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解放戰爭
第一百四十五章 陸軍馬鹿
這處火車站無論是對於中國軍民而言,還是對於列強在華駐軍而言,都可謂留有刻骨銘心的記憶,地位舉足輕重。
1911年時繼第二次桂太郎內閣之後,第二次西園寺公望內閣成立。西園寺公望領導的政友會在1912年進行的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勝利。
但哪怕佐藤鋼次郎極度的委曲求全希望在「友邦」面前重塑日本的文明形象,也難以避免這場廊坊事變給日本外交立場帶來的惡劣影響。
政府準備著手整頓行政、財政,但陸軍以維護在滿蒙特殊權益和維持殖民地治安為由,要求增加兩個師團的兵力,並且態度強硬。西園寺公望首相和山本達雄藏相以財政困難為由拒絕了陸軍的要求,於是陸軍相上原勇作相利用帷幄上奏特權直接向天皇提交了辭呈,導致內閣崩潰。這次事件被評論為「軍閥毒殺內閣」。
當然日本政府雖然完全沒有提出一點如何賠償中國商民財產損失的建議,但對於其他列強國家的財產損失就非常上心了。山本內閣不僅以政府名義向在廊坊事變中有傷亡的各國發去弔唁電,而且還非常認真地給出了一份額度非常驚人的補償方案,其試圖討好歐美列強的心態也是暴露無遺。
山本內閣方面能做的補救行動也相當有限,畢竟桂太郎內閣雖然已經被推翻,但山縣有朋等長州藩出身的明治時代元老重臣依舊牢牢把控陸軍,此前山本權兵衛對陸海軍大臣現役武官制的改革已經嚴重侵犯了軍部的利益,所以他也不可能真的對陸軍做出更大和-圖-書的懲罰來。
日本駐屯軍人數雖眾,但各級將領、軍官畢竟也沒有無腦或大胆到敢於同時向全世界列強開火的地步。他們很快制止了麾下日本士兵的反擊,制止的力度甚至到達了哪怕其他國家的駐軍還在向日本兵開火射擊,日本兵也不許動手反擊的地步。
桂太郎內閣垮台以後,日本海軍在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中的「英雄」山本權兵衛即授命出面組閣。
此事與發生在北京的動亂結合在一起,很快就成為了列強國家,特別是英國、俄國、美國三國強烈譴責及攻擊日本的理由。
不過即便日本政府反應算得上很快了,也還是難以改變日本在這次首都革命以後極為被動的外交立場,德國、俄國都未對日本政府發出的弔唁電做任何回應,僅英國發出幾句不痛不癢的官話回應,最後還要警告日本必須做出更有誠意的道歉云云。
這樣一場荒唐滑稽又可悲的廊坊事變,在英軍陣亡二人、傷六人,俄軍陣亡三人、傷二人,德軍傷一人,日軍陣亡十七人、傷二十二人以後,才算告以結束。
當然更關鍵一點是山本權兵衛藉著民眾對長州藩的反感,在議會中提出修改陸海軍大臣現役武官制和文官任用制度,並得以實現。所謂現役武官制是第二次山縣有朋內閣制定的,規定只有現役陸海軍的大、中將才有資格擔任陸、海軍大臣,這個規定導致了第二次西園寺公望內閣的倒台。
所以當這些人得知青木宣純的行動失敗以後,他們當然急於搶先攻和_圖_書進北京,因為只有這樣陸軍才能幫青木宣純擦屁股善後,免得軍部的計劃完全暴露于「萬國友邦」的面前——那樣不僅會丟盡大日本帝國的顏面,而且還會使軍部無比尷尬,更會讓陸軍淪為海軍面前的笑話。
日本駐屯軍司令官佐藤鋼次郎親自出面向聯軍請求停火,並且還主動提出了駐屯軍將自動繳械的條件,而其他列強國家的駐軍也由於擔心日軍兵力數量較多,不願節外生枝,所以很快就接受了佐藤鋼次郎的請求。
天津各國租界設立之初,是沒有權利駐紮軍隊的。但義和團事變后的《辛丑條約》使列強獲得了這一權利。在義和團事變后,各國列強借口保護公使館、領事館和本國僑民的安全,在和清政府簽訂的《辛丑條約》第三條規定,帝國主義可在自山海關至北京沿鐵路的12個地方駐紮軍隊,日本的駐屯軍人數則最多。
聯軍中間的氛圍驟然變得凝重了起來,英國方面由於自恃與日本尚締結有日英同盟的條約,而且又是國力位居歐陸第一的日不落霸主,所以英軍率先前去制止日本駐屯軍的行動,可由於日軍前往北京心切,居然不顧英軍阻攔妄圖強行穿過封鎖線,最後演變成了日英兩軍在廊坊火車站開槍交火的大場面。
陸軍——要知恥啊!
