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世界革命
第四十七章 薩文科夫
法軍進攻者被引誘進一個屠殺地帶,德軍的大炮和機關槍就像用耙子耙地一樣大量殺傷進攻者,然後發動反攻。
它的血腥氣息將震撼整個歐洲,乃至於全世界。
法軍派出120輛新坦克,結果毫無戰果。德軍制定新的戰術規則,每一個炮位必須有一門炮對進入視野的坦克予以轟擊。這個戰術的破壞性極強:第一天就有52輛法軍的坦克被炸成碎片,另有28輛被炸壞。剩下的坦克,如果沒有陷入德國人挖的壕溝,也陷於泥沼之中了。
俄國軍隊為了支持法軍總司令尼維爾發起的新攻勢,已經集結了大量軍隊。然而,俄軍的進攻無法展開,士兵們變得難以控制,鐵路也沒有足夠的煤驅動火車。
列寧一手握拳,高高舉起,示意向群眾。雖然尼維爾攻勢和克倫斯基攻勢都前景崎嶇,但列寧反而對俄國革命的前途懷有更強烈的信心了。
捷爾任斯基在中國參与了大量工作,他沒有第一時間跟隨斯大林、越飛等人回到俄羅斯,而是聽取了羅莎·盧森堡的意見,準備等待波羅的海地區的局勢穩定以後再回立陶宛地區去。在這之前,他正好可以完成自己在中國尚未做完的大量志願者和顧問工作。
在爭奪和主持真理報工作期間,就和斯大林齟齬不斷hetubook•com.com的托洛茨基淡淡道:「俄國革命有俄國革命的特殊性,中國是一個小農占絕對多數的國家,不可能興起真正的社會主義革命,現在革命的中心只能出現在俄羅斯,或者說,出現在彼得格勒。」
「是的,一切政權歸蘇維埃,正如中國!」
列寧心有餘悸:「戰爭還在繼續,如果克倫斯基為了響應尼維爾攻勢而重新發起進攻,那全俄羅斯必將沸騰起來。革命的火焰即將蔓延,我們應當拿出足夠的決心和魄力去推動革命的進程!一切政權歸蘇維埃!」
列寧得到這個答案時,臉上難免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
列寧沒有對薩文科夫這些民粹派掉以輕心,他問到剛剛先自己一步回國的布哈林說:「費利克斯呢?他在莫斯科還是彼得格勒?黨現在需要他來防備社會革命黨的民粹派恐怖分子。」
列寧向薩文科夫問道:「據我所知我們的臨時總理克倫斯基先生,他向協約國解釋俄國的革命是因為有謠言說羅曼諾夫政府有可能單獨進行停戰和談,所以人民才起來反抗。您,一位自詡為農民利益守護者的民粹派革命家,您認為克倫斯基先生的這種說法站得住腳嗎?它哪怕有半個盧布的真憑實據嗎!」
捷和*圖*書爾任斯基和羅莎·盧森堡一樣都是波蘭人,他在歐戰爆發前被沙皇當局逮捕,被判處了3年苦役。但在流放西伯利亞期間,捷爾任斯基和區聯派的越飛等人一起得到中國社會黨的幫助,得以從海參崴逃至中國參加革命。
俄國曾在1916年底參加尚蒂伊的會議時承諾發動一次大規模進攻,但進攻計劃因俄國陷入混亂而停止。正在策劃之中的夏季進攻是一次規模適中的進攻。然而,俄國遇到的困難越來越大,一個國家最需要的是軍隊和產業工人的忠誠,但俄國軍隊和工人卻越來越不給予支持。春季,俄軍每個月有3.5萬士兵開小差。國內的混亂到近乎危險的程度,有許多次陷入無政府狀態。新近由士兵、海員、工人成立的蘇維埃從內心深處懷疑克倫斯基的作為。
斯大林先是愣了一下,繼而笑道:「這是中國革命的口號,布爾什維克黨人也要提出一份屬於我們的林淮唐十二月提綱。」
克倫斯基成為臨時政府的首腦以後,曾向協約國許諾俄軍很快就會重新發起攻勢,幫助英法牽制住東線德軍。他試圖解決軍隊的問題,但是無論他做什麼情況都向壞的方向發展。他頒布命令,解除43歲以上男人的兵役,本來就接近癱瘓的俄國鐵路系統和-圖-書又湧入大量的急於回家的中年退伍老兵。他廢除逃兵的死刑,馬上就有100萬士兵把槍丟在地上。許多人回家的動機是為了當大土地貴族分配土地時能獲得一塊土地,還有許多人就是厭惡了戰爭。
