他們的思鄉之情越來越重,不少人都主張應該趁著陝北多方混戰的機會,趕緊東回河南。
這也並不奇怪,白朗終究不是李自成,李自成能帶著麾下的老兄弟們離鄉萬里搞流動作戰,不代表白朗也有相同的權威。
西北民生凋敝,因此秘密結社的團體特別活躍,其中猶以哥老會和洪幫兩大派系勢力最強。
這些結社團體都有嚴格的幫規,對違規者處置和-圖-書極為嚴酷,起初只是下層人士的秘密組織,辛亥革命之後,組織由下往上發展,過程中淪為工具,會黨的性質也日益蛻變,由自衛抗暴,互濟互助的秘密組織逐漸演化為嚴重匪化的集團。
白朗的計劃就是準備利用紅軍鄭家川大捷吸引各方注意的機會,帶著起義軍先攻天水,而後席捲甘肅,這樣就能為起義軍謀取一塊駐足休息的地盤。
白朗的問題問住了那幾十位哥老會大哥,他接著又笑道:「你們要找河州諸馬報仇,去陝北有什麼用呢?不如聽我的,咱們從通渭縣繼續西進,到哪裡去呢?我們殺去隴南,先拿下天水,然後一路奔河州過去。你們要找馬家軍報仇,不去河州去什麼陝北嘛,好笑!」
更何況現在還要一路西進,打到甘肅去,那離寶豐老家可就真的十萬八千里了。
白朗抽著旱煙,他拿著煙桿使勁兒敲了敲條凳,示意眾人安靜:
洪幫勢力則較多集中在甘肅,有十多個山頭,如洪鈞山、威武山、同統山、大佛山等。其主要勢力分佈在隴南一帶,隴西次之,西路的張掖、酒泉也勢力不小。
哥老會和馬家軍有幾十年的血海深仇,他們知道馬家軍又一次進入陝西的消息https://m•hetubook.com.com后,那就真是群情激憤,什麼事情都沒有比找馬家軍報仇重要。
白朗軍不久前才剛剛突破陝督張鳳翙和毅軍統領趙倜、陝南鎮守使陳樹藩組織的萬人阻截,隨後揮軍繼續西進,克周至、乾縣、戶縣、彬縣、鳳翔、隴縣等地,軍臨通渭縣,知縣陳鴻寶率士紳出迎。
只是劉鎮華突然間帶著鎮嵩軍離開豫西地盤,闖進陝西,為的當然不是什麼追剿白朗,這無非是一個借口罷了。
這個新消息就是原本駐紮在豫西一帶的鎮嵩軍,突然間打著追剿白朗的旗號離開駐地,開入了陝西。
所以北洋軍鄭家川大敗以後,中央調馬福祥率寧軍入陝的消息,傳到陝南以後,立刻就在白朗麾下的哥老會會眾里引發了十分轟動的效應。
鎮嵩軍差不多相當於一個混成旅,劉鎮華是秀才出身,後來又進了新式學堂,比較有見識,一個秀才能統領一群江湖好漢,也可見劉鎮華的膽識和手腕。
鎮嵩軍是河南西部的一支地方武裝,辛亥革命時時任中州公學庶務長的劉鎮華,和王天縱、張治公、柴雲升、憨玉琨等山大王聯手起兵攻打洛陽。攻洛失敗以後,這支武裝又同當時陝西的秦隴復漢軍和圖書合作,與清軍在河南西部鏖戰。
數月前白朗不願意接受中原紅軍的改編,率部西入甘陝以後,便與陝南、隴東南一帶的哥老會團體合流,壯大了自己的武裝,縱橫馳騁漢中與西安之間,把毅軍統領趙倜帶來的河南追剿軍隊兜得團團轉。
白朗下令大軍駐紮于縣城之外,自己只帶百餘人入城視察,居住在通渭縣的小學校舍內。
西北的哥老會和洪幫,最初是左宗棠西北平叛時跟隨湘軍進來,平叛結束后,部分哥老會成員駐紮當地,發展了當地的秘密社會組織。
好在這時候一直負責追剿白朗起義軍的毅軍,也因為陝北局勢混沌不清的緣故,一直按兵不動,沒有趁機發起攻勢,否則就以現在起義軍內部分裂的情況,實在難以取勝。
魯山、寶豐老兄弟們跟著他一路打到陝西,已經是非常夠意思了。這一路上起義軍雖然沒吃什麼太大的虧,但光就離家越來越遠這點,就非常打擊老兄弟們的士氣。
南北議和告成以後,秦隴復漢軍改編為陝軍,和當時同盟會控制的各省軍隊一樣都實行裁軍政策,劉鎮華的部隊就屬於被裁撤之列。
不過很快,又一個新消息就迫使白朗起義軍不得不放棄了返回河南的想法,只能m.hetubook.com.com一頭扎進西進之路,奔向甘肅。
白朗是一個「積年老匪」,但從表面上看去卻很慈和。幾十個陝南哥老會龍頭一起圍過來,他也只是打著哈哈,說著幾句不輕不重的廢話。
「紅軍、馬家軍、陝軍、北洋軍……在陝北打成一鍋粥,加起來有多少人馬?四五萬人總是有的吧!諸位,我們有多少人馬?號稱上萬,但其實也不過幾千條槍,這點本錢,現在有本事去蹚渾水嗎?」
北洋軍政權在山東、安慶、陝北接連大敗以後,中央的權威墜落到了谷底,自然就會有無數像劉鎮華這樣的野心家浮出水面。
白朗的判斷頗有洞見,他很快就說服了剩下的哥老會頭目一同西進。但有點讓白朗始料未及的問題,卻是從河南跟著一路縱橫殺到西北的魯山、寶豐籍舊部,卻產生了非常大的反對意見。
當時張鈁就向袁世凱建議,把他們改編為豫西地方部隊,負責清剿越來越猖獗的豫西土匪,他還保薦劉鎮華為這支部隊的統領,兼任豫西觀察使,由於駐地接近嵩山,便命名為鎮嵩軍。
「……您佬就擱一句實話,我們到底打不打回回?!」
西北哥老會是湘軍後裔,自然和馬家軍仇恨極深。只是馬家軍接受清廷招安以後,官越做越和_圖_書大,後來又有甘肅提督董福祥幫著撐腰,哥老會一直找不到機會復讎。
辛亥革命,哥老會又再次成為西北革命軍的主力,當時馬安良領導的河州西軍又奉命鎮壓西北革命軍,舊仇未去,新恨又來,雙方已經勢如水火,仇深如海。
但劉鎮華所部都是豫西的積年老匪,這些人一旦裁撤必定重操舊業,上山當土匪,殺人越貨,綁票勒索,為害一方。
大部分跟著白朗造反的河南籍老兵,都是沒有任何政治理想的。他們起兵無非是為了抗阻抗稅,也有的人就是做慣了土匪想趁亂撈一筆,沒有幾個人想過將來的道路,大部分想的只是賺些餉錢和戰利品以後就回家干正經營生去。
他和部下宋老年戲言:「這個縣城小如斗,民貧可憐,學生還可以造就。」便捐銀二千兩,以作辦學之用。
他的目的,一是為了躲避豫西一帶越來越強大起來的中原紅軍,二就是劉鎮華判斷陝西局面動蕩,鎮嵩軍很有機會在陝西奪取到更好的地盤。
大家這才反應過來,既然現在各方勢力諸軍雲集陝北,那麼隴南一帶豈不是就成為了真空地帶?而且毅軍從河南遠道而來,已經追了這麼久,他們未必願意繼續追到甘肅去,何況甘肅省方面也不一定同意毅軍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