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九卷 新秩序 第一百七十章 日落太平洋

第九卷 新秩序

第一百七十章 日落太平洋

德國的公海艦隊不能進入外洋,英國海軍便能放手進行極限封鎖,在第一次大戰時期,英國海軍的封鎖,曾把德意志帝國窒息得喘不過氣來。
只是人到臨死之際,才會開始有所猶豫,呂特晏斯遲遲沒辦法對自己下手,無奈之下只好命令水兵用纜繩將自己綁在作戰室內,與艦偕亡。
大量海水開始瘋狂湧入各個艙室,呂特晏斯還和幾位相熟的參謀長、航海參謀、氣象學家一起坐在司令塔的作戰室內,他把自己總結的海戰報告交給了德軍艦隊的氣象學家海因茨·艾克斯滕布林克博士,並說道:
如果說從氣候條件這點來講,那麼德國本土的公海艦隊就對不列顛聯盟和法蘭西公社的海軍都擁有很大的優勢,但從地理條件來講,情況就又有所不同,最大的問題莫過於挪威的立場。
這時候山本五十六已經單獨乘坐金剛號巡洋艦加速開了過來,德軍艦隊的剩餘艦艇不是已經沉沒,就是喪失武裝和動力,再無一絲一毫的反抗之力。
呂特晏斯想到這裏的時候,腦袋裡面已經完全成了一片糨糊。他在之前的逃亡途中,已經精心完成了一份中途島海戰的總結報告——或許無用於大https://www•hetubook.com•com局,但呂特晏斯還是希望自己在中途島戰敗的經驗教訓能夠幫到公海艦隊。
呂特晏斯並非容克貴族出身,但德國海軍有指揮官必與旗艦偕同沉沒的歷史傳統,更何況呂特晏斯帶著「颱風艦隊」創造出了堪比對馬海戰羅傑斯特文斯基的「戰果」,敗軍之將和一樣勇,更無面目回到德國去見施佩伯爵和希佩爾元帥了。
不過這也是垂死掙扎罷了。
「您是一位學者,想必中國紅軍是不會為難您的,請你們向紅海軍投降吧!至於我,德意志帝國的歷史上還從未有過向敵軍投降的海軍上將,我不能開此先例……報告書請你們設法送回柏林,如果實在沒有辦法,那也就算了,我相信施佩伯爵能夠明白中途島海戰和約翰斯頓環礁海戰的情況……」
好在北海的海況比太平洋惡劣得多,風大浪高,寒冷多霧,一旦秋冬季節海上常有冰山漂浮不說,就連軍艦的桅杆都會凍結起一塊塊碩大無朋的冰棱,正常的炮擊也十分困難,更何況是要求艦載機升降起飛作戰了。
雖然航空母艦的干舷很高,但是同樣重心更高,再加上巨https://m.hetubook.com.com大的甲板,如此適航性能要想在北海上進行長期的持續作戰,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山本五十六望著眼前德軍這慘絕人寰的一幕,既悲且喜道:「太平洋的戰爭就此終了!」
更何況中國人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多次海戰表現,都已經雄辯證明了航空兵對於戰列艦這類大型軍艦的巨大優勢。
北大西洋的海區一年四季風力都很大,其中尤以秋冬兩季為甚,秋季北大西洋的熱帶氣旋在轉化后形成強勁的溫帶氣旋,給北大西洋北部帶來狂風,部分較強的溫帶氣旋還能穿過大西洋,給西北歐都帶來狂風和強勁的降水,威力非常可怕。
雖然說北海的海況不利於航母作戰,可是不要忘記了不列顛群島本身就是一艘不受海況影響的不沉航母,如果挪威也站在英國這邊,那麼英國的陸航飛機就可以在不列顛島和挪威之間實行「穿梭轟炸」,轟炸機起飛以後不用再考慮返航時所需要的燃料,大可以在執行完轟炸任務以後直接降落到挪威的機場,在挪威機場加油掛彈以後,再起飛向西返航,途中再度轟炸目標。
