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新秩序
第四十二章 十二月憲法
哈布斯堡家族的多民族帝國正在崩潰之中,大戰的勝利也並沒有遏制這一趨勢,正相反,在歐戰中為帝國征戰做出貢獻的匈牙利人、捷克人、克羅埃西亞人……現在都要求擴大自己的民族權力,捷克和克羅埃西亞出身的議員都想要得到像戰前匈牙利那樣的高度自治權,匈牙利人則希望進一步擴大自治權,除了國防、外交兩項權力以外,匈牙利要求獲得一個獨立國家所能擁有的所有權力。
義大利皇家海軍在戰前也曾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海軍力量,在亞得里亞海乃至地中海,義大利的戰艦都能馳騁無阻,然而在大戰中戰敗卻使這支海軍的命運跌入了底谷,相當一部分戰艦被割據撒丁島的協約國小政權帶走,剩餘的軍艦又被北義大利社會主義共和國、兩西西里王國、義大利聯邦共和國以及羅馬教皇國四個政權瓜分。
內戰時期,義大利舊王國時代的皇家海軍艦隊分裂,持有各自不同政治立場的軍官們帶著軍艦投奔各政權參与內戰,使相當一部分戰艦在內戰中交戰沉沒。
卡拉喬洛級戰列艦開建於1914年,艦名來自於那不勒斯的海軍將領卡拉喬洛王儲,歐戰時
m•hetubook.com•com
期因為種種問題暫時中止了建造工作,直到義大利內戰結束以後,這條戰列艦才被西西里人順利造完。內戰末期,北意紅軍就是在波河一線被直接參戰的奧匈軍隊給擋了下來,才不得不簽署了《波河河谷非軍事化條約》。
義大利舊王國時代原有的那些但丁級、加富爾伯爵級和安德烈亞·多利亞級戰艦,就是在簽署《的里雅斯特條約》以後,被迫轉讓給同盟國。
說到奧地利,葛蘭西不得不向墨索里尼提醒:「總理先生,如果紅軍真的要結束波河河谷的非軍事化狀態,我們就必須考慮奧地利軍隊介入干預的情況。」
埃琳娜皇后級准無畏艦也是義大利舊王國時代開建的軍艦,艦名來源於黑山的埃琳娜公主,她於1900年嫁給了義大利國王埃馬努埃萊三世。該級艦隻裝備了2門305毫米主炮,共建造四艘,分散在兩西西里、教宗國和義大利聯邦共和國,其中在教宗國服役的是羅馬號,在義大利共和國服役了埃琳娜皇后號和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號,在西西里服役的則是那不勒斯號准無畏艦。
奧匈帝國也受和圖書到了德國經濟大危機的嚴重影響,可它依舊是一個足以令義大利人望而生畏的龐大帝國。
隔絕倫巴第大區和威尼斯大區的義大利聯邦共和國,只是一個很小的政權,國力遠遠不如北意和西西里,但它的背後是一個龐大的奧匈帝國。
總體來說,北意的海軍實力其實還是勝於西西里,但墨索里尼對此並不滿意,他在薩沃宮又提起當年內戰的往事,和葛蘭西說:「如果不是奧地利人的干預,我們本來還可以保有幾艘像加富爾伯爵號和朱利奧·凱撒號這樣的新銳戰列艦。」
年輕的卡爾一世皇帝則希望在德國人的支持下,推行強硬的聯邦集權改革,削弱匈牙利的自治地位,擴大隻屬於維也納的帝國軍隊規模,為此,奧匈帝國本來應該在去年也就是1937年的奧匈妥協會議中,重新討論《十二月憲法》問題。
相比之下,北義大利社會主義共和國就沒能從舊王國時代的皇家海軍艦隊里直接繼承到什麼大型軍艦。
不過,紅色北意這些年來的工業化發展要比南方的西西里人對手強得多,在陶里亞蒂和葛蘭西的領導下,北意已經在熱那亞和里窩那重建起了相m.hetubook.com.com當規模的造船工業。
