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六卷 世界革命 第一百二十四章 紅色颶風

第六卷 世界革命

第一百二十四章 紅色颶風

閻錫山在山西省內做的事情,就是通過精心的組織,將這種有利局面演變成農民踴躍參軍的現實。參軍運動很快就發展成一種廣泛的群眾運動,充分的政治動員與細緻的組織工作成為基礎,在路線上閻錫山也拋開了強制性的行政手段,以走群眾路線、開戰群眾運動的方式來完成任務、發展運動。
中國社會黨通過不斷深入的土地革命運動,給予農民以看得見的物質利益,通過訴苦運動,又實現了農民從翻身到翻心的情感轉變,在物質和感情的刺|激下,是多少年來老實巴交的中國農民很快就變成了世界上第一等的優良兵源。
此時,在這片屬於中國的土地上,無論軍與民都已經沒有隱蔽行軍的必要,陳更新交給他們的任務就是以最快速度接近遼陽,阻止朝鮮軍、關東軍兩支日本主力軍團的全面會師。
林述慶、姚雨平還有陳更新三個人,這時候也都完成了他們在邊司的全部工作。戰爭到了決戰的最緊要關頭,一切命令都下達出去以後,陳更新反而不像之前那樣忙碌,他好像瞬間卸去了身上全部的壓力,整個人顯得異常輕鬆,還能跟林淮唐有說有笑,甚至聊起七八年前黃花崗的往事。
戰爭打到這個地步,林淮唐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少www.hetubook•com•com,就算他是一個鋼鐵鑄就的超人,在這場百萬軍隊對壘的會戰里也發揮不了什麼作用。
黨支部的幹部和村國大委員會的基層成員們也要承擔起很大的責任,他們處於政權體系的最末端,但作用卻至關重要:一方面各種徵發均始於村,另一方面,各項政策均由村幹部具體執行。就參軍動員而言,村幹部不僅要按規定的合法程序組織動員農民參軍,而且為了完成任務,必要時帶領農民參軍。
源源不斷的生力軍給了邊司圍殲日軍主力軍團更大信心,陳更新將瀋陽幾乎所有的留守部隊都派往遼陽解圍以後,李濟深和秦漢唐都一度擔心日軍會趁機對瀋陽發動一次長途奔襲來結束這場大會戰。
閻錫山到北京幾次和中執委探討以後,在山西實行了一條新的規定,要求至少20%的黨員參加到前線作戰的野戰縱隊中去,成為廣大人民參軍的模範。在此鼓舞下,山西各地參軍青年中,黨員所佔人數都在不斷提高,而且由於大量模範典型的出現,諸如「送子參軍」、「送郎參軍」、「兄弟爭相參軍」之類的動人事迹,也都對群眾的熱情起到很大的感染作用。
姚雨平抬起右手,看了看手腕上的手錶和圖書以後,低聲道:「接下來十二個小時的時間,要定天下啦!」
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農民的文化水平很低,因此正如閻錫山所說,「僅用一般號召,是決定不能成功的」,「必須在工作中突破一點,作出模範,讓群眾親自看到、體驗到,……才能鼓勵群眾特別是中間狀態與落後狀態的群眾以理解問題的可能與方便」。
東北紅軍的總兵力還在迅猛增長之中,閻錫山的山西經驗正在關內各省區得到廣泛推廣。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隨著社會黨的宣傳動員工作加倍展開,這場國戰的意義也就第一次出現在了每名遠離一線戰場的普通中國人面前,使他們從逐漸變化的社會氛圍里切實感受到國家、民族的存在。
紅空軍的機群也不遺餘力,全數升空,林淮唐代表中革軍委親自到瀋陽機場向每一次即將升空作戰的飛行員表示了凱旋的期盼和祝賀。
林述慶和姚雨平都沒有親身參与過黃花崗起義之役,所以當然也只把陳更新說的話當成普通的誇張之語罷了。