就在金剛號接近柳特波德攝政王號的時候,這艘德和-圖-書軍旗艦終於轟然一聲徹底沒入太平洋的海底,海面上還漂浮著不少插著白旗的救生艇,另外還有許多沒有救生艇的德軍水兵或死或傷掙扎著飄在海上。
這樣扣除返航的消耗,等於說英軍的飛機航程就可以直接增加一倍,不管是轟炸機的轟炸效率,還是戰鬥機在護航戰鬥時的餘裕,都會大大增強。
但以目前的國際外交、政治局勢來看,挪威倒向第三國際一方的可能性要高得多。
戰後的二十年中,德國極力改善了自己的戰略環境,在丹麥和瑞典都謀求了軍事上的通行權和軍艦駐港權,可是挪威在間戰期逐漸被左翼政府控制,目前雖然還沒有正式成為英法的軍事同盟國,可是其外交立場也是很明顯偏袒第三國際的。
紅空軍的魚雷機們猶如海上的獵鷹不期而至,他們先是在柳特波德攝政王號上空稍作盤旋,接著就開始群起圍攻,由於在此前的戰鬥中,紅空軍的其他戰機已經把柳特波德攝政王號的防空火力掃除殆盡,所以這最後一波次的魚雷機編隊行動極為從容,飛行員們可以以較低的速度接近德軍的旗艦以後,再依據目視觀察決定發射魚雷的具體時機。
間戰期中,德國海軍將領們和*圖*書竭盡心力想出的北海戰略,其中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認為將來在對英國作戰時,德國必須設法在挪威獲得基地,這樣才能擊破英國在北海的封鎖線,為德國海面和海底艦艇打開通往廣闊的海洋之路,從而使德國能夠扭轉局勢,對不列顛群島實施有效的封鎖。
而且北海冬季一方面溫帶氣旋愈演愈烈,來自北極的冷鋒也頻頻南下,動輒就會帶來逾10級的大風,狂風暴雪時有發生。
挪威站在第三國際一方,或是站在帝國公約一方,很可能直接影響到帝國公約和第三國際全面開戰的最終勝負。
海水繼續湧入柳特波德攝政王號戰列艦,呂特晏斯命令代理參謀長哈拉爾德·奈茨班特帶領剩餘的艦上人員紛紛乘坐救生艇,揮舞白旗向紅軍投降,他自己則準備用受封海軍上將時威廉二世賜予的一把長劍自殺。
魚雷落入海中,一道道白色波浪便從不同方向匯聚到柳特波德攝政王號身上,這回任何機動都不可能避開如此之多,此時柳特波德攝政王號的主炮和副炮已經全部停止射擊,艦艇本身還在勉強機動做著最後的掙扎,可是毫無作用,數發魚雷擊中水線之下的艦體,還有兩枚航空炸彈將它的煙囪點燃和-圖-書,戰列艦開始不受控制向左傾斜,德軍水兵則試圖通過緊急向右鍋爐艙對稱注水,來恢復艦體的平衡。
再加上由於墨西哥灣暖流會在夏季沿北美海岸北上,與北美洲北部的冷渦結合,常在聖勞倫斯灣和紐芬蘭島附島近製造大霧,一旦秋季墨西哥灣暖流自佛羅里達半島沿東北方向前進,又會給歐洲的西北部也帶來濃霧,海上也是如此,北海秋季以後的迷霧之大,同樣是更有利於戰列艦而不利於航空母艦作戰的環境。
柳特波德攝政王號上的其他德軍水兵還在忙碌開火,最後的幾門高射炮砰砰砰響個不停,而在柳特波德攝政王號的西北方向,又有一支魚雷機編隊接近目標,其中一名飛行員直接在無線電里高聲喊單:「發現目標!發現目標!左前方十點鐘方向!」
德國在上一次大戰中最大的教訓,那就是德國沒有直接進入大洋的出海口,這個地理事實,在第一次大戰時期,就已經對它的海軍軍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英國用魚雷和巡邏艦隊,從設得蘭群島到挪威海岸,橫跨狹窄的北海,布置了一道嚴密的封鎖網,卡住強大的德國海軍,嚴重地阻礙了潛水艇突破封鎖進入北大西洋的企圖,並且使德國商船不能出海。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