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七卷 東亞公社 第六十二章 最後

第七卷 東亞公社

第六十二章 最後

剩下的另外一大部分,當然是來自北方的援助。
這些援助物資要直接運到諒山、高平等地的越軍手上很容易,但想送到寮國東南部的深山密林里來,還是很花費了一番手腳。
這或許也是方聲洞沒有直接向越南派出大量成建制志願軍部隊的原因吧?
張皮綆知道廣西往越南這邊運了不少糧食,越北的越軍主力部隊是肯定不缺這一點糧食的。可是長山根據地的條件要艱苦惡劣很多,支前民工穿山越嶺,冒著熱帶病和殖民地軍的威脅給長山根據地運輸物資,那當然要優先運輸比較貴重的東西,像糧食這類大宗物資只能往後稍稍,最重要的還是武器和藥品。
山麓的另一頭,就散落著長山根據地的耕地。
除了中國的援助以外,剩下的部分就要根據地自籌。越南民工大多體型瘦小,營養差,一個男子步行背糧不過30公斤,待他將糧食運到前線,自己在路上就吃掉一半。在越北,一旦脫離中國邊境,越軍作戰時背糧跟進的民工人數幾乎相等於開往前線的正規軍人數。
越南的革命更能凸顯出東亞聯盟理事會的重要性,朝鮮、日本雖然也有參加對俄援助,但那畢竟是聯盟之外的事務,除中國以外的東亞國家參与度都不高,不像越南,支持其革命算得上是中朝日三國hetubook.com.com的基本國策之一。
「如果不是龍州送來的金雞納霜,我之前在西貢的時候就病死在路上了。」
如果印支殖民地軍想要保住上寮,到時候就一定會調動主力部隊進駐奠邊府,以及位於奠邊府周邊西南寮國境內的孟溪、孟誇,建立起連結上寮和奠邊府的南烏江防線。
叢林又濃又密,明燦的陽光竟然穿不透繁枝茂葉織成的天幕,只是偶爾從網眼裡透進幾粒光斑。腳下是軟綿綿的淤黑積葉,眼前的一棵不知名大樹上懸挂著網狀的氣根,微盪著,像一排絞索,再向前縱目遠望,覺得目力銳減,前面好像是一條綠得發黑的隧道通向無底深淵,每一步都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探險。
台灣省是從1906年開始引進種植金雞納樹,種植經驗比較豐富,這次把相關種植生產擴大到閩粵桂三省的時候,就是從台灣調回來了不少有這類種植經驗的技術人員和農民,此外日本也有幾位農業專家因此奔赴廣西工作。
萊州以南75公里處的奠邊府,就是通往寮國和越南的咽喉要道,是西北的一扇大門。它南北長18公里,東西寬8公里,四面為高山所圍,山上長滿樹木,人煙稀少,交通閉塞,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中越雙方商議的結果是https://www.hetubook•com.com,將水運作為運糧的主要方式,中國一側的山嶺之中長竹遍野,可以砍下來捆紮竹排。考慮到竹排運輸有去無回,中方作出決定,安排經費購造1000個竹排,向寮國方向運送糧食。從巴丹至萊州有一河段處於峽谷之中,水中有礁石阻礙航道,滇南駐軍還派出工兵順河而下,炸除了礁石。
張皮綆用粉筆在樹樁做成的木板上畫圖寫字,他教課很仔細,不僅教游擊隊的戰士如何操作和保養這些輕型迫擊炮,也手把手教他們在山地作戰中如何運用機動靈活的戰術不斷調整戰位和打擊方向,同時怎麼躲避開敵人的火力壓制。
按照陳嘉庚的建議,金雞納樹的樹皮和根皮是提取奎寧和奎尼丁的重要原料,適宜生長在熱帶海拔較高的山區,日本殖民時期就曾在台灣的中央山脈地區試種,廣東、廣西、雲南的一部分自然環境也可以種植金雞納樹。
「籌糧我們自己來解決,只是麻袋需要中國方面援助一些。」黎鴻風解釋說,「糧食根據地自己可以種出來,秋收后我們就大舉出擊,糧食問題不會很大。根據地的問題是自產布料的能力很差,像麻袋到時候作戰少說也要上萬條吧。」
