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新秩序
第一百五十八章 決定亞洲歷史的十天
不是所羅門,不是萬那杜,也不是斐濟,而是更為東方的薩摩亞。
現在反而是林德曼變得積極起來。
除了德國海軍的艦艇以外,原本停泊在巴達維亞的荷蘭海軍和原本停泊在達爾文港及新南威爾士悉尼軍港的澳大拉西亞海軍艦隊,也紛紛拔錨起航,目標同樣是那熾熱陽光下的蔚藍色南太平洋。
傳教士斥責他的小兒子說:「胡說,我在薩摩亞生活了二十年,從來沒有見過什麼海軍來這裏演習。」
薩摩亞的德國裔居民很少,大部分土著居民除了一戰期間以外,已經在這裏過了幾十年的平靜生活,這座世外桃源般的島嶼現在卻迎來了一支浩浩蕩蕩的龐大艦隊。
只要紅海軍發現「颱風艦隊」的影子,他們就能憑藉全高航速艦隊的巨大速度優勢展開獵殺,獵手就會反過來變成中國人眼裡的獵物。
如果能回歐洲,那就太幸運了,即便要面臨與英法的大戰,可是已經贏過一次的德國一定還能再贏第二次,而且不管怎麼說回歐洲都肯定要比留在萬里之遙的亞洲好得多。
島上一名德國裔傳教士的小兒子一溜煙似的跑上了山坡,一五一十地數了一遍——沒過過
hetubook.com•com長時間這個小孩子就又放棄了數數,因為軍艦數量太多,簡直讓他數不過來,其中竟然還有之前他只聽說過而從未見過的巨無霸戰列艦。
留在巴達維亞的穆克總督也沒有忘了繼續進行掩人耳目的戰術,穆克一邊通過德國在新加坡的代表團向中國提出了他本人計劃前往新加坡參加談判的意向,另一方面穆克又頻頻在巴達維亞等地召開酒會,宴請了大量沒有跟隨「颱風艦隊」出征的留守海軍軍官。
「爸爸!是我們的海軍,一定是要進行演習啦。」
斯利姆元帥將玻璃酒杯高高舉起,一飲而盡:「敬這決定亞洲歷史的十天!」
所有出征艦隻的無線電設施統統留下,按照原來的發射頻率正常收發電報,用來欺騙紅軍十分先進的無線電監聽,颱風艦隊自身則從出發那一刻起,參戰艦艇就開始嚴格實行無線電靜默,所有電報只收不發。
酒會結束以後,穆克總督與澳大拉西亞聯邦的斯利姆元帥單獨留下,印太聯軍里真正掌權的兩個人坐到了一起,穆克親自為斯利姆元帥倒了一杯雷司令葡萄酒並說:「元帥,十天內我們就能知和*圖*書道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結局了。」
起航以前,他和一名留在了達爾文港的副官就說過:「這次戰鬥的實力相差懸殊,恐怕我將會搭上性命……」可即便不抱太大希望,呂特晏斯還是打著戰鬥到底的心思,因為德國海軍軍人即便註定走向失敗,也要在這失敗的過程中多給中國「赤匪」一點顏色看看。
更為重要的是,自從1899年英、美、德三國簽訂條約以來,薩摩亞就成為了德國殖民地,這座波利尼西亞群島的心臟之島已處在德國人的統治下長達四十年時間,根基足夠穩固。
穆克總督堅持認為亞洲的戰鬥已斗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候,除了「颱風行動」以外德國海軍別無選擇,呂特晏斯卻深知聯軍艦隊與紅海軍巨大的實力差距。
薩摩亞一直有「波利尼西亞心臟」的美稱,薩摩亞群島在波利尼西亞的二級群島中,是僅小於夏威夷群島的第二大島,島上山巒起伏,最高峰在薩瓦伊島上,海拔高達1858米,各島的沿海地區有狹窄的平原,那裡是薩摩亞人肥沃的耕地。
呂特晏斯則顯得比林德曼穩重許多,他把時間都用在鑽研紅海軍的艦艇資料和和*圖*書太平洋海圖上面,哪怕只是臨陣磨槍,這種做法好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呂特晏斯心中強烈的不安感。
