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七卷 東亞公社 第九十八章 第二個拿破崙

第七卷 東亞公社

第九十八章 第二個拿破崙

蘇俄代表團和中國代表團在同一家酒店下榻,德國人的安排還算禮貌,立場一致的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代表團都住在同一家酒店裡,只是分別被安排到了不同樓層。
更何況,喬治·瓦盧瓦也一再向林時爽強調:「同志,我比你更了解丘吉爾,也更了解英國人。如果說英國真的存在誠實的人,那他也不會姓丘吉爾,從戰前到戰後,英國人的一切行徑都表明了他們的信譽和一張廢紙沒有任何區別。」
白色俄國的代表團是所有與會者中規格最高的一個代表團,團長就是剛剛上任不久的俄羅斯共和國新任總統薩文科夫,代表團成員數量也是所有國家中最多的,可見白俄非常看重這場柏林會議的談判。
兩個法國並立的局面,更讓喬治·瓦盧瓦拒絕和協約國集團的私下接觸。
斯大林摸著大鬍子說:「美國的哈定總統也派來了他們的國務卿查爾斯·埃文斯·休斯,出席柏林會議。德國凱撒可不止想做歐洲的仲裁者,他還想要做全世界的皇帝吧。」
同時,北非的國民法國代表團也在第二天抵達柏林,代表團團長是國民法國政府的總理白里安——此人也是公社的m•hetubook•com•com老同志、老朋友了,一言以蔽之,白里安是戰前法國社會黨的叛徒,從社會主義向右轉向的國家主義者。
林時爽完全理解法國同志的心情,和協約國比起來,法蘭西公社才是中國更真誠的朋友,沒必要為了一點情報影響到中法之間的同志情誼。
林時爽理解法國同志的情緒,他很快和北京方面通電,向林淮唐及其他中央同志說明了代表團出國以來遭遇到和了解到的一切情況,在獲得林淮唐的首肯以後便回絕了丘吉爾的邀約。
但是,法國統一社會黨並不完全反對民族主義。
蘇俄代表團則是由中亞南下,經由布哈拉汗國和伊朗以後,進入奧斯曼帝國境內,乘坐德國人修築的3B鐵路經布達佩斯后抵達柏林。蘇俄代表團的團長和副團長同樣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斯大林和布哈林。
「兩個法國代表團、兩個俄國代表團,威廉二世真把自己當成歐洲的仲裁者了。」喬治·瓦盧瓦討厭德國不下於他討厭英國,挖苦起來也是不留餘力。
斯大林同林時爽握手問好,隨後他也和法國同志一樣,都對日本代表團里和_圖_書的那位「女皇陛下」流露出很明顯的好奇——法國人有給國王砍頭的經驗,俄國人也並不相讓。
「按照英法盟約,英國遠征軍本來應該在德軍向巴黎發起突擊的時候,攻擊德軍戰線的側翼,從德國人的身後瓦解他們的攻勢。」喬治·瓦盧瓦憤憤道,「然而您現在也知道後來發生的所有事情了,英國人又一次背信棄義,他們趁著德國軍隊攻佔巴黎的機會,並沒有出擊德軍的腹背,而是拿法國做肉盾,忙著把遠征軍運回國內,做他們光榮和平的籌碼,法國就是這樣被出賣了。」
歐俄地區的國力還是要遠遠超過俄羅斯遠東地區的。
林時爽心中感慨,布爾什維克也加速成熟了,那麼今天中國社會黨內部種種不成熟的情況和氣氛,又是否由於年輕的黨人們沒有遭受過像長征那般的考驗?
「斯大林同志、布哈林同志,好久不見了,沒有想到會是你們過來。」
另一方面,在兩個法國以後,兩個俄國代表團也陸續抵達柏林。
但高爾察克行將垮台之際,原本按兵不動的各大白衛軍巨頭也紛紛行動了起來。
