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八卷 世界大戰 第八十八章 導火索

第八卷 世界大戰

第八十八章 導火索

穆斯塔法·凱末爾帕夏堅決拒絕了塔拉特帕夏防守阿勒頗的直接命令,而是有序地撤往北方構建防線。又一次在安泰普壯烈的失敗后,軍隊付出了慘重的損失,直到獲得德國派出的生力軍支援為止,凱末爾懷著孤注一擲決死一戰的信念,終於在馬拉什城附近把英國軍隊牢牢擋住,這一事件後來被人們稱作馬拉什的奇迹,並成為了戰爭和奧斯曼帝國的轉折點。
在這以後,中東地區的協約國軍隊再也無力發動全面進攻,並陸續被同盟國軍隊擊潰、消滅,奧斯曼帝國終於堅持到一切塵埃落定,取得了大戰的勝利。
在南方,埃及、伊朗,還有那些驕傲不遜的阿拉伯部落武裝,包括沙特家族、哈希姆家族……都已經蠢蠢欲動,許多跡象也都表明著這些國家和政權之間,正在利用中央同盟集團失能的短暫機會,積極謀划著一張圍攻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包圍網。
即便伴隨著大英帝國的崩潰,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中東地區一躍成為重要的主導力量,土耳其軍隊迅速佔領了海灣地區的大量油田,從英國人手中收復了巴格達,又把自己的南方疆界推進至蘇伊士和圖書運河,可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依舊僵化不堪,維持著一套腐朽落後的體系。
戰後,大量的德國企業進入土耳其各界,伊斯坦布爾的產業幾乎都被德國資本控制,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民族工業在這一過程中遭到沉重打擊,而今黑色星期五的衝擊之下,這些德資企業都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撤回德國,只給土耳其人留下一地爛攤子。
林淮唐並不太想把過多精力花費在歐洲戰場,要把中國紅軍從太平洋一路運到歐洲大陸參戰,這個損耗和花費實在讓人不敢細想。
當然,保加利亞也要面臨諸多新問題,最嚴重的當然就是民族矛盾。今天的大保加利亞國內有一半人口都是少數族裔,土耳其人、希臘人、羅馬尼亞人、阿爾巴尼亞人,還是保加利亞最痛恨的塞爾維亞人,一再在斯科普里和尼什等地挑起恐怖襲擊,使巴爾幹局勢在戰後年代長期緊張,經濟危機打擊之下,這一片地區的矛盾只會更加激化。
德國人也從中作梗,蘇伊士運河被德國強佔以後,威廉二世即不再允許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繼續向南方收復和_圖_書失地。埃及在失去大英帝國的保護以後,不僅沒有崩潰,反而得到德國的庇護,並在德國刻意的扶持之下,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可以在中東地區制衡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棋子。
特別是當時還是冬季,高加索的冬天可謂寒風徹骨,成千上萬的土耳其喊著「真主至大」的口號插向俄軍的縱深後方,然而災難很快來臨,大雪覆蓋了巴迪茲平原,積雪已經深達士兵的膝蓋,行軍極度困難,馱畜拉著的榴彈炮被困在積雪中。
「巴爾幹地區歷來就是歐洲的火藥桶,上一次大戰就是率先在巴爾幹打響,看來下一場戰爭,很大概率也不會免俗。」
土耳其軍隊沒有適合雪地行軍的軍靴,士兵們好多人穿的不過是奧斯曼拖鞋,當鞋子濕了的時候就會結冰,把腳凍住;士兵們不被允許休息和點篝火取暖,他們想盡了辦法防止凍傷。但是對一些土耳其士兵來說,這是不可能的;首先是腳趾,之後是腳腕,在雪地上沒走幾步,腳腕就被凍僵了,之後凍傷開始向全身蔓延。對於東安納托利亞高原上的大多數土耳其青年來說,這是不可避免的。
