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八卷 世界大戰 第七章 回國

第八卷 世界大戰

第七章 回國

1926年,巴西最具聲望的總統候選人之一聖保羅州州長華盛頓·路易斯·佩雷拉·德索薩被刺殺后,聯邦軍隊進入了該州,巴西內戰因此爆發,周邊國家,阿根廷、智利、委內瑞拉、巴拉圭和玻利維亞紛紛對巴西內戰施加干涉,使得這場內戰幾乎演變成了拉丁美洲世界的一場小型世界大戰,戰火持續燃燒,直到1928年巴西新共和國舉行首次大選,若昂?佩索阿領導的共和黨大獲全勝以後,才算暫時告一段落。
還有像埃及和衣索比亞這樣的非洲大國,也在英法殖民帝國崩塌的過程里得到自由和擴張,埃及接管整個蘇丹地區以後,實力明顯上升,雖然蘇伊士運河被德國控制,可是德意志帝國為了確保自己對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也有意扶持埃及來制衡奧斯曼帝國,埃及因此在整個二十年代里得到了難得的發展機會。
美國在整個二十年代都受困於嚴重的大蕭條和經濟衰退,這使美國人在短時間內再也無力干涉拉丁美洲世界的任何政治變化,美國不得不重回到孤立主義的旗幟下,拉丁美洲則抓住時機,獲得了一個政治上進行大變革的窗口時代。
戰爭初期,巴拉圭由https://m.hetubook.com.com於戰爭準備不足且裝備陳舊,缺少武器,甚至有的士兵沒有槍支而使用彎刀作武器,巴軍因而明顯處於下風。玻軍實力佔優,準備也更為充分,連續拿下北查科的科拉萊斯、托萊多和博克龍等3座堡壘,玻利維亞的如意算盤是憑藉戰場上的有利局勢獲取談判優勢,迅速結束戰爭,保住勝利果實。
歷經3年的查科戰爭,使兩國共死亡10萬餘人,其中玻方約6萬人,巴方約4萬人,超過了這兩個小國每年的人口增長數,使這兩個本不發達的南美國家被拖到了崩潰的邊緣。而對於戰敗玻利維亞的損失更加慘重,加上1883年硝石戰爭的失敗,玻利維亞自獨立后已經喪失了約50%的領土。
塞爾維亞是歐戰的導火索,理論上在戰後很有可能被徹底毀滅、吞併。但歐戰對奧匈帝國的放血實在過於嚴重以至於奧匈帝國的兼并主義傾向已成昨日黃花,其標誌性人物,例如弗朗茨·康拉德·馮·赫岑多夫伯爵以及蒂薩·伊什特萬,都被排擠到邊緣位置。作為代替,外交部接手了戰後和平進程的策劃工作,其主要目標是在戰後建立一https://www.hetubook.com.com個名義上獨立的塞爾維亞。這一立場也得到了德國人的認可,自1915年起,德國就一直建議建立一個統一的塞爾維亞——黑山王國作為奧地利的附庸國。
衣索比亞的情況也是類似,各殖民帝國在世界範圍內的崩潰,既為二十年代的地球帶來了德國這樣一位更加粗暴的霸主,也給受壓迫民族帶來了更大的戰略迴旋餘地。
熊雄和馬穆杜克共事多年,建立了十分深厚的革命友誼,他非常興奮,以至於在公開場合也用昵稱稱呼馬穆杜克:「馬馬杜克,伊瓦涅斯政府垮台了!你可以回國了!」
對非洲各受壓迫國家和民族而言,這既是二十年代的不幸,也是這時代的一種幸運。
受這場南美洲的小型世界大戰影響,委內瑞拉也發生了政權更替,玻利維亞則在1929年為爭奪北查科地區的出海口,向巴拉圭宣戰,查科戰爭爆發。
在巴黎和馬穆杜克共事的第三國際教科文組織總幹事熊雄,這天就拿著一份剛剛發行的智利報紙衝進了馬穆杜克的辦公室內。
在拉丁美洲,事態的發展也如脫韁野馬一般令人吃驚。
