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新秩序
第三十章 任輔臣
紅色、白色兩個俄羅斯在烏拉爾山麓展開的低烈度衝突,對中國許許多多在「世界革命」教育下長達的新生代青年有很強的吸引力。
伏龍芝請斯大林、圖哈切夫斯基和何貫中一起帶林淮唐參觀赤塔紅軍的情況,駐守在赤塔的遠東紅軍第二「首都」步槍兵師裏面就有相當數量的華人士兵,此外,來自朝鮮、越南、日本和婆羅洲等國的軍人也不在少數。
拉脫維亞師也是最早成建制投奔紅軍的舊俄武裝,斯大林去察里津時,列寧還專門交給他四百名拉脫維亞步槍手作為衛隊,紅軍第一任總司令瓦采季斯、紅軍將領烏博列維奇也都是拉脫維亞人。
就連斯大林都說紅鷹團在第一次紅白內戰時期的表現,比絕大部分俄羅斯人組成的部隊在作戰時更加勇敢,在政治上更為忠誠。
後來為了振奮蘇俄紅軍的士氣,列寧就下令過把步兵師的名稱全部更換為步槍兵師的古稱,在俄語裏面步槍兵師給人的感覺確實更具榮譽感,有些類似於另一個時空納粹德國把步兵師改稱為擲彈兵師、把機械化步兵師改稱為裝甲擲彈兵師一樣的做法。
東共聯的最高統帥部、參謀長聯席會議https://m.hetubook.com.com和中國紅軍總參謀部也都曾經考慮過實施類似的方案,將一些統帥部精心遴選的精銳部隊授予榮譽稱號,只是具體要採取哪種形式的榮譽稱號,紅軍內部還有頗多爭議,所以這一改革至今尚未正式執行。
除此以外,這十年間另外還有許多來自東共聯的退伍軍人或是民兵,使用國際志願者的身份抵達烏拉爾戰場的最前線參戰。
所以哪怕是中國政府原則上並不贊同青年學生、工人以個人身份自己出國參加國外的革命運動,也抑制不住很多熱血青年的自發行動。
遠東紅軍的訓練和裝備情況都還算比較合格,在赤塔舉辦的蘇東合作會議將要持續半個月時間,林淮唐還是有充分時間去了解和觀察一下遠東紅軍的具體情況。
這些俄國華工的後裔面孔五官看起來就是完全的中國人,但他們出生在俄國的遠東城鎮,從小到大也一直生長在赤塔等地,所以已經幾乎不會說中文,就連名字也都是起的瓦西里、米哈伊爾這樣典型的斯拉夫式名字。
此後任輔臣主要是在沙俄境內活動,所以沒能趕上中國在辛亥年時起風
和_圖_書起雲湧的大革命,但他也因此成為了中俄兩國革命者聯絡和交流的樞紐式人物,像後來越飛領導的區聯派和布爾什維克國際志願營,就都是由任輔臣設法介紹到中國來工作的。
可是四十年以後,在今天的西伯利亞,來自中國的移民數量反而比四十年前還要多得多,而且早就成為了支撐蘇俄生存的重要民族,在雅庫特、勘察加的幾個省區內,漢人的人口數甚至已經成為當地第一多和第二多的族群。
任輔臣就是沙俄時代的華工出身,沙皇俄國在中國東北境內修築中東鐵路的時候,讀過書的任輔臣就被收為僱員,在中東鐵路的工地上做書記員,也是在這段工作期間他學會了俄語,為他後來在日俄戰爭期間與俄軍接觸,並通過俄軍內部的地下革命者介紹,在林淮唐領導的大革命開始以前,就已經認識到了馬克思主義對於中國的重要性,並在清朝滅亡以前就加入了布爾什維克黨。
只是在辛亥革命以後,隨著中國迅速走向復興之路,並且在俄羅斯爆發紅白內戰以後,開始加大對俄國輸出革命的力度,這些華工後裔們才在和中國志願軍人員的交流下慢慢學會了一點https://m•hetubook.com•com簡單的中文對話。
任輔臣向林淮唐介紹說道:「他們都是第二代的赤塔華工子弟,書記長,還有這位,瓦西里·劉,他已經是赤塔第三代的華工子弟,是真正土生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
