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世界革命
第六十六章 坐不住
東北天氣的寒冷確實讓從關內地區過來戍邊的紅軍戰士叫苦不迭,康大眼裹緊了脖子上的絨毛圍巾和身上灰白色的棉服軍大衣,冷颼颼的空氣不住往他脖子縫裡鑽,稍一沾到,就讓人渾身上下都打個激靈。
其實按照康大眼的履歷,作為參加過潮梅大起義的紅軍元老,和他同資歷的人多數都已經做到了師長、旅長,最差也都是團長和團政委,轉業做中央部委和地方行政幹部的,多半也已經是地區級別的行政首長,縣級首長都是極少數了,像康大眼這樣如今還只是邊防營政委的人,實在太罕見了。
「康叔,大家都是同志加戰友,哈哈,沒必要這樣說。」
康大眼先呸了一聲,然後就抓起年輕軍官防雪斗篷的連衣帽套在他頭上,用長輩語氣說道:「這些道理我都懂得,小岳哈,你是政委還是我是政委啊?這道理要你來給我講呀,我就是發發牢騷。」
年輕軍官是康大眼他們這支邊防營隊伍的營長,名叫岳庚,才二十幾歲的年紀,保定軍校畢業,懂日語也會講俄語,從前在張作霖的奉軍里做一個沒什麼出路的炮兵軍官,直到紅軍整編張作霖部隊的時候,岳庚才因為能力突出被火
https://m.hetubook.com.com速提拔了起來。
岳庚笑道:「高麗同志們剛從鴨綠江南岸回來不久,很多事情還是機密,我了解的也不多。但打仗……現在誰又不知道東北遲早要開戰呢?無非是具體時間還成一個問題。」
鴨綠江岸邊到了夜裡就成了黑茫茫的一片,江水還沒有全部凍結,晚風呼嘯之下,眾人還能清晰聽到江里河水夾著冰棱撞擊來撞擊去的響聲。
隊伍里另一位年輕的軍官,從領章上看是位營長,但面貌很年輕,論歲數看著簡直要比康大眼小上兩圈。
新興工業都市平地建起,確實讓駐紮東北的紅軍戰士對國家未來都充滿了無限的信心。
這個年輕人是東北本地人出身,又掌握日語、俄語和朝鮮語三門語言,所以一直在負責幫助朝鮮勞動黨訓練朝鮮紅軍,甚至還好幾次秘密跟著朝鮮人潛入日佔地區執行秘密的軍事任務,再加上他是正規軍校畢業,這幾年來紅軍越來越看重軍官學歷,岳庚能獲快速升遷也就並不奇怪了。
在中央革命政府提出的「過渡時期總路線」計劃綱要里,東北一地建設的經費就佔到了整個「總路線」經費支出的三分之和圖書一。
畢竟,康大眼年齡已經很不小了,特別是在普遍年輕的紅軍將領里,就更顯得年邁,接受新知識的能力遠不如年輕人。而且他自己的性格也抵觸去軍校上課,對於遲遲不能獲得升遷的問題,康大眼又自得其樂,並不覺得怎麼吃虧,所以這事情便一直拖延下來。
有人瞧見關內新來的紅軍戰士不適應吉林一帶冬天寒冷的天氣,還會圍過來嬉笑嘲弄人家。
從前的荒涼平野、沼澤密林、雪原山谷,現在都成為了一望看不到盡頭的小麥、高粱和大豆農田,從前那些有幾座府衙、孔廟和貢院就算大城市的聚落,現在也都成為了道路平坦整齊、街邊樹立電燈的近代化都市。
「坐不住……坐不住就該打起來了。」
前幾年先一步到東北駐守的東野官兵們,反倒是已經逐漸習慣了這種天氣。他們中大部分人本來就是直魯豫三省出身籍貫的老北洋,其中不少人原來跟著徐世昌、張作霖在東三省待過幾年,甚至還有的老毅軍出身的官兵,連甲午戰爭都打過。
林淮唐一向主張軍事學也是一門科學,指戰員們不能一味依賴驍勇善戰的勇敢,也不能過於依賴長期行軍打仗積累下來的實戰經https://m.hetubook•com•com驗,中高級軍官和將領,如果想要獲得較快的升遷,就必須在各級軍事院校里老老實實接受再教育,補足自己的短板。