但布哈林作為卓越的理論家,確實極受列寧的欣賞,他徑直回答說:「捷爾任斯基同志還在中國,他和盧森堡女士一起活動,他們將一起回國,可能將在波羅的海地區的衝突結束以後先回到立陶宛去,再去波蘭。」
列寧當然認識社會革命黨內最激進的戰鬥派薩文科夫,但列寧毫不畏懼,只是質問道:「共度國難?誰的國難?尊敬的鮑里斯先生,我們在為誰而戰?是尼維爾還是勞合·喬治?」
法軍士兵的生命就像是不要錢一樣,成片成片的軍人猶如稻草一般倒下,一天之間就能死好幾萬人,所謂的尼維爾攻勢很快就將成為大戰爆發以來法軍最慘痛也最鮮血淋漓的一次失敗。
列寧的質問令薩文科夫大為惱火,但他又無從反駁。臨時政府的統治正處於頹喪之中,克倫斯基卻忙於應付協約國的外交催促,全俄羅斯都處於一片動蕩的混亂之中,克倫斯基想的卻是怎樣儘快把一百萬人送到德軍的槍口下。
薩文科夫在無數迎接列寧歸國的工人、水兵群眾圍觀之
和*圖*書下,只能憤憤不平丟下一句「歷史終將證明誰是正確」的話以後便乘車離開。
從純兵力角度看,優勢完全在法國一方。法軍有3個集團軍一共53個師,大約120萬人,這三個集團軍都投入最初的進攻之中。但是,其中有27個師被用為「大規模機動」作戰,一旦有突破口,這些部隊就要衝上去擴大戰果。為了應付這種進攻,德軍在貴婦小徑附近安排了21個師,另有27個師用作反擊力量。德軍自1914年就佔領著這道山脊,知道它的每一寸土地,有兩年半的時間根據需要修建防禦工事。德軍的指揮官是皇儲威廉,他和參謀官們都熟悉法軍在凡爾登的進攻招數,他們有一個冬天的調整時間適應法軍的戰術。
法軍的攻勢同樣蓄勢待發,俄軍還處於一片混亂之中,德國軍隊則順利後撤到了興登堡防線。德軍撤出的地區變成一片荒野——魯登道夫在撤退時採用了當年俄軍撤出波蘭時採用的焦土政策。德軍破壞了被放棄的大小約為2600平方公里地區的每一座建築物、每一棵樹、每一段鐵路、每一個十字路口。
在布爾什維克黨的早期領導人中,布哈林的地位不算高,後來與托洛茨基一起組成反對派聯盟的季諾維也夫也尚不在最核心的決策圈中,核心決策和*圖*書者除列寧以外,就是托洛茨基、斯大林和加米涅夫。
此外,德軍佔據著制高點。
天氣對德國人有利。法軍發動進攻前的夜裡就開始下雨,然後變成雨夾雪,這幾乎是一種在當時的季節不可能的天氣情況。在許多地方,法軍沒能夠靠近目標。在有些地方,法軍以英雄般的氣概付出巨大犧牲前進了不過區區四公里而已,代價是數萬甚至十幾萬人的傷亡。
捷爾任斯基也是深受列寧信賴的一位同志,1917年的捷爾任斯基還不是大名鼎鼎的契卡之父,但他謹慎可靠的性格一直為列寧所熟悉,是一位最適合用於抗衡社會革命黨民粹派內諸如薩文科夫這類危險分子的黨員。
在許多地段上,法軍士兵需要首先渡過埃納河,然後攀爬陡峭的有濃密林木的山坡,山坡上密布著參差不齊的溝壑,當然還有德國人的鐵絲網。整個山坡上布滿德軍的機關槍碉堡,這些碉堡掩埋得很好,也有鋼筋水泥保護,法軍的炮火轟擊不能摧毀它們,當法軍士兵進攻時,德軍的火力傾瀉到他們頭上。德軍的第一道防線在越過山頂後山背後的山坡上,因此法軍的大部分炮彈飛過他們的頭頂而沒能傷及他們。德軍的後備部隊離前線足夠遠,使尼維爾的大炮夠不著他們,但是又沒有遠到無法快速進入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