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世界大戰
第七十九章 屠場
然而在1930年代初期,德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神奇不再,這其實並不奇怪,德國在二十年代中驚人的發展速度,並不是因為德國有效整合了德意志第二帝國那套不倫不類的邦聯行政體系,也不是因為德國徹底消除了普魯士與南德諸邦之間的隔閡,而是依靠剝削東歐和非洲的廉價勞動力、工業原材料及市場。
不久,奧娜遭到工頭的污辱,約吉斯痛打了工頭,結果被判刑而服役。出獄後妻子奧娜難產而死,兒子又被淹死,他在極度悲傷中流落到農村打短工,回到芝加哥時極度衰弱,找不到工作,只得流落街頭行乞。一個生龍活虎的壯漢被社會折磨得奄奄一息,這正是千百萬苦難的移民勞動者「美國夢」的終極結局。
這本小說和另外一本從中國翻譯來的小說《駱駝祥子》十分類似,都狠狠批判了所謂的個人奮鬥精神,揭示出了一個真理,那就是在一個腐敗、反動和充滿剝削的社會中,不論個人付出多少的奮鬥和努力,結果也只會被黑暗社會的磨坊磨成一片血肉模糊的肥料而已。
克拉克自己在紐約的生活,就更加拮据,不過他也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克拉克工作的地方雖然是一家https://m.hetubook.com.com純粹商業性質的小報,可是報社的不少編輯政治立場都比較左傾——這也十分正常,美國新聞界深受「黑幕揭發運動」的影響,即便是當年帶頭抨擊社會積弊的《麥克盧爾氏》、《美國人雜誌》和《柯利爾周刊》等報刊,早已被大企業惡意收購吞併,可是許許多多新聞界的工作,還是保留了左翼的政治底色。
為了多掙錢,小說的主人公約吉斯自恃年輕力壯,拚命幹活,但生活不斷向這個力大如牛的漢子送來不幸:買房子時受騙上當,把辛辛苦苦積蓄起來的幾百元錢白白送給了房產主,又欠了債。為了還債,約吉斯拚命幹活,不慎扭傷了腳,妻子奧娜又生了孩子,一家人面臨著挨餓的危險;傷愈后,原先工作的位置已被別人頂替,他只得到人骨粉瀰漫、臭氣衝天的屠場肥料廠去幹活。
從1934年的冬天開始,短短三個月的時間,美國各大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市場都陷入了久違的投機繁榮之中,股票價格的增長幅度超過了以往所有年份,《道瓊斯金融》又把「中國熱」和德國金融市場長期的「非洲熱」繁榮結合和-圖-書在一起,宣稱:「在美國上市的非洲熱股票,還有五倍的上漲空間,中國熱股票則有十倍的上漲空間,按照市場規律,經濟景氣的時間一定要比此前經濟蕭條的時間久得多。」
克拉克最喜歡的一本書是厄普頓·辛克萊寫的小說《屠場》,主人公約吉斯·路德庫斯和妻子奧娜都是來自立陶宛的移民,他們同當時千千萬萬歐洲勞動者一樣,把美國當成遍地有黃金的「人間天堂」,但當他們踏上美國的土地,看到的卻是貧困、飢餓、欺騙和訛詐。
這一切足夠令人眼花繚亂的狀況,也幾乎迷惑住了美國社會黨,不過還是有些人發出不同聲音,例如說克拉克的僱主,他所在報社的老闆羅傑·巴布森就認為:「早晚有一天,暴跌會到來,那將是災難性的。」
美國國民商業銀行的總裁查爾斯·米切爾宣布,將向股市中大規模增加資金來刺|激經濟發展,股票經紀商和銀行家們就像禿鷲般聞風而來,耶魯大學最有名的大經濟學家歐文·費雪還在公開演講中宣稱:「美國經濟已經完全復甦,即將回到本世紀初那種超高速發展的狀態,股票價格將進入持久的上漲狀態。」