廊坊火車站是京津兩座北方大都會中間的交通樞紐,歷來也是由天津進兵北京的要道,當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之前,就是在廊坊和中國軍隊大戰了一場。
「陸軍馬鹿,儼然發狂!」
山本權兵www.hetubook.com.com衛這個日俄戰爭中運籌帷幄的大戰略家,此刻也只能痛罵陸軍無謀,既然給日本政府突然丟出來這麼一個大麻煩來了。
所以這次青木宣純的行動,雖然在陸軍內部是無人不知,但在海軍中就真的沒有多少人知道了,而具體到山本權兵衛領導的內閣裡頭,那便是事前無一人對此知情,也因此事發以後,山本內閣的震驚之情可謂石破天驚。
日軍到底要做什麼?
這種行為,對列強在華一致行動的原則,可謂是駭人聽聞。但日本人的心理其實一點都不奇怪,青木宣純等大陸政策的激進分子在日本陸軍中絕非少數,他們的行動也不可能真的只是下克上的獨走,而是在陸軍內從上到下都擁有堅實的支持土壤,日本天津駐軍里也有大量將領、軍官清楚青木宣純的計劃。
山本權兵衛為了擴大內閣對軍部的約束力,將擔任陸海軍大臣的資格從現役將官擴大到預備役和後備役將官,這樣勉強對軍部要挾政府的能力進行了一點限制,自然這也引發了日本政府內閣與軍部之間愈發激烈的矛盾。
日本駐屯軍於1901年4月22日來到天津,最初僅1700餘人,1901年各地合計有兵力2600人。
這樣原來便利益各不相同不過勉強拼湊在一起的聯軍中間,氣氛更頓時詭異了起來。日軍的行動則更過分一些,在聯軍于廊坊火車站暫停行軍以後,日本的駐津軍隊竟然準備拋開另外幾國的在華駐軍,單獨打進北京去。
可這支小聯合國軍才剛剛走和*圖*書到廊坊,便已經傳來了日本人才是這場北京大動亂幕後主謀的消息。
日本政府方面只能先宣布將嚴厲懲處擅自策劃此次暴亂行動的駐華公使日置益等人,並提出將和中國組織聯合調查團調查此次「破天荒大亂」的建議。
日本的天津駐屯軍擅自行動起來以後,由於其占列強聯軍的兵力人數為最多,所以馬上就在多國駐軍中引發了相當強烈的恐慌和反彈。
而甲午,日俄兩場戰爭中海軍的表現不錯,人氣和地位也就跟著上升,陸軍對海軍也越來越給面子,這次海軍出身的山本權兵衛出任首相,也意味著海軍勢力的重新振作。
英國向來是自居於中國這塊公共殖民地頭號主人的地位,所以當然不能容忍日本上躥下跳的行為;俄國則由於數年前的日俄戰爭才和日本結下樑子,此時找到機會當然立即發難;美國則以門戶開放原則標榜自己,也樂於借攻擊日本來搶佔更多的在華勢力範圍。
中國的辛亥革命對日本並非絕無影響,至少也刺|激引發了日本的護憲運動。
而山本權兵衛內閣上台以後,出於對此前推翻了桂太郎內閣的護憲運動的忌憚,採取的政策都比較溫和,無非一邊安撫民眾情緒一邊應付政局。
很快其他國家的駐軍紛紛加入制止日本「暴行」的作戰里來,俄法德奧意……這些在歐洲大陸矛盾重重的國家,一時間為了維護白種人的權威,居然攜手和日軍作戰——當然戰場是中國的領土,這又是屬於中國獨有的悲哀了。
這不是件小事,陸軍可能已經不希罕什m.hetubook•com.com麼首相不首相了,因為那東西似乎常駐陸軍,山縣有朋,桂太郎都當過首相。可對於海軍而言這是開天闢地第一遭。
在首都革命剛剛爆發時,駐紮在天津的各國軍隊便行動了起來,當時在外交團方面的協調下,駐津的多國軍隊還準備再進行一次庚子式的「維護治安」行動。
要知道,西南戰爭以後,從「海陸軍」的說法變到「陸海軍」,海軍一下子矮了半截,從此就在陸軍老大的影子裏面過日子,海軍也只敢怒不敢言。
英俊人數甚少,又猝不及防,一下遭到日軍攻擊頓時就死傷數人,簡直堪比當年「薩英戰爭」的重演,這事宣揚出去英國人的臉面如何先不談,日本人維新數十年,結果文明程度依舊與當年薩摩人一樣低劣這點,可是萬國咸知了。
桂太郎內閣的基礎是陸軍,這就必然損害到海軍的利益,再加當時軍部濫用特權,搞垮了政友會,這又激起了日本大量新興資產階級的強烈憤慨,由此轟轟烈烈的開展了要求實現政黨內閣的護憲運動,就連片山潛和北一輝也藉著護憲運動的東風回到日本國內重建了日本社會黨。
當然整件事里除了中國人是如此無辜以外,日本政府同樣是感到異常的無語和倒霉。應當說日本政府對於青木宣純的「獨走」行動並非完全不知情,甚至可以說無論陸海軍還是外務省,對青木宣純的政變行動均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支持,但具體到此時領導日本政府的山本權兵衛內閣,又確實是對此事完全不知情了。這又要提到大正民主風潮的影響了。
廊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