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覺醒年代
第九章 匪患
而在此時此刻——中國社會黨剛剛奪取了民國中央政權的1914年,農村的普遍危機尚未到達積重難返徹底不可收拾的地步,或者換一種感性的說法,這就叫「民族元氣尚有保留」,所以社會黨人現在面臨的種種棘手局面,其實是沒有二十年、三十年以後解放軍們面臨的那麼嚴峻和艱難的。
鄉民們因著三條大河而生,也因著這三條大河而飽受苦痛。當天氣炎熱,村民們在打穀場乘涼時,人們會時常向「洋大夫」越飛提到——「紅軍即便有一萬種不好,但至少有兩樣是特別好的」。
在另一條歷史線上,建國時進行西南大剿匪的時候解放軍曾做過一個大概的統計,西南地區約有二百六十余萬土匪。而在1930年時情況更糟糕,當時據《申報》統計全國土匪約有兩千萬人左右,如果按照當時最高峰四萬萬人口來計算,也就是說全中國二十分之一的人口成為土匪,這個規模可以說是極為駭人的。
抱犢崮為魯南72崮之首,以其雄、奇、險、秀被稱為天下第一崮。崮,是四周陡峭而頂端較平的山,在山東中部山區多以崮作地名。以抱犢崮為中心的魯南地區,山多人稀,便於土匪藏匿,比如民國元年時海州南境響水口就有一股土匪北上一舉拿下贛榆縣城,最後還是山東蘭山縣咨議局議員王佐良率m•hetubook.com•com從沂州府借來一些兵丁和本人招募的鄉勇花了大半年才免強壓住了匪患。
張皮綆擦了一把額頭的汗水,手裡還緊緊抓著那桿老套筒:「抱犢崮……抱犢崮的土匪下山偷襲了海州第一國營農場……」
山口村的村民們對於淮海建省一事依然充滿疑慮,但當宣傳幹事強調建省與治水有關,眾人的態度便逐漸開始朝著好的方向變化。雖然與更西邊的地區相比,臨沂的水患是要輕得多,但黃河、淮河以及大運河這三條河流卻依然對臨沂鄉村擁有著極為巨大的影響。
首先是民初時中國農村的土地兼并程度還不能同民國二三十年代相比,比如以浙江為例,浙江許多農村的自耕農比例在二十年代初約為40%左右,到三十年代時即暴跌到25%左右,這之後直到解放戰爭自耕農比例都沒有再發生很大變化,可見得民國時期土地兼并最嚴重的年代即是在二十年代。
自從紅軍到了魯中南以後,土匪雖然被完全消滅掉,但至少也被局限在了一個比較小的範圍里活動。再者便是社會黨人確實很重視修水利工程,這兩年來像張皮綆和越飛領導山口村村民挖池塘、掘水渠這樣的事業,真不知道有凡幾了!
但自從社會黨人實行一年建設計劃以來,海州首先成為土改的樣板地https://m•hetubook.com.com區,大量紅軍、赤衛隊武裝和社會黨的土改工作隊入駐海州地區,一邊組織農民進行分田的土地革命,一邊用軍隊力量鎮壓了大量反動民團和土匪武裝。伴隨著海州一系列模範國營農場的建立,棉花種植業的興盛,還有新港口的建設,這一切建設上的變化都使原來十分猖獗的海州土匪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怎麼啦?發生甚麼事了?」
從這些原因可以看出山東匪患雖然起源於晚清時代,最早是由於太平天國及捻軍起義被鎮壓以後,大批本地士兵被清廷遣散,這些人當兵多年,從湘淮軍身上沾染了大量燒殺搶掠的惡習,根本不可能回歸到務農生活中去,又得不到清廷的妥善安置,於是便嘯聚山林,立寨稱雄,打家劫舍,淪為土匪,但這些土匪無論是從力量還是從其規模上而言,都是遠遠不可能同後世民國三十年代、四十年代的匪患相提並論的。
不過自從紅軍到來以後,這兩年淮海地區的匪患情況其實已經發生了一定變化。首先,蘇魯匪患的一大策源地是海州,海州很早就是兩淮主要的產鹽區,本來就活動有很多鹽梟武裝,而過去海州東境地廣人稀,偏偏在海州東南部莞瀆、響水一帶河道縱橫,運輸方便,又是幾個重要鹽場所在,而距州治又遠,所以匪
hetubook.com•com患特別猖獗。
氣溫漸漸升高,剛從海參崴南下不久的越飛,還有些不能適應山口村慢慢變得悶熱起來的天氣。他在張皮綆的邀請下,常到村國大政府辦公室外的涼亭乘涼,但這天越飛剛到涼亭外的時候,便見到了張皮綆手持槍支神色緊張地趕了回來。
