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世界大戰
第二十七章 紅海軍十十艦隊
30年代前後,日本人民赤海軍除了進一步改裝了四艘金剛級戰列巡洋艦,使其更適合新時代的要求以外,又下水了兩艘長門級高速戰列艦和兩艘天城級高速戰列艦。
安藝級超無畏艦從設計到生產再到現在的下水和列裝,整個過程都不再是日本人民赤海軍一家的單打獨鬥,而是由整個東共聯一起攜手合作,安藝級一號艦的主權雖然是屬於日本政府,但製造過程中使用的原料、經費、人員有百分之四十都來自整個聯盟。
即便戰列艦還能在海戰中發揮相當作用,其位置也將退居次席,不會再擔任最重要的主角位置。
除了膠東號超無畏艦還在威海衛船塢以外,在中國船台和朝鮮船台上,還分別有一艘結合了金剛級戰列巡洋艦和天城級高速戰列艦技術的京畿級戰列艦,正在建造過程之中。
結果,舊日本海軍的設想甚至還沒有正式落到紙上,舊日本帝國就在青島戰爭和東北戰爭兩次戰事中,迎來了接踵而至的慘烈失敗,軍國主義下投機冒險的擴張美夢頓時化為泡影,日本也進入了長達十年的革命轉型期,一切海軍軍備的擴充計劃都不得不為革命后的社會轉型讓步。
中國的www•hetubook•com•com船台上,現在還有一艘更加現代化的正規航空母艦台灣號,正在建造當中,距離建成的時間也不是太久。
聯盟海軍的主流思想就是海航派,即便在馬六甲危機以後,海航戰術在德國遠征艦隊的大炮巨艦面前顯得如此無力,可大多數海軍軍官還是相信這是由於技術條件所限,他們堅信隨著航空技術和魚雷技術的發展,航空母艦終將會淘汰掉絕大多數的戰列艦。
京畿級戰列艦擁有高達27.2節的最高航速,同時火力上絲毫不遜色于英、德、美等海上強國最新的主力戰列艦,設計上來看京畿級高速戰列艦在火力、裝甲和航速方面都比天城級更為優秀,可說是三十年代以後東共聯海軍中高速戰列艦的最高配置。
因而即便東共聯的工業實力現在已經遠遠超過了另一個時空的舊日本帝國,十十艦隊對聯盟各國來說依舊一份宏大的有些脫離現實的構想。
最後,就是日本最為重視的超無畏艦安藝級。安藝級超無畏艦的火力是直接對標德國的威廉皇帝級超無畏艦,安裝了四座三聯裝18寸炮,並且通過大量引進來自不列顛聯盟的鑄和*圖*書炮鋼技術和巨型水壓機設備等等,得以在很短時間內就完成了一號艦的建設。
這樣計算十十艦隊的規劃,其實已經完成了八艘超無畏艦或高速戰列艦和四艘正規航母,在東共聯沒有轉向戰爭經濟,沒有大幅度提高軍費的情況下,這種建設進度其實已經是非常快了。
但這樣過分膨脹的計劃,在聯盟海軍內基本上就沒有幾個支持者。
更不要說要維護這麼一支龐大的主力艦隊,光是日常花費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馬六甲危機對東共聯成員國都造成了很大的震動和危機感,也是在這之後,日本首先開始將國內建設的重心從完全的經濟建設轉向了海軍國防。
目前東共聯各成員國中,軍費佔國民收入佔比最高的是婆羅洲共和國,但其比例也不到百分之二十,這和另一個時空舊日本帝國軍費佔到國民收入百分之三十的誇張比例還是相距甚遠。
天城級高速戰列艦則是在長門級戰列艦的基礎上,再次增加了一座雙聯裝410毫米主炮,火力投射密度更高,航速可達30節,並且還安裝了更多的防空炮,規劃上完全是作為伴隨航母出擊作戰的主力艦來進行設計的。
日本早
www.hetubook.com.com