那種狂熱至極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投機風潮,因為中國正向美國大舉購入原油的緣故,得克薩斯州的地產價格開始出現不理性的瘋狂上漲,到1935年春天的時候,距離休斯頓幾十公里以外的土地都能漲到上萬美元,和石油有關的股票也全都在瘋漲,1933年《紐約時報》曾對25種工業股票計算出一個平均指數,當時約為100點左右,短短一年以後的1934年12月31日時,這一指數竟然已經升高到了181點,在1935年的2月時更漲破了200點。
誰也沒有想到,就在克拉克的這位僱主說出預言的一個半月以後,德國報紙就開始刊登起了關於德屬中央非洲財政數據大規模造假的新聞,各種小道消息不脛而走,即便德國政府迅速動作起來,派出軍警連續關閉了十幾家報社,逮捕了上百名編輯和記者,也沒能再把負面消息按住。
要知道,由於德國在世界大戰中的勝利,以及戰後諸多國家受社會主義革命衝擊而崩潰,持有德國政府公債事實上成了唯一公認可靠的資產保值手段。全球投資者意識到傳統的避險貨幣都不再可靠,就連英格蘭銀行的英鎊都因英國革命成了高風險資產,在經濟學家的「m.hetubook.com.com零風險」鼓吹下,20年代德國公債的價格持續飛漲,就連美國的華爾街,據說都有三分之一的資產投入在了德國公債上面。
他們好不容易在芝加哥屠宰場找到一份工作,但那裡勞動條件惡劣,屠宰過程十分危險,肉食製作極不衛生,工人們死的死,傷的傷的,生命安全毫無保證,每天只能拿到一點可憐的工錢,難以養活家小。
更何況,自從進入三十年代以來,特別是在第二次新加坡會議和法比邊境的軍事對峙以後,德國重新啟動了大規模的擴軍計劃,為籌措軍費,德國政府不斷增發國債,這進一步加劇了投資者的擔憂和債券市場的飽和。
克拉克工作的報紙其實是一份金融通訊類的新聞報紙,不定期發行,刊載的主要內容就是分析股票和證券,受此影響,克拉克本人也開始系統性的惡補金融學知識。
在《大眾雜誌》的一名記者介紹下,克拉克也參加了紐約的新聞工作者協會,克拉克也從伊利運河河岸的那一排書店裡買到了許多具體介紹美國社會黨、第三國際以及這時代最著名的革命巨星林淮唐的許多著作。
克拉克早已認識清楚了美國社會積重難返的真實情況,即便紐約因為中美之間達成的巨額貿易和-圖-書協議陷入「中國熱」狂歡的時候,克拉克也和不少社會黨人一樣置身事外、冷眼旁觀。
這種依靠血淚壓迫促成的經濟發展,根基極為不牢固,效率也極其底下,德國遍布全球的投資與領地其實絕大多數的盈利率都不盡人意,德國公債的價值遠沒有表面看上去那麼高。
《屠場》的結局中,作者讓主人公通過痛苦的磨難之後成了一名社會黨擁護者,在現實中,在1935年的紐約,克拉克·肯特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小記者也越來越成為美國社會黨以及約翰·里德、伊麗莎白·弗林等人的擁躉。
克拉克·肯特到紐約以後找了份在報社打雜的工作,他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四處搜集商業廣告的消息,為報社爭取一些合作機會,工作內容龐雜、強度也很高,收入還可以,但放在紐約這座城市裡就絕對不算高,更何況克拉克還要把他每周周薪的三分之二,寄回給他那尚留在堪薩斯州老家農場的養父養母。
從去年庄文統率領的中國貿易代表團與美國各大財團,特別是同洛克菲勒財團旗下的美孚石油公司,簽署了一系列涉及到數百萬噸原油的貿易清單開始,美國在整個二十年代中寂靜已久的金融投機市場,就又重現爆發出一股迴光返照似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