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新秩序
第一百章 最高情報會議
「土耳其方面的形勢呢?」
在上一個十年,隨著東共聯對外革命輸出事業取得了相當大的階段性成果,中國造的武器也在亞非拉國家擁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埃及作為土耳其的半附庸國和德治體系下的經濟附庸國家,重武器主要還是從德國進口,但是輕武器方面,埃及政府就非常青睞物美價廉的中國步槍和輕機關槍,順著這條線發展,開羅代辦處還向埃及軍隊推銷了不少像是手榴彈、迫擊炮一類能夠以較小成本迅速提升軍隊火力的武器裝備。
「埃及人有什麼辦法繞過蘇伊士運河進攻土耳其?」
就連中國,都曾在英國同志的援建幫助下,在山西建成了一座年產能四十萬噸燃油的直接液化廠。
煤炭液化是一種歷史相當悠久的技術,通過化學加工可以使固體煤炭轉化成液體燃料、化工原料和產品。煤轉油的技術分成兩個大類,直接液化和間接液化。直接液化早在1869年就已經出現了,間接液化技術則是由德國人發明,1923年德國人通過使用催化劑進行CO+氫反應得到液體燃料。
負責歐洲方面情報工作的對外情報處處長淳和繼續講道:「書記長,埃及方面和圖書派出了幾名軍隊代表,接觸了我國設在開羅的代辦處……埃及軍隊希望可以擴大從中國採購武器的規模。」
算是取信於人吧。
「土軍在今年年初時,就在大馬士革和耶路撒冷組織了一次超過二十萬軍人參與的大規模軍事演習,意在震懾埃及、伊朗和其他圖謀叛亂的阿拉伯部族武裝。軍演結束以後,這些軍隊並沒有調回到小亞細亞半島的原本駐地,大多數都留在了敘利亞一帶。」
「這方面交給國防部、重工業部和機械工業部去談,對外情報處把相關資料轉過去就夠了。」
一部分有心人甚至猜測,未來某一天國情委很可能將成為統一管理東共聯所有成員國國家情報偵察、國家安全和政治保衛力量的最高機構。
英國和德國的自然資源條件有些類似,都是煤炭儲量極為豐富,但國內的石油資源非常稀缺。林淮唐當然知道英國邊上的北海油田裡擁有驚人的石油儲量,不過以目前這個時代的技術條件,也還沒辦法開發北海油田,倒是在煤炭液化技術方面,英國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國,在煤炭工業方面的技術儲備極為深厚,擁有很好推進和開https://m•hetubook•com.com發煤炭液化技術的條件。
「我們認為土耳其從海峽和歐洲地區大量抽調精銳軍隊,足以證明土耳其無心干預巴爾幹戰事,應該不會直接出兵援助帝約的另一盟友保加利亞,也不會幫助奧地利。」
不列顛革命僅僅兩年以後,英國人就在曼徹斯特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年產十萬噸燃料的液化廠,此後十年時間內,英國又陸續在國內建成了十幾套直接液化設備,煤炭液化產能很快就突破了三百五十萬噸之多,每日可以轉化出超過七萬桶的燃油。
對外情報處處長淳和補充說:「法國目前還有17%的石油是從羅馬尼亞進口。」
只是海軍艦艇使用的都是重油或柴油,無法使用煤炭液化以後的燃油,所以英國還是需要從南美洲大量進口石油來維持海軍的運作。
淳和介紹說:「埃及在蘇伊士運河南面入口處擁有一個叫做蘇科納的港口,擁有埃及最先進的港口設施,此外埃及控制下的塞法傑港也能夠繞開德國控制下的蘇伊士運河,直接將軍隊運到蒂朗海峽內的亞喀巴。開羅代辦處的人員,已經注意到了埃及把不少軍隊通過輪船從蘇科納港和
和-圖-書塞法傑港運到了亞喀巴、內凱爾和西奈半島的謝赫祖韋德等地。」
