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世界革命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不一樣的世界
1918年4月,德米特里·波波夫被調動到全俄肅反委員會,他本人被任命為莫斯科契卡的負責人,並且負責了整個對莫斯科黑衛軍的清洗行動。
至於在遙遠的歐洲,大戰還在繼續著。
但6月起,由於對布列斯特和約的不滿,左派社會革命黨開始策劃反布爾什維克的起義。波波夫開始為他的部隊囤積軍需補給,並以「德國反革命的威脅」進行動員。他調走了莫斯科契卡里絕大多數的老布爾什維克,代之以芬蘭赤衛隊、黑海艦隊水兵和先前被繳械的安那其主義者。
布爾什維克政府被迫遷都至莫斯科,並最終和同盟國簽署了《布列斯特和約》,締約雙方宣布停戰,俄國放棄對波蘭、立陶宛、庫爾蘭、利夫蘭和愛斯特蘭的管轄和主權,承認烏克蘭、芬蘭獨立,並撤出阿爾達罕、卡爾斯和巴統地區,還要償付德國60億馬克的戰爭賠款。
全俄肅反委員會的總負責人烏里茨基在1903年後屬孟什維克派,二月革命以後屬託洛茨基區聯派,十月革命前才參加布爾什維克黨併當選中央委員,雖然他在十月革命的起義里立下大功,但卻不是一個特別合格的肅反負責人。
負
和-圖-書責外交的外務大臣和負責財政的大藏大臣,都是由日本社會黨人出任,在日本社會黨的杯葛下,日美借款協議討論了一個多月還是遲遲沒有下文。
美國國務卿蘭辛剛剛回到舊金山才沒有幾天的時候,便又急匆匆地趕回亞洲。他向日本新政府提出的一份借款協議,已經被西園寺公望內閣當成了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但美國人的這份借款協議為了保障日本將來的償還能力,提出要以日本的海關關稅作為抵押,這種過去只有中國才能享能受的「准殖民地待遇」,如今落到日本身上,自然遭致了政府中的「反對派」日本社會黨人的激烈反對。
布列斯特和約在布爾什維克黨內部引起了嚴重的分裂問題,列寧、布哈林和托洛茨基三派各行其是,最終雖然成功締結和約,但這份嚴重羞辱了俄國的條約也激起了各方反對派對布爾什維克政府的強烈抵制。
紅海軍的海上破襲戰也一直沒有停止過,不過日本本土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海上運輸的問題,而是由於財政困難,根本沒有錢再從海外進口大量物資,特別是在喪失大半個朝鮮以後,大米危機愈演愈烈,即便沒有紅和_圖_書海軍的破交行動,日本本土的困難局面也只會越來越嚴重。
列寧自己屬意的、最適合負責契卡工作的捷爾任斯基還在中國,十月革命以後捷爾任斯基進入俄國的遠東地區,開始領導起遠東布爾什維克游擊隊的武裝活動,所以一直沒有回到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工作,因此德米特里·波波夫在莫斯科肅反委員會中的行動極為順利。
更為致命的事情發生在七月間,一名波羅的海艦隊水兵出身的左翼社會革命黨分子德米特里·波波夫在十月革命以後,被任命為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的成員,他在赫爾辛基組織了一支芬蘭赤衛軍。當同盟國軍隊短暫攻佔彼得格勒后,德軍由於後勤問題很快又撤出這座城市,托洛茨基隨即命令距離彼得格勒最近的波波夫和他的部隊收復彼得格勒。
眼看東方戰線的決戰剛要開始,才剛剛平息了莫斯科契卡叛亂的列寧,這位在1918年時國際威望僅次於林淮唐和法國布雷斯特抵抗政府總理讓·饒勒斯的大革命家,卻迎來了他人生最後的一天。