上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交通受阻,任輔臣更不方便回到中國,他便開始接受布爾什維克黨和中國社會黨的雙重指令,在烏拉爾山的礦區內發展華工革命組織。等到後來沙俄戰敗,俄羅斯爆發第一次紅白內戰的時候,任輔臣就是組織這批華工參与俄國內戰。
四十年前沙俄殖民者在黑龍江畔大肆虐殺中國人民的時候,無非就是擔心中國移民會妨礙和動搖到沙俄帝國在遠東西伯利亞地區的統治。
像這類的部隊榮譽稱號,多少可以對部隊士氣產生一些正面的積極作用,何況只是簡單改一個名字而已,不需要任何花費,就能收穫一定士氣增益,確實是惠而不費的事情。
「對啊,有的華工從當年修中東鐵路開始在赤塔定居,到現在也過去小四十年,兩三代人的光陰。」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國「紅鷹團」。
「中國人里最早第一批在沙俄境內生活、定居的華工,m.hetubook.com.com也是上個世紀下半葉的人了吧。」
正如遠東紅軍第二「首都」步槍兵師番號中「步槍兵師」的來源——十月革命時期的拉脫維亞步槍兵師一樣,托洛茨基也曾經說過波羅的海的拉脫維亞人痛恨統治他們的沙俄波羅的海德意志族男爵,所以革命性極強。
首都步槍兵師的駐地在赤塔城郊,大部分營房也是從滿洲里坐西伯利亞鐵道到這裏來的中國工人修築起來的。斯大林還林帶林淮唐去參觀了一些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的華工住宅,那些木製的小平房是如此簡陋,而且陰暗無光,可以想見當年到沙俄討生活的華工生活處境是多麼困難。
「遠東紅軍的基幹師都是按照和中國紅軍類似的標準進行訓練。」
說到底,一切試圖用暴力阻礙各國各民族人民之間相互溝通、交流和生活的做法,都註定是與歷史的大趨勢背道而馳,在做著無用功而已。
他們之中當然有很多人在服役期結束以後,就帶著自己的俄羅斯籍妻子回到中國,但這批人里也有不少人選擇就此留在蘇俄生活,為這個在暴風雨漂泊中艱難求生並努力掙扎、建設下去的國家增添自己的一份力量。
然而在人類移民、交流、聚https://www.hetubook.com.com居、融合的大歷史上來看,一個世紀的時間其實也是如此微不足道。
冰雪消融后的水珠掛在房檐上,形成一串串晶瑩剔透的冰晶,時不時還有露珠自窗邊墜落,現在在首都步槍兵師里服役的華人士兵,也有幾位戰士就是當年沙俄華工的子弟後裔,他們見到林淮唐以後,心情當然也是無以復加的激動。
遠東紅軍第二「首都」步槍兵師隸屬於遠東紅軍第一軍,而這個第一軍的軍長任輔臣也是中國人,關於他的事迹早就經過東共聯各國的教科書宣傳,成為了一位世界人民都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
沙俄阿穆爾省軍管省長格裡布斯基的屠刀,或許能把這個進程推遲半個世紀,在另一個時空,也許他確實還做得更好,能把這一進程推遲到一個世紀以上的時間。
在今天,遠東紅軍已經成為了一支兵員構成非常多元化的軍隊,蘇俄多民族的人口現狀也很實際的反應在了軍隊人員上面。而且比起遠東蘇維埃共和國的勞動人口構成,很顯然遠東紅軍的多民族成分還要突出許多,這是因為在俄羅斯第一次紅白內戰結束的時候,當年的中國紅軍援蘇志願兵團裏面,已經有許多人在鄂木斯克等地娶妻生子、成家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