他們自己倒好,習慣冰天雪地的日子以後,有幾個老兵只穿一件棉服料子的單衣,就敢在鵝毛大雪的天氣里站崗站上一整天了。
不要說康大眼這種老紅軍了,就算是岳庚這樣直到紅軍出關整編張作霖部時才參加革命的新人,也是親眼見證著中央革命政府是如何手把手使東北在如此短時間內產生了如此大的變化。
這些獎章里,康大眼視若珍寶的當然還是一枚赤旗勳章,只要不是在戰爭期間,他每天都要把這枚目前中國紅軍最高規格的勳章掛在胸前。
在朝鮮人的歷史上,曾和遼、金抗爭到底的高麗王朝比李氏朝鮮要更光榮些。
康大眼從嘴裏吐出一口染了灰的雪塵,低聲叫罵道:「嘿,這些老北洋!東野的人臉都真大,就是不知道打起仗來慫不慫?真到戰場上他們可別熊啊。」
康大眼對這種細枝末節的問題不以為然,他只好奇中日到底什麼時候會開戰的問題。這兩年來東北的建設如火如荼,舊有的哈爾濱、瀋陽、錦州等城市由於大量人口的遷www.hetubook.com•com入以及中國逐步奪回東北鐵路主權的緣故,迎來了高速的發展期,新興的長春、鞍山等工業都市也因為鐵路和煤鐵工業的大規模建設拔地而起,成為東北地區首屈一指的大都會。
康大眼久經沙場,是老資格的革命戰士,現在也才只是邊防營的政委而已。雖然紅軍採取的是雙長制,政委和軍事主官的地位相等,但還是可以看出岳庚的升遷速度非常快。
「時間站在中國這邊,光看看鴨綠江對面就知道了。咱們中國這邊發展是日新月異,日本人那邊可就差得遠了。」岳庚解釋道,「據我所知,旅順那邊情況還要更糟,城市百業凋敝,市面上都被國貨擠得不成樣子。康叔,你覺得日本人還坐得住嗎?」
更多的鐵路、更多的工廠、更多的城市……自從辛亥革命和解放戰爭以後,要說全國上下哪個地方的發展速度能超過社會黨基礎最牢固也最重點發展的淮海、福建、廣東、江蘇、山東五省的話,那就是東北了。
這也沒辦法,自從解放戰爭結束以後,中革軍委就一直在嚴抓紅軍各級軍官正規化的問題。不要說是康大眼這種中層軍官,就算是陳更新、方聲洞這些有一時名將美譽的高級將領,也全部都和*圖*書要抽出大量時間到位於北京和南京的兩座軍事指揮學院接受正規化的軍事教育。
自從甲午、日俄戰爭以來,朝鮮人爭取他們民族獨立的過程里,就逐漸提出用大韓民族來代替朝鮮民族的說法。李朝高宗也一度建立了所謂獨立的大韓帝國,當然這一切不過是曇花一現的幻夢,但也確實使部分朝鮮獨立志士開始反感使用朝鮮這個稱謂。
面對岳庚這種紅軍的後起之秀時,康大眼就會拿出他最寶貴的那一排獎章來——潮梅大起義紀念章、北伐紀念章、辛亥革命紀念章、解放紀念章、保衛山東紀念章……
「湖南人霸得蠻,到哪裡都吃得消。」康大眼抖落了灰色軍大衣上堆起的積雪說,「那些朝鮮人怎麼說?是不是真要打仗了。」
這幫老兵油子雖然被政委約束,在東北野戰軍成軍以後的數年間,逐漸被全新的軍隊體制和紀律捶打成了可用的材料,但是許多人臉上依舊帶著北洋軍人特有的那股混不吝的勁兒。
岳庚覺得大韓背後代表的是李朝那個封建腐朽的君主制國家,所以他和朝鮮人雖然很相處得來,但也不喜歡用韓這個字,而是多稱呼朝鮮勞動黨的人為「高麗同志」。
康大眼的問題就出在他實在是太抵觸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