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七卷 東亞公社 第一百一十五章 人口對流

第七卷 東亞公社

第一百一十五章 人口對流

大規模的人口往來就此開始了,僅在1923年的下半年和1924年的上半年,根據中日兩國政府的統計,就有將近三十萬名日本人舉家前往中國定居生活。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也響應了中央政府的號召,除技術人員多數是接受了重工業部、輕工業部的安排,到瀋陽、本溪、鞍山等地定居工作,剩下大部分的日本移民都是被遷往七河省、科布多省、庫倫省等等地廣人稀的省區定居工作。
災害往往與瘟疫結伴而行,為此,東京都政府一度下令戒嚴,禁止外地人進入東京以防止瘟疫流行。此舉招致了部分反對的聲音,當時有傳言稱,日本政府將放棄東京和橫濱。為澄清事實破除謠言帶來的恐懼,多喜子天皇就利用當時從海軍軍艦上拆除下來的無線電設備,製作了東京的第一個廣播電台,向民眾發布了大量安撫人心的講話,片山潛政府也宣布東京和橫濱將在原址重建,具體計劃也很快公之於眾,這才穩住民心。
中央當然樂於見到這種局面,就算到了1924年的今天,大部分日本移民到了中國還是算得上中高等的技術人才,這些移民幾乎全部都受過小學和初等國和圖書民中學的教育,其中也不乏擁有高中、大學學歷的知識分子,對中國邊疆很多欠發達的省區來說,他們他們都算得上一筆可貴的財富。
既然東亞聯盟四國之間並不存在邊境線對人口流動的限制,那麼日本人為什麼不到中國去生活、工作和學習呢?
這麼多中國救援者裏面,就湧現出了非常多值得進行宣傳的典型和模範人物。
可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和越來越多的事實,都有力地教育了日本人民。
錦上添花永遠比不上雪中送炭,關東大地震的確是日本近代歷史上空前的大災難,可旋即而至的國際援助,也給了經歷明治、大正時代以來的大起大落的日本普通人民以極大觸動。
從黑船開國以來,日本人大多數都是將自己放在一個受西洋世界排擠、也受東洋世界抵觸的位置上。這一串極東之地的列島,以及生活在火山嶼上飽受種種自然災害清晰的人民,想要在二十世紀血腥又慘烈的世界民族之林中生存下去,唯一的出路就似乎只有對外侵略。
他們好像第一次感受到那種所謂「被國際社會接納」的感覺。
而且這種程度的人口流動,從表面上來講hetubook.com.com也可以進一步促進中日人民的互相了解和感情,往深的來說,則可以增進漢字的普及,增進漢語和日語之間的交流,並最終使得東亞聯盟各國間的文字、語言走向一致的發展方向。
關東大地震以後,中日兩國之間的人口流動在很短時間內就變得頻繁了起來。這場日本歷史上史無前例的大地震,再一次告訴日本人民日本這片遍布火山和地震的島嶼實在並不安全,至少遠遠不如廣袤的中國大陸安全。
這一點,當時的日本可以說是非常不地道,用泯滅人性形容亦不為過。日本全民上下很快就被籠罩在對自然災害的恐懼心理當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支持軍國主義、支持對外侵略擴張,整個民族的心理也日漸扭曲變態,終致日本走向毀滅的絕路。
《讀賣新聞》發布「朝鮮人罪行」,無端指責朝鮮人冒犯神靈,導致災難發生。甚至暗示,他們正在「謀划」趁火打劫。700名以上的中國同胞受到牽連,被日本軍隊、警察和民族排外主義者屠殺,朝鮮人則更加悲慘,有超過6000名在日朝鮮人先後被各色人等捕殺。一些外地的日本人由於口音接近https://www.hetubook•com.com朝鮮腔調,也遭到殺害。
北京、天津、大連、瀋陽、平壤、元山、釜山、漢城、青島、上海、廣州、河內……從北到南,再從南到北,從亞洲再到歐洲,從東海之濱再到西伯利亞的冰川,第三國際的同志們又一次團結在一起,就和此前援助海原大地震災區的情形別無二致,中國政府也迅速號召募捐,組織救助工作。
在中國人這邊,救助日本災民則是單純想要回報日本在海原大地震時對中國人的幫助。而且紅軍也確實在海原大地震中,積累了豐富的救災經驗,紅海軍登陸以後首要任務就是幫助日本政府搶修通訊線路,這在當時起到的作用還是非常凸出的。
除了軍隊,中國派出的平民救援隊人數也不少,整個震災期間有超過四萬五千人次的救援工作人員趕赴日本。震災結束以後,這其中又有七千多人以震后復興工作組的身份留在日本,參与到日本震后復興的種種建設工作當中。
有人在震災初期,就冒著餘震風險深入災區,收容救治了許多失去父母的兒童;有的中國救援者則為震后東京防治霍亂流行的工作,提供了極大幫助;還有的像和*圖*書梅蘭芳這樣在日本有很高影響力的文藝工作者,也都在第一時間趕往日本進行義演,同樣在很大程度上增進了中日兩國普通勞動者和民眾間的感情……
關東大地震給日本人民帶來的創傷有多麼的沉痛,那麼在戰後救災中中國所表現出來的國際主義友誼,在日本人民的心中就有多麼重要。
但中國大部分國民的受教育程度還是普遍偏低,就算經過了這些年來中國社會黨不遺餘力的掃盲和普建小學的工作,也要再等到下一代人長大的時候,才能看出社會黨對教育方面巨額投資的成果。
在林淮唐所知的另一個時空,關東大地震對日本近代史的走向而言也是一個關鍵節點,只是它把日本倒向了另一條截然相反且永劫不復的道路——地震以後是比地震更加血腥的屠殺。
江河海印象很深的一點,就是當時微山湖號驅逐艦上的輪機班有四名日籍水兵,其中一人的父母和妹妹都身處震區生死未卜。消息傳到軍艦上以後,微山湖號上的其他中國官兵就集體向上級寫請願信,這才爭取到了第一個奔赴日本救援的機會。
再之後,最令人難過而且棘手的是處理死者屍體的問題。
中國政府在1922年和圖書進行了近代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根據這次幾乎可算是沒有任何遺漏的普查統計結果來看,1924年的中國已經是一個擁有五億四千萬人口的龐然大物,是世界上毫無爭議的人口第一大國。
不需要侵略,不需要戰爭,只要日本永遠處在第三國際和東亞聯盟的陣營裏面,那麼靠日本皇國軍隊永遠得不到無法獲得的安全感,卻能以這樣和平的方式獲得。
普通日本民眾本來對中日之間的關係,就只有一種遙遠的想象,直到關東大地震期間見到一船船從中國遠道而來的救援隊伍以後,他們腦海里才真正擁有了一個對中國人形象的實體。
整個救災期間,有超過三萬名中國紅軍和紅海軍的革命官兵,趕到日本參加救援。就算到了今天這個震災早已完全結束的時間點,江河海也記得,應該還有將近一萬人的中國紅軍戰士尚駐留在日本本土,主要集中在橫濱、神奈川和千葉三地參与震后的復興工作。
市內每個區都設立了太平間,凡面目可辨的屍體,就先停在那裡放兩天待領。如若無人認領就送到火葬場集體火葬。但是滿目瘡痍的城市,已經連火葬燃料都沒有,只好從鄉下搶運來大量松木。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