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東亞公社
第六十九章 國步艱難
當地村落大都是依山間谷地聚集起來的,除了被曠繼勛強行帶下山的幾個村子以外,其他距離較遠的村落結果可想而知,無一不是傷亡慘重!
海原縣到底死了多少人?
會天大雪,震區中心每隔一兩個小時就還會發生烈度不低的餘震,就在這樣極其艱苦的救援環境下,鐵道兵第三師第八團的上千官兵也依然不叫苦不叫累,他們互相鼓勵「穿上軍裝,就要對得起這身軍裝」,眾人跟隨曠繼勛逆著人潮,無所畏懼地重新回到大地震的中央。
海原縣全縣人口有二十多萬,現在整座縣城和周邊的所有鄉村都被地震毀去,除了海原縣縣立小學還維持著部分建築物的主體以外,剩下的房屋全數坍塌,一無所剩,如果不加緊救援,最樂觀考慮海原縣恐怕都要死傷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
曠繼勛直言不諱:「我可以用我的腦袋來承擔這個責任!」
然後一批官兵馬上衝過來下水推車,雪鐵龍卡車性能還不錯,最後居然真的涉水通過,中間也有好幾名戰士摔在河裡,幸虧河水不深,沒有出現傷亡。
他們是距離海原縣和固原縣最近的一支紅軍部隊,大部分戰士都是從東北前線輪換下來的老兵,www.hetubook.com.com一年半之前,他們背著行囊,擠在火車鐵皮里回到關內建設祖國,披荊棘、飲冰雪,真正是遇山開山、遇水架橋,千難萬阻也沒有擋住鐵道兵戰士的征程和步伐。
鐵道兵第三師下山以後才過去幾十分鐘的時間,六盤山山區全境就都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大地震,山上土石傾崩,還未修通的公路幾乎完全都被泥石流所掩埋。
「固原平了!海原沒了!」
「第八團每個人帶一件蓑衣、一個挎包、一個水壺、一把鐵鍬、一把洋鎬,跟我先進山救人,剩下的人回固原救助災民,同時等待中央的進一步命令!」
而且就在鐵道兵第三師下山的同時,他們還把原來生活在工地周邊好幾個村子的幾千名村民也給救了出來。
曠繼勛看起來一副信心滿滿的模樣,實則手心裏也捏了把冷汗,所幸第一輛卡車成功過橋,只有第二輛雪鐵龍卡車開到一半的時候橋樑就慢慢開始坍塌,司機技術很好,在這樣的情形下硬生生把卡車安全開到鬆軟的河灘上,起碼讓卡車沒有直接被摔毀。
空氣里還飄著一股濃重的惡臭味,讓人喘不過氣,到海原縣縣城www.hetubook•com.com以後那種屍臭味更是鋪天蓋地、四面徘徊,久久不能散去,就連幾個經歷過東北戰場屍山血海的老兵也有點扛不住,更別提新戰士了,有的新兵直接被這怪味兒熏到嘔吐不止。
曠繼勛親自帶頭用手挖土,到最後他十個手指有八個手指指甲都完全脫落,最開始還能看出血淋淋的一片,後來沾的泥土和雪水實在太多,反而變成一片白色,什麼污穢都看不出來了。
鐵道兵第三師的官兵們也都感同身受,所有人的胸口都被堵得沉甸甸的,說不出的難受,直到曠繼勛抓起大喇叭安撫道:「紅軍現在就進山救人,我向大家保證,只要你們的親戚家人還留有一口氣,我一定把他們帶回來!活要見人、死要見屍,紅軍不會放棄任何一個老百姓,也不會放棄任何一點希望!」
鐵道兵第三師的師長曠繼勛和幾乎所有官兵一樣,這一晚都徹夜未眠。在所有人都還沒意識到事情嚴重性的時候,曠繼勛最先重視起了中央發來的緊急電令,他是貴州人,老家思南縣也處在比較活躍的地震帶上,辛亥革命前後曠繼勛還親身經歷過兩次地震,所以他不顧師部眾人的反對,力排眾議要求大家和-圖-書放棄工地里的大量重型施工設備,以保全官兵生命為第一要務,及時撤出了六盤山公路的工地。
