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覺醒年代
第一百一十一章 購買艦隊
只有大約九千名日軍士兵最終成功突圍,抵達了位於嶗山東麓的嶗山灣海角。在那裡,一批自膠州灣撤圍趕來的海軍軍艦,逐漸靠近灘涂岬角,試圖接應青島派遣軍逃離青島死地。
紅軍各縱隊僅有一個縱隊留在北線監視萊州、龍口,一個縱隊轉為預備部隊,餘下三個縱隊九個師並兩個鐵甲車大隊、一個中央炮兵旅、一個中央特種戰鬥工兵團及紅空軍各大隊,均向嶗山灣一線集結,開始對青島派遣軍余部實施最後的殲滅作戰。
但一個方面是紅軍追兵趕到,濟南前指委員會專門下達了死命令,調集了前線各基幹師的全部火炮主力,圍殲青島派遣軍,特別是在嶗山灣一線組織起了火力空前猛烈的炮兵陣地,連綿不休地攻擊日軍佔領的灘頭陣地,並威懾日本的海軍;
福爾貝克中校問道:「什麼意思?把軍艦都賣給中國嗎?但這種時候,柏林那裡恐怕也沒有渠道拿到這筆錢。」
日本軍隊二十年前曾經肆意馳騁過的山東大地,何時成為了這樣一塊吞噬血肉的地獄磨坊呢?
被困在攤頭陣地上的日軍士兵,望著那https://m.hetubook.com.com群漸行漸遠的海軍軍艦,看著那一面面高繫於桅杆之上的旭日旗逐漸隱沒在薄薄的海霧中時,心情又是何等的絕望!
嶗山山路成為了日軍的埋骨之地,這場死亡行軍使日軍青島派遣軍損失了近二萬人之多的有生力量,比他們在青島要塞攻堅戰中付出的傷亡還要多。
福爾貝克中校取下他那頂大檐帽,也鬆了口氣說:「我們至少挽救了成千上萬的德奧僑民,也保存了帝國的尊嚴……德意志帝國的軍隊再次證明了自己的光榮,絲毫不曾玷污自腓特烈大王以來神聖的軍隊傳統,無論如何我們是此戰的勝利者。」
華德克總督、馮施佩伯爵和福爾貝克中校三人,也都從戒備森嚴的要塞區水泥碉堡中走了出來。華德克總督終於放下了心中全部的壓力,他作為德國膠澳總督的職責到今天為止就算結束了!
剩下來的聯隊長和參謀軍官們,面面相覷,誰也沒能力承擔起在絕望中拯救青島派遣軍的責任。那應該怎麼做?海軍被紅軍炮火所阻隔,遲遲不能靠hetubook.com.com近,九千多名忠勇善戰的帝國武士,難道就要全部玉碎於此地嗎?
許多日軍士兵都放下了武器,癱倒在了岸邊的沙礫中,還有的人精神失常奔向海洋,迎著風浪衝進海水中,直到被活活淹死,更多人則又氣餒又沮喪,遠處紅軍的炮火越打越猛烈,青島派遣軍幾乎都沒有什麼立足之地了。
數以千萬年前,中新世以後,廣袤的渤海整體大幅度下降,成為華北——下遼河沉降帶拗陷最深的大型新生代斷裂——拗陷盆地。繼而於上新世末,特別是第四紀以來渤海海峽斷裂下陷,岩石的陸地暴露于外,陽光開始暴晒在山東半島之上,海陸運動中又不斷在半島上形成新的斷裂帶,大小不一的斷塊經長期剝蝕分割,形成較破碎的低緩丘陵。少數山嶺突出丘陵之上,與半島南部的嶗山匯合,就形成了伸入東海的膠東半島。
這塊半島的土地海岸蜿蜒曲折,港灣岬角交錯,島嶼羅列,是華北沿海良港集中地區。膠州灣的青島、芝罘灣的煙台、威海灣的威海、石島灣的石島和龍口都是通航條件十分便利的港口。
