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八卷 世界大戰 第七十六章 戈林經濟學

第八卷 世界大戰

第七十六章 戈林經濟學

例如可可佔到全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六十五,華生佔到全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六十,芝麻佔到全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四十七,棕櫚仁佔到全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九十一,棕櫚油佔到全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六十八,丁香佔到全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八十八,甘蔗佔到全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四十八,西沙爾麻也就是劍麻佔到全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六十七……
在二十年代,也就是主要在福爾貝克擔任德屬中央非洲總督期間,非洲的幾種重要的經濟作物產量如可可、花生、咖啡、芝麻、煙草、棕櫚產品、丁香、甘蔗、西沙爾麻等,都成倍或數倍地增加,並在世界總產量中占很大的比重。
就在赫爾曼·戈林享受著他的狩獵之旅時,總督府的幾名秘書找到了他,似乎有許多消息都在證實一件事情:那就是本土正在推行一場旨在針對殖民地容克官員的大調查。
靠著這樣大規模的壟斷貿易,靠著大量低價收購非洲的自然資源,德國在戰後湧現出了一大批同德屬中央非洲殖民地有關的新公司,他們的名字中往往冠以「德非」兩字,幾乎遍及各行各業,發展到後來,德國本土幾乎https://www.hetubook.com.com所有的企業都和德屬中央非洲產生密切聯繫——不是和德屬中央非洲有大量貿易關係,就是購買了許多和德屬中央非洲概念有關的股票。
除此以外,便是推行強迫勞動,戈林提出了非洲土著要對德意志帝國進行「社會義務勞動」,殖民當局可以無條件役使非洲人參加修建鐵路、公路、港口、機場等義務勞動,每人每年服公役至少兩個月時間。
龐大的德屬中央非洲殖民地擁有十分豐饒的物產,棉花、羊毛、煤炭、橡膠、有色金屬……在戰前,德國從非洲獲得的工業原料,只佔德國整個工業原料進口總額的百分之四,但在戰後,特別是在1925年的英國革命以後,這個數字便急速上升,到今天,德屬中央非洲向德國本土提供的工業原材料,已經佔到了德國整個工業原料進口總額的百分之五十左右。
然而,這一切數字是真實的嗎?
福爾貝克時期已經把中央非洲殖民地的自然資源潛力開發到一定程度,在獲得更多投資和技術升級以前,光靠剝削非洲的農產品和礦產,已經很難再實現德國本土那些非洲概念股誇張https://www•hetubook•com•com的利潤宣傳,更何況還有越來越多跑到非洲「度假逍遙」的容克官員,也要從中分一部分利潤。
這種時候如果不為官謹慎一些,事情可能就會變得棘手起來。
此外,在福爾貝克執政時期,德屬中央非洲總督府還通過強迫非洲農民成立「土著合作社」、「多種莊稼運動」、直接控制非洲各國農業、徵收高額農業貨幣稅等手段,來迫使非洲農民為德國本土生產所需的經濟作物或糧食作物,非洲農民不得不片面種植一種或幾種供出口的作物,如棉花、橡膠、劍麻、棕油、花生、可可、咖啡、丁香、茶葉、煙草、葡萄等作物,因實行發展單一作物政策,使非洲農業成為德國的附庸,德國本土的壟斷公司則通過不等價貿易,從中牟取暴利。
