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新秩序
第一百三十三章 災難
那些庫房築得非常堅固,牆壁很厚,地下室很深,白軍步兵在幾輛裝甲車的掩護下終於衝到庫房跟前,憑藉著牆壁的隱蔽,避開哈薩克守軍的迫擊炮炮火反擊,灰色牲口們經過牆洞鑽進了庫房,十五分鐘后,那裡就停止了射擊。
有一些歷史上就和沙皇帝國往來密切的小玉茲部落,還主動給白俄軍隊捐獻了不少的騾馬、牛羊和糧食,並派出信使和嚮導為俄軍帶路,可以說是表現出了很高的合作誠意。
當哈軍士兵們卧倒時,白匪就開始用重炮向他們猛擊。他們分別爬在各處,利用不可靠的東西做掩護必死無疑。炮火越來越猛,迫擊炮也開始進入城市街區範圍內開火,戰鬥開始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哈軍就開始出現相當嚴重的傷亡情況,潘菲洛夫也因此十分悲觀,奧倫堡守軍真的還能堅持五天時間嗎?
他們只能接收一種現實,那就是哈薩克地區應該要整個回歸到俄羅斯的懷抱之中,並且所有哈薩克牧民都應該接受徹底的斯拉夫化和東正教化,拋棄那些會影響到斯拉夫民族並使之墮落的亞洲因素,唯有如此方能重建帝國。
為此,董振堂親自騎馬m.hetubook.com.com來到了第五兵團先遣部隊的最前頭,堂堂的兵團副司令員直接跑到一個營級先遣隊里部署攻擊、下達命令,風險很大,在歷來的戰史中也屬於極為罕見的行為。
這將是對奧倫堡守軍和潘菲洛夫來說,最為艱巨的一天:哈薩克軍隊里有些人的精神和體力已疲憊到了極點,甚至在戰鬥熾烈之際也能突然倒下睡著,實在熬不住了。早晨敵人作過兩次攻擊后,中午又發動了第三次攻擊,白軍步兵終於開始沖入城中,展開巷戰,雙方圍繞著二十年前沙俄政府修府建的庫房激戰。
就地徵集糧秣,從哈薩克人的手中徵集到足夠的給養,在給養得到充足的保障之前,允許各部隊使用任何帶有強制性的徵集手段。
第五兵團的先頭部隊摩托化程度很高,兩個半摩托化騎兵師裝備了大量的馬匹和雙輪、三輪摩托車,以及為數不少的半履帶運兵車。但在哈薩克草原落後、顛簸的土路上,這些先進的摩托化裝備能夠提供的行軍速度也十分有限,反而是紅軍里的自行車連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火焰之旁,燒焦的荒和-圖-書草叢中躺著一具具死者的屍體,河水在岸邊發出悲涼的嘆息,尤其是在奧倫堡,看到遍布彈坑的土地,看到燒毀的房屋殘壁,使人心中無限凄愴。
可是白俄又是怎麼看待這些哈薩克牧民呢?
董振堂在電報里向他許諾,紅軍的先頭部隊還有四天時間就能趕到前線,實際上又是如何呢?以阿拉什共和國中部草原落後的交通基建狀況,紅軍部隊的行軍速度真能及時趕到嗎?