可當大戰爆發之時,當德國人的軍隊在比利時hetubook.com.com狂飆猛進並沖向法國的海岸線時,英國卻遲遲沒有做出反應,導致法軍在1914年的八月炮火中表現極為被動,也導致了此後數年間法國工業最發達、人口最稠密的東北地區一直受到德國的軍事佔領。
「威廉二世他怎麼配?」喬治·瓦盧瓦大為震怒。
歐戰爆發以前法國曾和英國達成一項海軍協定,協定規定在出現戰爭威脅時由英國海軍負責保護海峽和法國海岸的安全,防範敵艦攻擊,使法國艦隊得以不受牽制而專註于地中海方面。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法國海軍完全撤出了英吉利海峽,並且把本國大西洋海岸的安全完全託付給英國人保護。
林時爽道:「是的,我也很為您的老師喬治·索雷爾的事情難過。」
斯大林好像端詳獵物的眼光,令多喜子內心深處不禁有點發毛,直到武藤純子以嫻熟的俄語和斯大林、布哈林談笑攀談起來,整個氣氛才完全放鬆下來。
在饒勒斯主席的設想中,歐洲應該是由一些自治的民主國家組成,大家共同謀求富裕,即使是窮人和弱者也能分享社會的富裕。他認為,沒有經濟自由,政治自由毫無意義。他要求限制資hetubook.com.com本家、銀行家、地主、教堂的權利,保護家庭小企業、家庭農場。他反對教會或教士參与政治事務,不過他也反對他的同志要求禁止大學講授天主教的建議。總之,他反對大國之間的秘密同盟,即使是法國也不能例外。他預見全面戰爭是一場災難,並致力於阻止大戰的爆發。
「靠近英國就會變得不幸。」林淮唐在他發來的電報里如此調侃,「在主人家先不要做些過於給德國人上眼藥的事情。」
喬治·瓦盧瓦對英國人新仇舊怨一起道來:「大戰尾聲之時,您知道的,就是巴黎淪陷那時……」
現在法蘭西公社的執政黨法國統一社會黨,在戰前是最反對民族主義、沙文主義和戰爭政策的和平黨派。饒勒斯主席,不僅是在法國,也包括整個歐洲,他們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軍國主義,視這些主義浪費本可以用來實現更好目標的珍貴資源。
林時爽很清楚這兩人在布爾什維克黨內的地位,所以對他們的到來也頗感驚喜。彼時鄂木斯克戰役剛剛結束不久,高爾察克又一次遭到了沉重打擊,遠東紅軍繼續高歌猛進,兵鋒直逼烏拉爾山下,對白衛政權當局形成了巨大的軍事壓力和*圖*書
可最後一點用處也沒有,大戰不僅爆發了,死了無數人,還幾乎毀掉法國,現在就算是戰前最講究和平主義、反戰主義的讓·饒勒斯也難免會帶上一絲復讎主義的情緒,更何況是像喬治·瓦盧瓦這種公社內部強硬的鷹派。
據說丘吉爾很想在柏林會議開始之前,先私下和中國代表團的人員接觸一下,但林時爽婉拒了這一邀請。他主要是考慮到公社代表團方面的意見,很顯然喬治·瓦盧瓦並不願意看到英國和中國的接近,哪怕只是嘗試性的短暫接觸。
「第二個拿破崙嗎?」布哈林說。
看來此次薩文科夫總統親自出使柏林的背後,肯定也隱藏著白衛軍政權內部的一系列博弈,這才讓科爾尼洛夫、鄧尼金、尤登尼奇、弗蘭格爾這一大批軍頭聯起手來派兵出擊,在烏拉爾山東麓集結了遠超遠東紅軍全部兵力的龐大軍隊。
斯大林比起當年在中國做國際縱隊志願者時的模樣,要顯得更成熟許多,眼神也較過往變得冷峻了好幾層。看來殘酷的長征還是給曾經熱血的青年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影響,布哈林也是同樣如此,任何經歷過從莫斯科到中亞草原漫長征途的布爾什維克,都變得比鋼鐵還要堅硬。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