德屬中央非洲的礦產資源也確實十分豐富,黃金、金剛石、鈷、鉻、錳、銅、錫等重要礦產品幾乎無一不有,只要運回德國本土出售就能賺取高額的壟斷利潤。
一旦德屬中央非洲經濟上出了什麼問題,整個德國經濟都會受到重大影響,那些把一輩子積蓄用來購買非洲概念股的普通市民,更是可能失去一https://www•hetubook.com.com生的儲蓄。
另一種是實行契約工制,通過部落酋長、殖民當局官吏誘騙非洲土著人強制籤訂契約,前往指定的礦山、農場、種植園當勞工。其實,說是勞工,不如說是奴工,酋長或殖民地官吏,每誘騙送交一個非洲人可獲得可觀的傭金,契約工則受到殘酷剝削,死亡率極高,有的礦山契約工死亡率甚至高達百分之五十以上。
為了方便榨取自然資源,德國政府還還大量向殖民地提供有關「發展基金」、「貸款」、「撥款」等形式,幫助殖民地穩定經濟,興建鐵路、公路、公共工程等,這些在德國本土證券市場和股票交易所發行的行債券,往往都會成為德國金融市場上最為熱門的產品,不僅是銀行和金融家們趨之若鶩,即便普通市民也常常把全部儲蓄用於購買這些非洲股票。
如果說福爾貝克執政時期,德屬中央非洲主要是通過擴大投資和壟斷貿易來獲利,那麼在戈林統治時期,這位胖子總督就改用了另一種方式,另一種他認為更加簡單有效的粗暴手段。
通過「戈林經濟學」,德屬中央非洲才在三十年代又維持住了高漲的利潤率,同時也就維持住了德國本和_圖_書土金融投機市場的高度繁榮。
工礦業方面也是大抵如此,鈷占、黃金、煤炭、金剛石、錫、銅、錳、白金……等等多種礦產,都被德國人以竭澤而漁的架勢,挖掘出來運回德國。
戈林想到的辦法,也就是所謂的「戈林經濟學」,其實非常簡單,說白了就是兩個辦法,一是加稅,二是在非洲推行更大規模、更大強度的強迫勞動。
「總督閣下——」
所以到戈林時代,他就必須在福爾貝克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德屬中央非洲的收入。
按照中央非洲總督府一些內部人士的說法,這種方法被稱為「戈林經濟學」。
這群人撈金的手段,也十分簡單,歸根結底就是兩個字——「造假」。
像戈林這樣想的殖民地官員,為數不少,或者更準確一點來說,這早已成為中央非洲的一條潛規則。難道那些遠道而來的容克貴族,到非洲來是要幫助土著建設發展的嗎?不會吧!
但戈林總督對此毫不在意,他躺在達累斯薩拉姆的豪華別墅里,頻繁花費公款召開奢華的宴會,再怎麼說,對於手握壟斷大權的中央非洲總督來說,隨便動一下筆的撥款就可能涉及到幾千萬馬克,而由於德屬中央非洲殖民政府極端複雜的結構,https://m.hetubook.com•com德國本土根本無法對殖民地進行任何有效的監督,那麼戈林總督從中撈取一小部分利益作為自己辛苦為官的勞務費用,也就毫不奇怪了吧?
在德國,人們將之稱為「中央非洲經濟」,按照德國政府財政部門的估算,這種「中央非洲經濟」成分的佔比,如今已經佔到了全德經濟總量的百分四十左右。
在戈林的要求之下,中央非洲殖民當局不斷頒布法令,提高捐稅。殖民當局向非洲人徵收的捐稅有人頭稅、茅屋稅等稅種,由部落酋長負責徵收稅款,稅收額度年年增加,並且中央非洲總督府除了向非洲人徵收高額稅外,還徵收農產品出口稅、商品進口稅以及步槍稅、勞動稅、狗稅、勞役代稅等等無數苛捐雜稅。
並且,在戰前歐洲資本投資非洲,主要是集中在農業領域,重點是投資建設種植園,但德國政府和工業界對德屬中央非洲的投資則十分多元化,包括了鐵路、運輸、採礦、石油、製造、外貿、銀行等許多領域。
不過戈林對此並不太在意,他放下獵槍,看了看部下送來的急電,滿臉嘲諷笑道:「我為帝國做了這麼多事情,增加了這麼多收入,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更何況我還是戰爭英雄,政府怎麼可能動我嘛!」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