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九卷 新秩序 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戰場

第九卷 新秩序

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戰場

北一輝提出的戰略方針很有說服力,因為在1938年的下半年,巴爾幹和中東的戰爭也都相繼進入高潮,奧地利軍隊在匈牙利的「內戰平叛」行動十分順利,可畢竟受到牽制,遲遲未能給予貝爾格萊德同盟三國以背後一擊,這使保加利亞不得不直面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希臘三個復讎心切的小國圍攻,左支右絀之下,即便獲得了德國一批接著一批的軍事援助,情況也很危急。
捷爾任斯基問道:「您認為未來東共聯將以何種方式支援歐洲戰場?」
義大利軍隊在惴惴不安中展開了行動,墨索里尼繼續大胆預測這將是一場兵不血刃的武裝遊行,德國和奧地利極大概率不會直接出兵干預,唯一有可能出兵干預的兩西西里王國,則一旦無法獲得德奧兩國明確的出兵承諾,也很可能不會直接出兵。
德國雖然有一支遠征軍位於蘇伊士運河,現在卻處境困窘:直接向中東戰爭爆發前德國政府威脅的那樣進攻開羅嗎?那麼蘇伊士城怎麼辦?萬一運河東岸的埃及軍隊在此期間封閉了運河,如何是好。
隨著奧軍在巴拉頓湖和蒂薩河東岸受到了起義軍隊的頑強抵抗,https://www.hetubook•com.com墨索里尼也爭取到了法蘭西公社和不列顛聯盟對義大利這一行動的鼎力支持。
「……為了義大利工農群眾維護他們邊界的安全和保障他們防務的根本權利起見,都靈政府已從今天起重新確立了義大利在波河非軍事區不受任何限制的絕對主權!這是義大利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也是極權主義為義大利帶來的第一場勝利!」
北一輝把地中海區域比作德國柔軟的肚皮,紅軍紅在這裏將擁有大量的戰略支撐點,法國、北意、埃及……有許多國家可以成為東共聯堅實的盟友,何況印度洋和紅海的海上運輸能力也要比跨越整個西伯利亞的陸上運輸能力強大許多,多種情況都將使紅軍對蘇伊士運河和地中海的攻勢,優於從俄羅斯進攻歐洲。
北一輝趁勢便說:「我想,答案是在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是一個比俄羅斯更適合進入歐洲的地方,而且中途島海戰以後,紅海軍已經掌握了亞洲的制海權,我們將很容易從海上進攻蘇伊士運河,再來就是地中海,地中海是帝國公約最軟弱的腹部,巴爾幹、義大和圖書利,或是直接在馬賽登陸,我們都能直接威脅到德國本土。」
可是結果表明,簽訂了開羅條約的埃及、伊朗和阿拉伯各國,根本毫無退讓的打算。
中東方面亦然,德國極其不願意看到中東戰爭全面爆發,因為這將會直接威脅到德國最重要的石油來源。為此,德國加強了蘇伊士運河的駐軍兵力,在埃及明確對土耳其宣戰以後,德國又接著派遣一支遠征軍進駐蘇伊士城,明確向埃及表明態度:如果埃及軍隊想要跨過蘇伊士運河進攻土耳其,那麼德國遠征軍就會直接進攻開羅。
複雜的外交博弈正在中東展開,這拉扯了德國政府的許多精力,施萊歇爾宰相甚至一度計劃親自前往亞歷山大港和埃及政府洽談埃、土妥協的條約。
廣袤的西伯利亞冰原是後勤補給上的重大障礙,北一輝說道:「我們能支撐一百萬軍隊跨越西伯利亞去作戰,也許再努力努力,還有可能支撐一百五十萬到一百六十萬軍隊去這樣做。可是再多一些呢?想要攻入歐洲,我們很可能需要的是兩百萬、三百萬一線的野戰軍隊。」