在日俄戰爭之前就規劃過所謂的六六艦隊,即爭取擁有六艘戰列艦和六艘裝甲巡洋艦,對馬海戰的大勝以後,日本接著提出的擴充海軍軍備構想的計劃,就是八八艦隊了,這在海軍史上十分有名,最初是計劃建造八艘戰列艦和八艘裝甲巡洋艦,到歐戰爆發之初的時候,舊日本海軍野心膨脹,又把這個海軍軍備擴充計劃,修改為了擁有八艘戰列艦和八艘戰列巡洋艦。現在如果計算東亞聯盟全聯盟的海軍力量,那麼其實距離完成十十艦隊計劃已經是非常接近,日本的兩艘長門級戰列艦、兩艘天城級戰列艦、一艘安藝級超無畏艦,中國的一艘安藝級超無畏艦、一艘京畿級戰列艦,朝鮮的一艘京畿級戰列艦,已經要建成八艘超無畏艦或高速戰列艦。
十十艦隊的說法,一聽就知道是北一輝提出來的了。
北一輝的十十艦隊構想,自然難以獲得支持,而後,便是謝葆璋在青島峰會上提出的另一份十十艦隊計劃構想,即打造一支以十艘航空母艦、十艘超無畏艦或高速戰列艦為主力的聯盟艦隊。
日本人民赤海軍原定計劃是製造四艘天城級的高速戰列艦,用於對抗德國海軍的東方https://m.hetubook•com•com艦隊,但在計劃實行之中,由於受于到人民赤海軍內部海航派的強烈反對,最後僅有兩艘天城級高速戰列艦天城號和赤城號下水,剩下規劃的兩艘土佐號和加賀號,則還是如另一個時空的歷史那樣,最後被改為重裝航母。
直到近幾年,東共聯各成員國都已經完成了社會主義經濟的初步改造,日本、朝鮮、越南、柬埔寨、寮國、婆羅洲六個國家,都效仿中國,建成了以合作社和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的集體經濟,然後才談得上十十艦隊的狂想。
在北一輝的構想中,十十艦隊就是要打造一支以十艘戰列巡洋艦、五艘高速戰列艦、五艘超無畏艦為主力的東共聯聯合艦隊。
當然,現在正在威海衛船塢的安藝級超無畏艦二號艦膠東號,也是如此,膠東號的主權屬於中國,但日本為膠東號的製造提供了極為大量的援助,國防部曾給林淮唐寫過一份報告,他們把日本提供的這些援助都換算以後估計,建造膠東號的全部總花費中,日本實質上是承擔了百分之五十五左右,朝鮮、越南等國也承擔了建造膠東號約百分之五的花費。
而在航空母艦的規劃方面,中國早已建成了全世界第一艘正規航母濱海號和*圖*書,日本則修改了天城級戰列艦的建造計劃,建成了土佐號和加賀號兩艘正規航母。
要知道光是建造出了十艘戰列艦、十艘航空母艦,還不能算是完成了十十艦隊計劃的構想,北一輝和謝葆璋提出的海軍軍備擴充計劃雖然細節有所不同,但大體方向雷同,都要求今後在完成十十艦隊計劃以後,還要每年至少在建造一艘主力艦,用於維持十十艦隊的技術新銳水平,保證其戰鬥力。
只是因為土佐號和加賀號是在設計之初,即按照航空母艦的規劃進行設計,並非由戰列艦臨時改裝,並且作為正規重裝航母,也不受到任何海軍條約的限制,因而在載機量方面較另一個時空更為可觀。
長門級戰列艦安裝了8門410毫米主炮,海試時航速一度可以達到26.5節,還裝備了最厚處可達12英寸的水線裝甲,她的防護性能絲毫不遜色于其他海上強國的主力戰列艦,完全達到了這時代對高速戰列艦的硬體要求。
按照東亞聯盟在今年青島峰會上達成的協議,目前東共聯各成員國已經基本上達成了打造一支聯合艦隊的共同意願,這支聯合艦隊將由東共聯海軍參謀長聯席會議進行指揮,艦隊的配置標準則是以十十艦隊為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