壞消息接踵而至,本來今年寧夏冬天的天氣要比往年熱得多,可就在地震發生的當晚,六盤山、賀蘭山山區就開始降下鵝毛大雪。為了幫助難民們熬過這場突如其來的雪災,曠繼勛又下令鐵道兵第三師把部隊的所有毛毯、軍大衣、氈帽、氈靴都讓給難民,大家輕裝上陣,重返震區。
但曠繼勛還存有信心:「我們快乾!我們幹得快一分、快一秒,說不定海原縣就會少死一萬人兩萬人——我們的工作是有絕對的意義啊。」
情況倉促又緊急,救援條件原始到了極點,部隊最好的交通工具是此前停在山下的兩輛法國雪鐵龍卡車,沒有大型的挖掘工具,只能上鐵鍬和洋鎬,鐵鍬和洋鎬用壞掉了,就只能靠戰士的雙手來挖。
曠繼勛下令班長替換下司機戰士、黨員替換下非黨員司機,先讓藝高人膽大的老兵深一腳淺一腳地繞過橋上的窟窿和裂縫小心過橋,試一試橋樑現在的強度,再讓黨員司機開著卡車一鼓作氣衝過生死未卜的危橋。
1920年的12月16日,鐵道兵第三師的全體革命官兵都將永和*圖*書遠刻骨銘心的記住這一天,他們親眼目睹著亘古未變的青山倒塌,天翻地覆,所有人無不感到心驚肉跳,處處是滿目瘡痍,山墟上散落著數不勝數的牲畜屍體……以及更多村民的遺體。
「送戰友,踏征程,默默無語兩眼淚,耳邊響起駝鈴聲……」
官兵們本來都穿著土黃色的紅軍軍裝,還算比較乾淨整潔,但經過一晚上的挖掘忙碌,後來衣服的背後就全都是乾結的白色板塊,一片一片,全是汗幹了濕,濕了再干,汗水中的鹽都滲出來了,起先只有一圈白的,後來整個都是白的,甚至結成固體。
黃土高原的土質本來就非常非鬆散,極不穩固,遭此衝擊,大量山谷直接坍塌。
除了難民們嚎啕大哭,不少鐵道官兵也禁不住哽咽起來,曠繼勛硬起臉來:「好!進山!哭什麼哭?誰也不許哭,等救完人再回家找媳婦兒好好哭去!」
鐵道兵第三師久駐寧夏,就連他們部隊的軍歌都是充滿西北風情的《駝鈴》,熟悉的旋律響起,剛剛撤出六盤山山區還不到一個小時時間的鐵道兵第三師就已經有一整個團的部隊,又重新朝著震區的中心位置進發。
「師長……」鐵道兵第三師另一名營長低聲催促道,「我們進震源吧!m.hetubook.com.com要是還有人被埋著,老子用手挖也要把他挖回來。」
被困在六盤山山區里的村民數量還算比較少,但繼續往前挖,挖到大地震最中心位置的海原縣時,屍體數量便開始猛增起來,一個小時的時間,光曠繼勛自己親眼目睹的、被戰士們挖出來的遺體就超過了三百具。
當時就有一位團長質問曠繼勛:「如此興師動眾,萬一最後什麼事情也沒發生,誰能承擔這個責任?」
曠繼勛的果決救出了好幾千名六盤山村民,可這些災民還是有部分家人、親戚失蹤,很可能已經死於大地震之中,一時間道路兩旁,在驟然堆積起來的皚皚積雪上,跪滿了痛哭流涕的難民,許多人都趴在地上嚎啕大哭,高聲叫嚷著自己家人的名字。
陝北高原的滾滾黃土,千溝萬壑的每一條山澗,黃河兩岸的滔滔浪花,套前套后的塞上牛羊,無一不見證著鐵道兵部隊的傳奇。
鐵道兵第三師原來裝備的大量重型施工設備,都在大地震剛剛爆發的時候被山崩洪流掩埋,僅剩下的兩輛雪鐵龍卡車現在要開進山區也異常困難,因為震后許多山路被崩裂的岩石堵塞,還有許多橋樑也受到地震的嚴重破壞,成為危橋,誰也不知道卡車開過去橋樑會不會就當場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