義大利社會主義共和國服役了三艘義大利級戰列艦,也就是義大利號、統一號和斯巴達克斯號,這三艘戰列艦和西西里的卡拉喬洛級戰列艦幾乎一樣,也都是利用了上一次大戰時期義大利舊王國沒能完全造完的三艘戰列艦舊船體。
舊有的義大利皇家海軍艦隊體系完全不復存在,造船工業也在二十年代的血腥內戰里遭到沉重打擊。但是位於南義大利的兩西西里王國,還是繼承了舊王國時代的大部分造船工業,至今也擁有一支堪稱精銳的海軍艦隊,包括一艘弗朗切斯科·卡拉喬洛級戰列艦和一艘埃琳娜皇后級准無畏艦。
義大利戰敗以後,奧匈帝國和土耳其都在《的里雅斯特條約》中,向義大利提出了索取大型軍艦作為戰爭賠償的要求。
不過更多舊王國時代的軍艦,主要還是被同盟國的成員國給奪走了。
卡拉喬洛級戰列艦的技術規格比較一般,甚至比不上很多老無畏艦,裝備了8門3831主炮,航速也還是很不錯的,可以達到28節左右,但受制於兩西西里王國整體落後的工業水平,卡拉喬洛級戰列艦的火控系統、防空系統m.hetubook.com.com都非常糟糕,已經完全落後於時代,即便是放在普遍而言海軍技術水平較低的地中海,也顯得有些不夠用。
在七十年前,1867年時,哈布斯堡王朝為維護統治被迫對匈牙利妥協,奧地利外交大臣博伊斯特與匈牙利首相安德拉西達成協定,決定將奧地利帝國改組為二元制的奧匈帝國,帝國以萊塔河為界,分成奧地利管轄的內萊塔尼亞和匈牙利管轄的外萊塔尼亞兩部分,各有自己的議會和政府,成立共同的外交、軍事和財政部,共同財政按七三分擔,十年協商一次妥協條約的續訂問題。
奧匈帝國在上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表現,只能說是差強人意,比起義大利軍隊幾乎也沒有什麼突出之處,在阿爾卑斯山脈的前線數年如一日的停滯,面對俄羅斯軍隊的打擊幾乎完全崩潰,到戰爭結束的時候,奧匈帝國已經差不多完全成為了德軍總參謀部的傀儡。
那也就和真的獨立沒有多大差別了。
但由於北意的工業基礎更為雄厚,而且不同於德國對西西里的援助停在表面,英法都對北意進行了非常深度的技術轉讓,所以北意海軍的這三艘戰列艦,在火控系統、防空系統等方面,都遠遠超過了基
和-圖-書本技術規格相同的西西里卡拉喬洛級戰列艦。
葛蘭西坦言道:「奧匈帝國在歐洲各主要強國之中,只是軍事實力最弱的一個列強,但對我們來說,它依舊是一個巨人。」
這之中奧地利人拿走了大頭,只是由於義大利戰艦的技術規格此時已經落後于奧匈海軍,再加上奧地利人比較不在意地中海的海權,所以在三十年代初,奧匈帝國又以非常低廉的價格,把這幾艘義大利賠償的戰艦賣給了土耳其和保加利亞兩個盟國。
所以墨索里尼對陶里亞蒂忽視軍備的指責,其實是有些站不住腳的,北意政壇上極權派的崛起,與其說是他們認為陶里亞蒂的經濟、軍事政策出了問題,不如說是義大利社會黨內部第一代領導人和第二代領導人交接班中發生的衝突,只是這種衝突形式借用了國策辯論來作為鬥爭的框架。
這個中歐帝國雖然成為歐戰的勝利者,可是戰爭也證實了帝國已經深受腐蝕,處在完全解體的邊緣,可憐的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皇帝過完了他那兢兢業業將近一個世紀的人生,在帝國的垂暮之年死去,年輕的皇帝卡爾一世在這個艱難時期登上皇位,接手的是一個哪怕取得大戰勝利卻也同樣岌岌可危的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