島民議論紛紛之際,「颱風行動」的所有參戰艦艇也逐漸全部集結完畢,這是自日德蘭大海戰以後德國海軍將要發起的最大一次海戰。
在幾十年後的今天,薩摩亞島上雖然還是只有很小的城鎮,可是島上的農業已經足夠為這麼多海軍人員提供充足的糧食。
一艘、兩艘、三艘……數量還在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鋼鐵軍艦開入薩摩亞。
但呂特晏斯還是對行動的前景不抱太大希望:「從世界海軍歷史上來看,如此龐大的艦隊不可能在抵達目標以前而不被發現。」
沉重的負擔就落在了呂特晏斯和林德曼兩人肩上,即便從薩摩亞出發,「颱風艦隊」要抵達威克島或中途島還是要跨越超過兩千海里的漫長航程,在這個奔襲過程當中艦隊一旦暴露自身蹤跡,那麼德國海軍那些嚴重拖後腿的慢速戰列艦就可能給聯軍艦隊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當柳特波德攝政王號戰列艦和索羅門群島漸行漸遠的時候,旗艦上的聯軍艦隊總司令呂特晏斯上將和聯軍艦隊參謀hetubook.com.com長林德曼中將兩個德國人還是一臉愁容。
颱風艦隊的艦艇是在不同的時間里一艘、兩艘地陸續前往集結地,選擇的行駛路線同樣是遠離普通航線的特殊路線,為此,部分艦隻甚至多費燃油遠遠繞道,為了防備中國潛艇可能的秘密監視,林德曼還提出艦艇出發時必須採取全面的反潛警戒措施。
為安全起見,呂特晏斯率領艦隊抵達薩摩亞以後,就下令海軍人員關閉島上的無線電台和郵局,扣壓了島上所有外發的書信和電報,同時那些在薩摩亞周邊海域捕魚的漁民也不許出海打魚或者離開。
「出什麼事啦?」
所有參戰艦艇上的私人物品以及不必要的設備全被留下,換上來的是一桶桶的燃油,另外在林德曼的建議下,艦隊還特地攜帶了許多適合炎熱氣候所穿的衣服,以及適合在南方氣候條件下食用的特製食品。
一些自以為聰明的水兵猜測,艦隊此行有可能是準備轉移到美國去,或許也有可能將通過巴拿馬運河或麥哲倫海峽返回歐洲。
穆克大張旗鼓,還接受了一家暹羅媒體的採訪說:「德國海軍是世界上第一強大的海軍,我們有無限把握保證亞洲的安全,但如果中和-圖-書國政府不願意坦誠與我們討論馬六甲海峽的自由航行權問題,那麼德國海軍就需要自己來保證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戰略要道的安全性了。」
然而實際上這支「颱風艦隊」的真正目標是位於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亞群島中部的薩摩亞。
林德曼在艦隊漂流在南太平洋上的時候,一有空閑時間就要翻閱他隨身攜帶的那本俾斯麥回憶錄《思考與回憶》,好像是想要從中尋找先人的智慧來解決如今德國面臨的種種困難。
而且在德屬薩摩亞第一任總督威廉·索爾夫的治理下,薩摩亞的農業有了很大發展。索爾夫在經濟上鼓勵種植園農業,在他看來,種植園農業為殖民地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最堅實的基礎。反過來,增加的稅收,加快了道路和港口設施的發展,又用於建立了一座公立學校、一座醫院和殖民地當局體系。1908年以後,德屬薩摩亞便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殖民地,不再需要柏林財政部的撥款。
林德曼的主意就是要利用中國對自身電子戰優勢的信心,反過來迷惑中國。
小孩子瞪大了眼睛:「那怎麼有這麼多軍艦來薩摩亞?不是軍事演習,難道是要打仗了嗎?」
這也是德國軍人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