和圖書大雨漸停,風暴且息,狼狽潰逃的日軍士兵在分散突圍穿過嶗山一線的時候,又遭到了紅軍戰士的迅猛截擊。每一條山路、每一道峽谷、每一處丘坡,都被炮火覆蓋,伸手敏捷矯健的革命官兵總能從日軍士兵意想不到的地方衝殺出來,熟悉本地地理的膠東籍戰士更間道前行,走小路迂迴包圍,不斷兜住東逃的日本士兵。
當那些日本軍艦發現紅軍已於嶗山一線建立起強大的炮兵集團后,便小心翼翼,始終徘徊在紅軍的炮火打擊範圍之外,並沒有冒著紅軍火力強行抵近灘頭來營救青島派遣軍的殘兵敗將。
吳佩孚騎著一匹從日軍手中繳獲的東洋大馬,屹立山頭,眺望膠州,在山脊的另一側,德國人的黑白紅三色國旗正在緩緩下降,而代表著中國的一面赤旗則慢慢身上旗杆頂部。
這些超重型火炮很快就被重新編入紅軍的中央炮兵旅,單獨編製為一個臨時重炮團,調轉方向,一起加入到了轟擊日軍的行動中。
馮施佩伯爵閉上雙眼,他想得更為深遠:「陸軍的問題是解決了……最起碼陸軍軍人們將享有和平的尊嚴,但是海軍呢?https://m•hetubook•com.com海軍官兵大可以撤到中立區去,問題是東亞艦隊的這些軍艦怎麼解決。」
第七師的一支部隊也開到了青島門戶的台東鎮附近,他們放下手中的槍支武器,與從對面步行走過來的一支德軍部隊一一握手示意,雙方將在此進行換防,德軍將青島移交給中方以後,所有德國軍民都暫時將被繳械,轉入中方安排的中立區居住,直到戰爭結束以後再行遣返回國。
日本海軍方面還吸取了此前炮擊青島要塞的失敗先例,沒有再採取拋錨靜止射擊的戰術和岸上紅軍炮兵對轟,而只是遊走在嶗山灣外圍,時不時進行一些準頭極低的艦炮轟擊敷衍陸軍的救援要求而已。
華德克總督說:「政府已經和中國達成了一份協議……東亞艦隊的軍艦也將全部移交給中國政府,所有海軍官兵都將以受中國政府雇傭的形式繼續在艦上工作。」
另一個方面,當然是日軍內部的海陸矛盾由來已久,這次青島作戰的前半段,海軍在陸軍方面的壓力下不得不強行衝擊水雷封鎖網,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損失了不知道多少條主力艦,海軍上下對陸軍的怨氣深重可和-圖-書想而知,因此對援救青島派遣軍自然很不上心。
「不,中間沒有錢的問題存在。」華德克總督又解釋說,「中國政府購買東亞艦隊全部軍艦的費用,將用作照顧我國轉入中立區生活的全部軍民日常起居費用,還有一部分款項就用於雇傭東亞艦隊的海軍官兵……這樣也不需要再使用什麼瑞士、瑞典等國家銀行的特殊渠道,就可以解決資金問題。」
港灣旁彈如雨下,而在膠東第一期作戰中軍功最著的第七師,則獲得了首先開入青島的光榮使命。
只有一座嶗山山脈橫亘半島之上,西緩而丘陵起伏,東高而懸崖傍海,號稱東海第一名山,此刻卻成為了東瀛軍隊的亂葬崗與修羅地獄。
所有人龜縮成一個小小的環形防禦工事,剩餘的九千多名日本士兵就困守於此,師團長神尾光臣在嶗山突圍作戰中已經被紅軍的炮火擊中,雖然沒有當場死去,但此時也是身負重傷,難以履行指揮作戰的責任。
日軍在突圍的沿途中損失極大,不僅人員傷亡慘重,而且還幾乎損失了全部的重裝備。特別是攻城重炮兵聯隊所裝備的那些大口徑的超重型榴彈炮,悉數都被紅軍繳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