當然,僅僅依靠這一小撮軍官的力量,沒有完善的革命黨www.hetubook.com.com組織和廣大工農群眾的支持,軍事政變不可能取得成功,更不可能演變為一場社會主義革命。
但是墨索里尼還是必須考慮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德國會不會出兵干涉?那樣的話歐洲就會立刻爆發全面戰爭,而法國雖然已經做好了全面戰爭的準備,可是義大利和英國都還沒有完成充分的戰爭準備,這時候全面開戰對義大利是很不利的。
埃及軍隊已經利用了一批中國和法國援助的貨船,將大批部隊由蒂朗海峽運至西奈半島,很容易就規避開了德國派駐蘇伊士運河的駐軍,這些軍隊在蘇伊士運河東岸大量集結,人數眾多,並逐漸配合運河西岸的另一支埃軍軍隊,對蘇伊士運河的德國駐軍形成包圍之勢。
結果是不出墨索里尼的預料之外,這位義大利在國際上最有聲望的革命領導人再度為紅色北意取得了一場至關重要的戰略性勝利。少數象徵性的北意軍隊在凌晨時分控制了波河上的橋樑,短短半天時間以後,墨索里尼就站在了都靈的國民大會講壇上,向一群興奮若狂的義大利市民做演講,說明紅色北意剛剛取得的這項重大勝利:
一切不出墨索里尼預料,https://www.hetubook•com•com奧地利深陷內戰和巴爾幹戰爭的泥潭不能自拔,德國則和義大利、英國一樣,也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戰爭準備,所以德國也只是在口頭上進行了譴責而已,並沒有派出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遠征軍進行干涉。
北一輝又接著說:「但是要進攻德國,俄羅斯不是一個適當的出發點,您也是一位著名的軍事家,難道還不清楚距離的暴虐嗎?紅軍不可能從陸上跨越整個西伯利亞去遠征歐洲,因此,為了進攻德國而把大量軍隊集中在俄羅斯戰場,是不會有多大收穫的。」
除此以外,埃軍剩下的兵力,則大多通過蒂朗海峽進入亞洲以後,即向埃土邊境開進,還有兩個師的埃軍通過蒂朗海峽在亞洲登陸以後,直接南下,進入阿拉伯半島地區,開始配合當地的反土耳其起義軍向麥加、麥地那兩座聖城發起了猛烈的攻勢。
伊朗人已經全面動員,超過十萬人的軍隊陸續集結,準備陳兵阿拉伯河,為此,伊朗人還在第三國際派出的顧問幫助下重新修繕疏浚了伊朗控制的部分阿拉伯河河道,使一些大型貨船能夠直接開入河中,幫助伊朗軍隊更方便進攻伊拉克一帶。
墨索里尼要求軍隊以閃電速和-圖-書度完成突然一擊,它的計劃工作極為秘密,在行動正式開始之前,只有極少數軍隊高級將領知道這一計劃,為了保密,所有命令都是由墨索里尼親筆手寫的。
結果,德國政府只能通過外交渠道向埃及政府一再提出抗議和威脅,卻沒有足夠的自信直接使用軍事手段進行干涉,唯一可行的軍事方案,也僅僅是停留在向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提供軍事援助而已,這無疑又會進一步分散德國面對英、法時可以使用的力量。
在墨索里尼領導之下的紅色北意進行了一次令歐洲人都大為震驚的軍事冒險,墨索里尼向義大利軍隊的將領們發出了一個十分明確的指令:軍隊要立刻行動起來,準備利用奧地利陷入內戰的機會開入波河非軍事區。
結果,兩西西里王國的那不勒斯政府孤掌難鳴,甚至該國內部都發生了巨大的震動,兩西西里王國的部分中層軍官也受到了墨索里尼的極權主義呼籲影響,這批少壯派軍官見到北意軍隊成功佔領波河非軍事區的勝利以後,很快受到了強烈的鼓舞,決定在那不勒斯通過軍事政變奪權來實現義大利的重新統一。
作為開羅同盟主力的埃及,更是如此。
亞平寧半島上的戰事也是如此。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