董振堂堅信現在克服一切困難的辦法只有兩個字:速度。只有永不停息地從中央突破,以最快速度向前挺進,不給對手任何喘息的機會,才有可能抵達奧倫堡城下。
「法國同志的閃擊戰是從中央楔入敵陣,而以兩翼迂迴進行包圍。但是我們時間有限,五兵團只能採取從公路上直線進攻,直接鑽破敵人外圍陣地的戰術……不必包圍敵人,路途中如果遇到白軍部隊阻攔,不要對其施加殲滅攻擊,直接把殘敵交給後續部隊去收拾。一輛車停下就扔掉一輛,一匹馬跑不動了就丟下一匹,兩輛車、兩匹馬如此,就丟掉兩輛車、兩匹馬!最重要的是行軍速度,我們必須加快再加快,
和-圖-書
立刻沖向奧倫堡!」所有中亞方面軍攻入阿拉什共和國的西部地區以後,弗蘭格爾就開始下令在哈薩克西北部俄軍已經佔領的各大城鎮和定居點,嚴格收繳所有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寫的哈薩克語書籍,銷毀阿拉什自治共和國境內所有非西里爾字母的文告、海報、標語、招牌……
硝煙、瓦礫、鋼鐵以及骯髒而血腥的繃帶、彈片炸翻的大地和烈焰騰騰的天空……當白俄士兵向上級軍官反應他們的糧食嚴重告罄的時候,軍官們又向這些士兵下達了來自中亞方面軍統帥「黑男爵」弗蘭格爾的最高指示——
「透過這火焰的光亮,讓神聖不可分割的俄羅斯祖國重現統一吧!」
不管是漢字、阿拉伯字母還是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而使用的土耳其語告示、書籍,一概全部銷毀。
這是白俄軍隊從第一次紅白內戰延續至今的戰爭口號,也是薩文科夫用來動員全國發動侵略戰爭的宣傳口號。
董振堂的要求非常危險,這樣大胆前進的紅軍部隊萬一側翼或後方遭到白軍攻擊,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但董振堂相信在哈薩克寥無人煙的大草原上,白軍是難以在野地組織起成規www•hetubook.com.com模的滲透、穿插攻勢,我方後勤補給十分困難,那麼白軍一旦脫離哈薩克西北部的城市群,挺進到中部大草原地帶以後,後勤補給肯定是同樣困難。
哈軍的反攻開始了,潘菲洛夫把自己的警衛營也投入戰鬥,這個營的編製還幾乎都是滿員的,戰鬥力比較強,但投入戰鬥以後,潘菲洛夫自己手上就幾乎沒有多少預備隊了。
硝煙在黑夜中升騰而起,「黑男爵」弗蘭格爾派往哈薩克西部各城市的軍官們,站在燃燒著火焰的書堆一旁,鄭重又莊嚴的宣告:
但是轟四Z編組的超長距離轟炸,在振奮奧倫堡哈薩克守軍士氣的同時,似乎也多少激起了「黑男爵」弗蘭格爾的警惕性。他開始從中亞方面軍的預備隊里又調來了兩個步兵師,並且當天夜裡加強了炮火攻勢,重炮的轟炸可能放在秋明要塞那裡起不了多少作用,可是對哈薩克軍隊來說這種程度的炮擊就非常恐怖了。
事實上,白軍的行動也正如董振堂的預測。
「神聖不可分割的統一俄羅斯祖國。」
此後發生的一切猶如一場噩夢,長久地留在潘菲洛夫的記憶當中。哈薩克軍隊的戰鬥水平並不高,不要說和中國紅軍和_圖_書相比,就是比起堅守在秋明要塞的蘇軍戰鬥不斷,那也差得遠,潘菲洛夫用電話命令迫擊炮部隊去支援已被白軍步兵突破的城市西部街道,但是對此地來說,這幾門炮也未必能產生預期的效果。
潘菲洛夫很快就收到報告,城市的多個地段防禦都遭到了白軍突破,他接到許多個電話,形勢正急速惡化,不過潘菲洛夫還是堅持道:「我們再守五天時間,五天以後再考慮投降的事情……」
白軍步兵也開始做好了攻城的準備,弗蘭格爾已經要改變他的攻城策略了。
除了奧倫堡的守軍以外,本來在哈薩克西北部生活的小玉茲各部落,百年來就與西方的東正教俄羅斯族人關係比較和睦,長年的遷徙、貿易造成了兩個族群頻繁的交流和往來,一些烏拉爾河下游流域的哥薩克也融入到哈薩克小玉茲部落的生活當中,所以最初白匪軍侵入阿拉什共和國西部領土的時候,並沒有引起當地人多大的抵抗心理。
對於像弗蘭格爾這樣,參加過俄羅斯第一次紅白內戰的老白衛軍來說,承認哈薩克作為一個民族的存在、承認阿拉什共和國作為一個國家或者哪怕是一個自治邦的存在,那都是完全不可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