1918年7月6日,左派社會革命黨員、契卡人員雅科夫·布柳姆金、尼古拉·安德烈耶和圖書夫受左派社會革命黨首瑪利亞·斯皮里多諾娃的命令,刺殺了德國駐俄大使威廉·馮·米爾巴赫伯爵,希望使俄國和德國重新開戰。刺殺行動成功以後,刺客逃往波波夫所在的莫斯科契卡總部,當晚全俄肅反委員會主席烏里茨基帶著三個契卡人員親自前往波波夫的指揮部捉拿刺客,意外發現幾名左派社會革命黨的蘇維埃大會代表正在那裡進行密謀。
這次莫斯科叛亂,或者按照左翼社會革命黨的說法叫做「莫斯科革命」,以失敗告終,但也大大打擊了列寧的威信,此後俄羅斯各地反對革命政權的叛亂此起彼伏,捷克斯洛伐克軍團也因為反對《布列斯特和約》發起武裝叛亂,俄國紅白內戰全面爆發。
烏里茨基威脅要逮捕現場所有人,波波夫便立刻將烏里茨基逮捕作為人質,莫斯科契卡中的多數左翼社會革命黨人都跟著參与叛亂,普羅什·普羅什揚率部佔領了電報局,向全國宣布已經推翻列寧政權,號召農民攻擊布爾什維克黨派出的征糧隊,莫斯科的士官生部隊也在白俄分子煽動下參加叛亂,只有拉脫維亞步槍師在托洛茨基的調動下強硬地粉碎了叛亂。
1918年8月,和*圖*書日本新政府的外務大臣片山潛抵達平壤。這段時間世界上又發生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中國紅軍在太子河會戰結束以後,繼續派出軍隊掃蕩了遼南一帶,日本關東軍除旅順、大連兩個據點以外,完全喪失了對於遼南地區的控制權。
德國人向布爾什維克政府開出了一份幾乎沒人能夠接受的停戰協議,布爾什維克搖擺不定的態度導致極為惱火的德國人拒絕和平並對俄國發動全面進攻,德國與奧匈聯軍在20天內又向俄羅斯的腹地推進了超過300公里,就連彼得格勒都一度被同盟國軍隊佔領。
此時的白軍是由捷克斯洛伐克軍團、哥薩克富農武裝、歐戰名將弗拉基米爾·卡普爾的軍官團和受左翼社會革命黨影響的農民叛軍組成的混合體,這支混編軍隊佔領了塞茲蘭,之後又佔領了伏爾加河畔的斯塔夫羅波爾,在辛比爾斯克戰役以後白軍開始進攻喀山,準備奪取位於喀山國庫的價值6.5億盧布的黃金和1億盧布的債券。
社會革命黨和捷克軍團合作,很快就佔領了烏拉爾、伏爾加河流域和西伯利亞的大部地區,1918年6月8日,在捷克軍團和城中孟什維克組織的幫助下,社會www•hetubook.com•com革命黨人進入了薩馬拉,建立中左派的「科穆奇」政權,科穆奇即為俄語立憲會議成員委員會的縮寫。
列寧因此認為蘇維埃政權的最大威脅就來自東方,他視東方戰線為決定性戰場,並很快重組了東線的蘇維埃紅軍,任命拉脫維亞步槍師的領導人瓦采季斯為蘇維埃紅軍東方面軍總司令,圖哈切夫斯基為第5集團軍司令,別爾津為第3集團軍司令,邵林為第2集團軍司令,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托洛茨基也跟著這支剛剛建立不久的蘇維埃紅軍親臨前線,駐守斯維爾亞斯克車站,整頓軍紀,督戰。
一兵團和六兵團則派兵渡過大同江繼續南下,在攻佔平壤以後也沒有停止進軍,而是又一直向南打到臨津江后才暫時停下大進軍的步伐進行休整。
莫斯科叛亂以後,原本和布爾什維克黨合作的左翼社會革命黨人開始逃往烏拉爾地區,投奔了右翼社會革命黨人在車裡雅賓斯克建立的「全俄臨時自治政府」——在原本的歷史上,右翼社會革命黨人在十月革命以後集中力量在海參崴建立「臨時自治政府」,結果為白俄軍閥空做嫁衣,現在海參崴處於中日兩軍的戰區,右翼社會革命黨當然不會前往海參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