以山東地區為例,匪患的成因大體上是因為這樣幾個原因:一、地主剝削嚴重,自然災荒頻發,政府賦稅繁多導致的農業危機;二、軍閥戰爭不斷,社會秩序不斷惡化,農民普遍破產後,軍閥又以土匪為兵源;三、在普遍社會危機中民眾結寨自保,形成各類會道門秘密結社組織,更使土匪成為一種很值得拉攏的力量;四、頻繁的戰爭導致大量槍支彈藥散落民間,同時許多潰軍的散兵游勇也嘯聚山林,更使匪患大大加劇。
「土匪攻打監獄,放走了所有勞改犯!」
魯中南一帶流行有一句民謠,唱的是:磨山到羽山,毛賊一萬三;磨山到蒼山,毛賊萬萬千。磨山是贛榆縣與郯城縣的界山,而羽山位於東海、贛榆和山東郯城的交界地區,蒼山就是臨沭縣城北蒼馬山,都是位於蘇魯皖三省交界帶的山區。
但從第二次直奉戰爭以後,首先是土匪出身、紀律最差的奉系軍閥把持了民國的中央政權,其次是由於奉系軍閥對關內地區鞭長莫及,於是關內地區一改袁世凱和_圖_書、段祺瑞統治時期表面上大體安定的情形,出現了徹底碎片化的長期軍閥戰爭,到二十年代末國民黨新軍閥興起以後,更把軍閥戰爭的烈度和規模大大提高了,以至於出現了像中原大戰這樣交戰兵力十幾倍于護國戰爭的大混戰,戰爭的實際交戰時間也大大延長,從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十幾天到幾十天的短促衝突,變成了動輒一兩年的長期戰爭,這對於農村經濟的破壞自然成倍增長。
這兩樣事情,一樣就是治理匪患,使農民們不再需要隔三差五去躲土匪,另一樣便是不怕水患了。這水患既指的是洪澇水災,也指的是有些時節河床又驟然乾涸,不僅莊稼缺乏水源灌溉,而且就連人喝的淡水都沒有了。
這中間尤以發生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戰爭為重要轉折點,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之前民國多數地區尚能維持表面上的和平,自1924年以後即連此表面和平也無法維持,幾乎全部省份都陷入到了長期且大規模的軍閥混戰中,小農普遍危機自然加速地惡化。
但也要注意到民國的匪患並非一日而成,更不是從清末民初開始匪患的嚴重情況,就到了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的那種程度。
總之,從1911年民國肇造開始,一直到1949新中國成立為止,中間的這三十八年就是中國匪患惡化最速且最烈的時期。而在匪患惡化的背後,則hetubook.com.com是民國這三十八年農村破產、鄉紳劣化、土地兼并等小農普遍危機一日惡過一日的局面。
至於匪患,在臨沂縣附近有一座沂蒙山脈,明末清初時曾有農民起義軍的領袖九山王王俊在此活動,到晚清時蘇魯一帶,特別是魯南一帶匪患叢生以後,沂蒙山脈中有一座崮峰似拔地而起的高山抱犢崮,便成為了魯南土匪活動的中心。
這是因為二十年代時民國軍閥混戰的情況出現了一種質的變化,在二十年代中期以前,民國雖然也處於軍紳政權的把持下,但總體而言全國尚算和平,很少有長期的大規模戰爭出現。像使袁世凱倒台的護國戰爭,實際交戰實際僅兩個月,北洋軍閥的內戰直皖戰爭和兩次直奉戰爭,實際交戰時間也大都只有幾天或十幾天。
徐淮地區原本也算得上是富庶之地,但黃河多次奪泗入淮,淮河流域的豫東、皖北、蘇北和魯西南地區成了黃河洪水經常泛濫的地區。黃河長達六百多年的侵淮,使得淮河流域的水系,發生了重大變化。兩淮地區土地退化,農業文明衰落,農民無法依靠土地養活自己,自然會淪為流民,流民又極容易演變為土匪。
「急報——」
像當時處於各方交戰主戰場的河南、山東、安徽等省,農村多數走向普遍破產,清末民初時尚能勉強維持的表面安定局面也徹底消失,匪患自然也是以幾何數字形式惡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