「然後是https://m•hetubook.com•com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保加利亞則在東線留下一半兵力繼續監視奧斯曼后,不得不通過各種方式將他的軍隊從東魯米利亞遷移到索非亞,包括動用一條有限的鐵路線。漫長的行軍伴隨著大雨,泥濘的道路和交通工具的缺乏。第一步兵團第一支隊和第四支四隊從維特倫村到索非亞進行了超過28小時不間斷的強行軍,一個步兵團甚至在32小時內行進了95公里。
熊雄說:「歐洲最可能發生國與國之間大規模戰爭的地方,就是這兩處地方,一為保加利亞,二為土耳其。接著,就像上一次大戰一樣,連鎖反應之下英國、法國、德國、白俄、奧匈帝國,勢必相繼進入戰局,而這一切發生的時間,可能就在當下,至遲不會超過兩三年的時間。」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歐戰中的損失可謂空前,它需要同時在海陸兩個方向,應對當時全世界最龐大的兩大帝國大英帝國和沙俄帝國的圍攻,土耳其人損失慘重,其中除了大名鼎鼎的加里波利之役以外,土耳其軍隊還在山路崎嶇的高加索一帶,向沙俄軍隊發起過多次大規模反擊。
然而,對於和圖書奧斯曼帝國來說,麻煩還沒結束,而因飢荒、逃兵縱掠和大量阿拉伯部落的積極叛亂,此後一直成為困擾土耳其的重大問題。
「中國只能在物資上支援歐洲革命者。」
土軍的指揮官恩維爾帕夏想要模仿德軍在坦能堡的成功,而他將要使用的也是與德國人相同的機動計劃。但是他完全忽視了一件事:高加索山區完全與坦能堡不同,這裏的地形較之東普魯士的一馬平川惡劣多了。
林淮唐說:「陸地上,如果白俄主動向我們發起進攻,中國紅軍可以組織幾十萬部隊到西伯利亞參戰,可是更大的規模,那就不太合適了。」
陳更新說:「總參謀部制訂過相關的作戰計劃,我們的重點還是集中在太平洋上。」
當年的首次塞保衝突中,塞爾維亞國王米蘭一世共動員軍隊12萬人,首先出兵5個師6萬人,兵分兩路穿過保軍防禦薄弱的西北邊界。中央的主力軍隊是舒馬迪亞軍團,多瑙河軍團和德里納軍團。南部是摩拉瓦軍團,北部是蒂莫克軍團。塞軍計劃突破保軍的防禦並在保軍趕到索非亞之前集中四個師的力量拿下那裡。米蘭國王在那之前做過承諾,要在索非亞的咖啡館里喝https://m•hetubook.com.com咖啡。
這份毅力,就算是今天的中國紅軍也要為之讚歎。
有數萬土耳其人,就這樣被活活凍死在高加索山區,如果戰役最終取得勝利,那麼這種犧牲和付出或許還能談得上一句值得,然而俄軍隨後發動的攻勢,很快就把土耳其軍隊打得支離破碎,空留下遍布高加索山脈的無數屍體。
保加利亞在東歐地區算得上一個很有戰鬥力的國家,歐戰前後也曾經享有過「巴爾幹普魯士」的威名,在幾次塞保戰爭中都不落下風。
1918年底,在巴勒斯坦壯烈的失敗和伊拉克淪陷后,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軍隊又被迫在塔爾蘇斯山區建立陣地,情況達到了極限。
保加利亞的第一炮兵團抵達斯利夫尼察的五號炮台,在兩周內完成了146公里的強行軍,此後又在斯利夫尼察戰役擊敗塞爾維亞,將巴爾幹山脈南北的保加利亞人全部納入其統治之下,旋即保軍展開的大反攻,更使當時歐洲不少軍事觀察家瞠目結舌,幾次以少勝多摧破強敵。
保加利亞並不只是德國扶持起來的一個小小傀儡國,而是德國的中央同盟體系中戰略地位非常關鍵的一個國家,也是目前巴爾幹地區的唯一一個中心國家。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