林淮唐轉過身來放聲大笑:「我哪裡打死過十多名清兵?那時局面動蕩,大家都分辨不清,其實我殺掉兩人以後清軍弄不清楚革命黨還有幾條槍,這才自己亂作一團,給了我們衝出m.hetubook.com.com廣州的機會。」
因此,在山西各縣區關於參軍運動的文件指示中,都強調黨員幹部必須以帶頭示範的方式,由黨內帶動黨外,由幹部帶動群眾,將工作中存在的內部意見或不滿化除或保留,從而形成整個社會的合力。
這之後,就要看一兵團、六兵團的表現了。
任務下到村莊以後,即成為該村的中心工作,村中各種組織,包括黨支黨部、村國大、貧農團、婦女協會、農會和在村指導土改的工作隊,都要圍繞動員參軍展開工作。
公路上塞滿了騾馬和大車,鐵路上的火車往來不息,噴塗蒸汽、漆黑塗裝的鐵甲列車也一列列開向遼陽,幾十萬人的支前百姓和解圍的紅軍官兵混在一起,形成一股巨流。當夜晚來臨的時候,東北煙袋鍋閃出的光亮,就從這股人流里跳躍而出如同繁星。
為了解除此時幾乎快被朝鮮軍、關東軍合圍起來的遼陽城,邊司也組織了一次紅軍最大規模的解圍行動。包括大批新抵達東北的生力軍,陳更新給田中義一準備了整整十個師的部隊,在五月的東北原野上,近十萬紅軍,雖然其中大多數都是剛到東北的新部隊,但人馬呼出的熱氣還是在黎明前清冷的天色中繚繞形成一道猛烈的颶風。
瀋陽南下的十個師和_圖_書解圍部隊,按照作戰的預案現在就應該是在遼陽外圍拚命阻擊著朝鮮軍、關東軍會師了。林淮唐不求解圍部隊能夠徹底解除遼陽戰場的危險局面,只要能夠坐到拖住日本人、咬死日本人的程度那就大大足夠了。
遼西走廊的路並不好走,京奉鐵路上的軍列都掛了超出上限數目的車皮。即便如此,由於車皮數量不足,還是有大量新兵赤手空拳扒在車廂外面,同時還有許多人就坐在火車車頂,一路上頂著凜冽的大風從秦皇島一直坐到錦州、新民和瀋陽。
數量龐大的新部隊正通過遼西走廊不斷湧向東北,吳佩孚只是粗略清點了一下數目,估計這幾天就又有六萬多完成初級軍事訓練的新部隊趕赴戰場。
行動的目標是如此顯而易見,也再沒有什麼向日本人隱藏的必要,相信田中義一也十分清楚紅軍行動意指何處,朝鮮軍經過太子河上激烈的戰鬥以後,大多數師團都已經殘缺不全,僅有的三個保持完整的師團,都在這時候被田中義一一口氣砸向遼陽,從新城向北突擊,朝著來勢洶洶的解圍紅軍迎頭撞去。
他在社會黨建立的革命政府框架下活躍的如魚得水,在實施辦法上是先根據後備兵團的實際需求確定徵兵人數,然後參照各地具體情形,諸如人口數量、經濟和_圖_書狀況、黨的控製程度和土改完成情況等等因素,再進行分配。隨即,徵兵任務通過行政渠道層層下達,從各地區到各縣、各分區,最後各個村莊都會分配到一定的參軍指標。
「在廣州的時候,主席一個人打死了十幾個清兵,那時我正在萬念俱灰之中,本已有了就此殉國的打算,目睹此景以後才憑空生出許多的勇氣。當時我就有一種感覺,將來救中國者必斯人也。」
「我把我能做到的事情,都已經盡十倍、百倍的努力做到了極致。再剩下的事情……就要交給你們,就要由你們自己來完成。」
林主席還是穿著那件沒有軍銜標記的紅軍普通列兵制服,戴著一頂灰青色八角軍帽,一個人站在百機升空以後空蕩蕩的瀋陽機場中心,遠遠望去,好像是一顆白樺樹似的。
李濟深甚至已經開始制訂邊防軍總司令部撤離瀋陽的預案了,所幸大批生力軍及時趕到東北,最多的時候一天就能到幾個師的部隊,這大大緩解了遼東半島上紅軍面臨的嚴峻壓力。
這是一個極其混亂的清晨,遼陽的幾乎每一個方向都爆發了異常激烈的戰鬥,由京奉鐵路趕來的關內新部隊大多數都沒有經過任何休整,他們中許多人此生中第一次見到日本人就是在這場關係兩個國家命運的戰略大決戰里。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