近年以來,智利由於受國際市場https://m.hetubook.com.com的嚴重影響,所有的外部貸款都被暫停並要求償還,硝石、銅礦出口量銳減,外匯流入阻斷,國家財政陷於匱乏,工人失業劇增,大量小企業主和商人破產,民眾生活急劇惡化,工農抗議運動不斷。
1926年,在奧匈帝國勢力範圍南圍部,爆發了一次疑似塞爾維亞支持的泛斯拉夫主義革命,給奧匈帝國在這裏的霸權帶來了嚴重威脅。奧地利皇帝卡爾設法挑撥了克羅埃西亞人與塞爾維亞人的矛盾,並建立了一個克羅埃西亞人主導的泛斯拉夫主義的伊利里亞王國,使它和奧地利、匈牙利一起形成新的三元聯邦,波西米亞的捷克人也靠著當地工業在戰後的迅猛發展爭取到了更多的自治權。
根據條款內容,彼得一世退位,亞歷山大二世即位,塞爾維亞的國家狀況十分糟糕,可總算是免於了亡國的命運,這也給巴爾幹地區的混亂留下復燃的種子。
葡萄牙人控制的安哥拉等殖民地和尚屬於協約國集團陣營的北非、南非兩大政權以外,整個非洲大陸上,除埃及、衣索比亞這幾個經濟上大受中央同盟支配的半獨立國家以外,剩下的土地,幾乎都被德國控制,這些廣袤的殖民地也為德和*圖*書國「咆哮的二十年代」注入巨大的經濟活力。
然而巴拉圭在外交上沒有做絲毫讓步,反而進行了利用談判機會進行全國總動員,巴拉圭軍隊的總兵力很短時間內就從3000人膨脹到六萬人,雙方的血腥拉鋸持續了數年時間,直到玻利維亞軍隊在德國顧問的指揮下於「七千米戰役」中草率反擊,導致玻軍2個師被全殲,玻軍自此一潰千里,此後半年左右的時間內巴拉圭軍隊大獲全勝,玻利維亞則失去大片領土,德國第一次試圖利用美國陷入經濟衰退的機會,在拉丁美洲擴大勢力範圍的努力,也以失敗告終。
在第三國際巴黎總部的眾多代表中,就有一位來自智利的重要人物,他就是智利空軍軍官馬穆杜克,此前英國革命期間,正是馬穆杜克極力勸說第三國際組織一支國際志願軍前往英國作戰,他自己也由於豐富的軍事履歷以及受到智利現政府排擠的背景,逐漸成為第三國際的一位重要軍事參謀。
1931年春天,智利的伊瓦涅斯總統就借口巴西內戰和查科戰爭之故,在智利國內頒布緊急條令150多條,對民眾實行高壓政策,尤其是其中的新聞審查等條款,更使輿論激憤,內閣閣員也紛紛辭職,曾經www.hetubook.com.com將智利軍隊內左翼代表人物馬穆杜克「政治流放」到法國的伊瓦涅斯總統現在就像是坐在一座亟待噴發的火山之上,地位極為脆弱,隨時有傾覆之憂。
在帶有懲罰性質的《瓦托爾茨條約》中規定,馬其頓和尼什被併入保加利亞,作為補償黑山被併入塞爾維亞,但是失去了海岸線,軍隊也被限制在了一個微不足道的數量,再加上沉重的戰爭賠款,就連經濟自主權也因為同奧地利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而完全喪失。雖然卡拉喬傑維奇王室被保留了下來,但是還是在奧地利的壓力下組建了一個親奧政府。
巴西內戰和查科戰爭的另一個影響,就是使得置身事外的阿根廷在拉丁美洲世界逐漸獲得了很高的威望,同樣置身事外的智利則在這期間捲入一場規模浩大的革命運動。
即便是塞爾維亞,處境也不算太差。
德國去除了英法殖民帝國套在黑暗大陸上的枷鎖,雖然取而代之,妄圖鎖上一條全新的鎖鏈,然而德國粗暴的統治方式和殘酷的剝削方法,遠較英法殖民帝國高明的統治手段低級許多。非洲人民在遭受更殘酷對待的同時,也因之在德屬中央非洲比較鬆散的統治框架下,尋求到了更多民族覺醒和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空間。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