「因為埃及和伊朗都還在從國外進口武器裝備,除了我國以外,我們還注意到埃及、伊朗向義大利、白俄和北非法國也進口了一大批武器彈藥。這些武器里很大一部分還在運輸當中,估計在所有武器彈藥到位以前,埃及應該不會冒然展開進攻,並且現在中東地區的天氣異常炎熱,也不適合大兵團的進攻作戰,最佳的時間肯定是在入秋氣溫普遍下降以後。」
崔昌益繼續說道:「羅馬尼亞的石油工業非常強大,是歐洲第二大的產油國,如果羅馬尼亞完全停止普洛耶什蒂油田的對外出口,也會極大影響到德國和法國的經濟狀況。」
埃及局勢已經是劍拔弩張,不過蘇伊士運河的德國駐軍橫在了埃及和土耳其之間,是阻礙兩國爆發戰爭的最大因素。
同時,相比直接開採石油,煤轉油技術無疑成本要高的多,比如一個年產100萬噸的轉化廠,就需要投資超過10億美元,消耗500萬噸煤以及1000萬噸水,轉化比大概是五比一。
東共聯情報機構對歐洲局勢的判斷,就是估計巴爾幹戰爭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內,https://www.hetubook.com.com就很可能從奧匈帝國內戰階段發展到貝爾格萊德條約與保加利亞參戰的階段。
「對外情報處對此怎麼判斷的?」
「書記長閣下,通過我們在塞爾維亞、羅馬尼亞等國安排的商務代表調查,近六個月時間以來,貝爾格萊德條約三國的武器和彈藥進口量都增加五倍以上。尤其是羅馬尼亞,還將歐洲最大的油田之一普洛耶什蒂油田的對外進口全部暫停。」
「中東還沒有全面開戰,德國人就已經開始限制外國船隻在蘇伊士運河的通行權了。」林淮唐拍了拍桌子說道,「隨著西方戰火繼續蔓延,我們要意識到一點,東共聯是不可能給予英法兩國大規模物資援助了。」
「不列顛聯盟共和共國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煤炭液化技術,通過煤轉油,英國已經解決了空軍四分之三和陸軍三分之二的燃料供應問題,剩下的缺口部分,英國大多是通過由南美洲進口石油來解決的。」
淳和說:「四月以來局勢持續緊張,奧軍強行開入匈牙利境內引發憲法危機時,土軍又把伊斯坦布爾集團軍里最精銳的三個德械師調到了大馬士革、摩蘇爾和巴格達駐紮,看來已經做好了應對中東危機的軍事準備。」和_圖_書
但那時候由於德國已經成功控制了巴庫油田這一西方最大油田,所以不再重視煤轉油技術的發展,反而是英國在1925年革命以後,或被迫或主動放棄了全部的海外殖民地以後,出現了嚴重的石油短缺問題,所以迅速走上了舉全國之力研究煤轉油技術的道路。
林淮唐力推崔昌益做國情委的副主任,一方面是這個年輕人確實有較強的情報搜集和信息整合能力,另一方面當然也是因為國情委這個機構涉及到跨國工作,所以很有必要安排一個東共聯其他成員國的公民來擔任要職。
中東方面,淳和給出的估計則是埃及、伊朗可能將在入秋以後再對土耳其宣戰。
不過總體而言,英國對海外石油的依賴程度確實要低於法國,法國的優勢則主要是公社政府只需要維持一隻強大的陸軍,在海軍方面的投資建設遠小於英國,所以石油的消耗量也就低於英國。
「英國的情況怎麼樣呢?」林淮唐問道。
那國情委的權力之大,可想而知。
國情委的副主任崔昌益年紀很輕,他是咸鏡北道鍾城郡人,東共聯成立以後在日本早稻田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都讀過書,屬於二十年代以後成長起來的所謂「社會主義新人」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