黎鴻風組織了很多寮國和越南的邊民在這裏開墾農田,也有和-圖-書一些游擊隊的民兵受了傷以後,一邊休息治療,一邊也跟著在這裏種田。
中方還可以使用貫通中越兩國的滔滔藤條江水進行運輸,越方有小船百余只,順水而下可以直抵寮國越南邊界,用船運糧比馬馱人背的效率要高多了。但中國地處藤條江上游,水淺船隻不足;越方只有小船百來只,無處尋覓新船。
最重要的就是奎寧,也就是印度尼西亞盛產的金雞納霜。這是亞熱帶痢疾的特效藥,據說最早在南美有一個發燒的印第安人,非常的口渴,他發現了一灘死水,並喝並了其中的水,他發現裏面的水很苦,並擔心自己可能會被水池周圍的奎納樹給毒死了。然而,他的發燒很快就消失了,他與村民分享這個意外發現后,南美印第安人就一直開始用金雞納樹皮治療痢疾一類疾病。
訓練迫擊炮的場地是士兵們披荊斬棘開闢出來的一片空地,為了避免佔用為數不多的耕地,專門選擇了一處地形崎嶇、土質鬆散的山坡之間。
「到時候敵人一定來得十分倉促。」張皮綆一邊用粉筆在木板上作圖,一邊向黎鴻風分析,「這就給了我們調增兵力,包圍奠邊府,殲滅印支當局一支主力軍的機會,越北的正規軍大部隊也可以趁機解放河內,整個北部地區都會因此徹底解放。」
藥品。
張皮和*圖*書綆就準備等秋收以後氣候適當的時候發起進攻,他給黎鴻風制訂的具體作戰部署是:先以游擊隊主力軍配合一部進駐寮國的越軍正規部隊攻取整個萊州地區,然後進軍寮國境內的上寮。這是主要作戰方向。同時以次要兵力攻打中寮,以少量牽制性的小股兵力進至下寮,造成南北夾擊上寮之勢。
長山游擊隊的作戰準備十分充分,黎鴻風很快就帶張皮綆查看了根據地內儲存的大量輕武器和彈藥。這裏面絕大多數都來自於對法國人的繳獲,前一段時間法國本土剛剛戰敗的時候,印支當局的管理狀況特比混亂,越南社會黨人就是趁著這個機會奪取了為數不少的軍械庫。
黎鴻風也常和張皮綆談起這些事情,他講廣西話的時候給張皮綆的感覺就是一個完全的中國人,不過根據地里也有很多一點中國話都聽不懂的寮國人、越南人,這點沒有妨礙他們和張皮綆的合作,也沒有妨礙革命的推進。
從1919年開始,這三個省份就都開始引種金雞納樹,現在從龍州一路上披荊斬棘送到長山根據地的奎寧類藥品,其中有百分之六十還是來自荷屬東印度殖民地的採購,剩下百分之四十則是由閩粵桂台等地自產了。
中國本土不產金雞納霜,為了支援越南從荷屬東印度群島專門買了不少奎寧藥品。這也是和_圖_書多虧了南洋華僑的幫助,一直和社會黨人關係密切的陳嘉庚現在就負責著中國和海外華僑間聯絡的工作,這一次採購金雞納霜也由他負責。
張皮綆說道:「如果要出擊奠邊府,我們還是需要準備更多糧食、馬料和鹽,以糧食計算,游擊隊員一天用糧0.75公斤的標準,我們要準備一萬人30天作戰所需的糧食。」
「麻袋運輸起來比較容易,肯定沒問題。」張皮綆道。
援助越南革命,並不是中國一家之事,朝鮮、日本也都有向越南派出志願軍,只是因為人數相對較少,所以在林淮唐建議下乾脆都由方聲洞統一負責領導。
張皮綆最清楚長途跋涉運輸這批物資是花費了大家多少心力,許多民工穿過亞熱帶叢林的迷霧時,都很容易感染上各種熱帶病,更不要說大量蚊蟲的襲擾,就算到了長山根據地里張皮綆也經常被帶鉤刺的野藤絆住。
耶穌會的教士把金雞納霜帶到歐洲,奎寧類物質就逐漸成為了歐洲殖民者攻克熱帶自然條件的利器,甚至可以說歐洲人能夠殖民東南亞,很大程度上就是靠著他們發現的金雞納霜這種奎寧類藥物。
奠邊府從名字上就看得出來地處邊境,位在越南本土和寮國的邊界之處,戰略位置非常重要,也是印支當局殖民地軍在越北除了紅河三角洲以外的最後一個重要據點。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