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卷 赤色子夜 第十四章 血戰西海岸

第十卷 赤色子夜

第十四章 血戰西海岸

會開車的人也是如此,美國中西部的農民家家有拖拉機,東海岸城市群的大部分家庭都擁有汽車,在美國全國至少有兩三千萬人會開汽車,而且由於美國的持槍傳統,大大小小的俱樂部和步槍協會遍地都是,即便在內戰爆發以前,美國也有上千萬人能夠熟練使用槍械。
世界第一工業國兩年的內戰,會製造出什麼樣的軍隊?
所以聖維森特山戰役的第一個階段,國際縱隊毫無疑問是吃了輕敵的大虧,他們完全用駐菲美軍的戰鬥力來看待美國內戰里錘鍊出來的美軍戰鬥力,種種準備都十分不足,當國際縱隊官兵沿著叢林覆蓋、亂石累累的陡坡往上爬時,立刻受到上面射來的步槍子彈的攔截。
要知道,即便即是「無主之地」的軍閥武裝,也經常能夠拼湊出幾百輛卡車進行戰鬥,像自由黑軍這樣的左翼地方武裝,全盛時期同樣是動輒以數百輛搭槍卡車作為部隊的突破矛頭。
在兩年的血腥內戰里,大約已有上萬架飛機被摧毀。
刺刀和工兵鏟互相碰撞,砸出金屬的火花,然後是各類自動火器大發神威,中國軍人使用的二一式手槍和37A衝鋒槍、31B半自動步槍火力兇猛,完全和*圖*書壓制住了美國士兵手裡的自動火器。
西雅圖在美國內戰爆發之前本來就已經是美國航空工業的一個重要中心,內戰爆發以後也是西雅圖公社最早成立了航空署來統一管理飛機生產,還有像威廉·愛德華·波音這樣才華過人的航空實業家與西雅圖公社合作,所以西雅圖紅軍的航空兵部隊也是西海岸戰場上的一大亮點。
國際縱隊的第一「1911」摩托化步兵師,是由參加過菲律賓解放戰爭的紅軍精銳整編而來,實際上就是中國紅軍的正規野戰部隊換了個牌子上陣而已。
他們在東南亞和美國兵、荷蘭兵、澳洲兵還有德國兵,都交過手,在這些敵人里美國兵給國際縱隊戰士們留下的印象最為孱弱,甚至比起荷蘭軍隊來說都顯得戰鬥力十分一般。
兩輛半履帶突擊炮和一輛戰鬥工兵營裝備的噴火坦克,也總算開上了山道,國際縱隊的機械化程度很高,至少也不屬於美國內戰各方主力部隊,還是高於太平洋軍隊殘兵一頭,而且中國在裝甲作戰車輛的研發和戰術運用方面,都還處在世界最高水平,這點也是美國內戰里各政權不能媲美的優勢。
還有機關槍和*圖*書,太平洋守軍的機關槍火力點部署十分隱蔽且巧妙,讓在東南亞打過不少叢林戰的第一「1911」摩托化步兵師都吃了些虧,直到蔣先雲下令他直接掌握的重炮群全力開火增援,才把美國兵的反衝擊給打了回去。
太陽升起,然後便是空軍較量的舞台。
最初太平洋守軍後撤很快,他們很輕易就放棄防線沿著山溝向後跑,可是一等國際縱隊打過山體的稜線以後,太平洋守軍就迅速發起反撲,劇烈的槍聲從美國人的陣地上響起,機槍子彈暴雨般地向國際縱隊各排各營官兵的頭上傾瀉而來,被射中的士兵因為疼痛尖銳地叫喊起來,然後沒一會兒時間,美國人就衝過山體稜線,把手槍、衝鋒槍、刺刀和工兵鏟混合起來使用,發起了排山倒海般的近戰攻擊。
戰鬥中最激烈的時候,國際縱隊里的中國士兵和太平洋軍里的白人士兵面對面展開近戰廝殺,兩年的殘酷內戰讓這些白人士兵的體格變得清瘦了許多,而中國長久的和平則使新一代的青年人各個高大健壯,從體格上來說中國士兵甚至還佔據一定優勢。
美國人幾乎全都受過教育,高等教育、初等教育非常普及,美國國內和*圖*書有數以百萬計的熟練工人,科學家和高級技|師多如牛毛,內戰爆發前美國擁有飛行執照的年輕人就有好幾十萬人,這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飛行員儲備都要多得多,更何況內戰爆發以後,美國各政權都還在加緊利用國家力量來訓練出新的飛行員。
幾百輛搭槍卡車,不管是放在亞洲戰場上,還是放在歐洲戰場上,那也都是一支十分亮眼的快速突破力量,而這放在美國內戰的戰場上,只能算是民兵武裝、地方武裝的水平。
國際縱隊的航空兵部隊也有一個航空團參加了聖迭戈戰役,不過紅軍這邊大部分的戰機還是由西雅圖公社提供的。
二十五個月的慘烈內戰,將一億四千萬受過現代化教育的人民捲入戰火之中,在這片土地上,是幾千萬噸鋼鐵的工業力量在互相搏殺,從西海岸到東海岸,從五大湖到阿巴拉契亞山脈的天空,不是幾千架飛機在騰挪交火,而是數以萬計的飛機化成燃燒著火焰的鋁團。
意味著大部分美國人只要稍加訓練,很快就能成為優秀的合格兵員,更不要說現在美國已經經歷了兩年內戰,整個社會都完全轉向了全面動員的軍事化狀態,遍地都是優秀的槍手、https://m.hetubook•com.com汽車司機、飛行員和坦克駕駛員,他們經驗豐富,在你死我活的殘酷內戰里養成了過去幾百年來美國人最欠缺的吃苦耐勞精神,也養成了血腥兇殘的戰鬥秉性。
過了一會兒,聖維森特山上的美軍炮兵也開火還擊,雙方的炮兵你來我往,炮火把山峰熏得直發黑,國際縱隊的步兵咬著牙又頂著炮戰衝上山去,兩個參加過馬尼拉戰役的步兵連從山側飛快仰攻,打得極為頑強。
各部隊按照戰術條例自動散開以後,從不同方向向上躍進,在岩石的掩護下,他們喊著口令一齊向上投手榴彈,然後再一步步地向山頂移動。
至於說白刃肉搏,刺刀和工兵鏟就是用得再好,除非是臉貼臉的戰鬥,不然就算在近戰也很難抵得過手槍、衝鋒槍的威力。
聖維森特山的戰鬥異常激烈。
蔣先雲對美國飛機的評價比較一般:「這些戰鬥機和轟炸機的性能要劣於紅空軍裝備的主力戰機型號,但是美國飛行員,不管是紅軍這邊還是白匪那邊,都敢拼敢打,犧牲精神非常引人注目。」
蔣先雲調來了18門野戰炮,再加上8門105毫米的迫擊炮,一齊向太平洋守軍的陣地上炮擊,短短的幾分鐘內便發射兩和-圖-書百多發炮彈,衝天的黑煙和火柱遮住了西斜的夕陽,使天空頓時暗了下來。
在激烈的近身戰里,太平洋守軍的防禦陣地逐漸被國際縱隊一點點啃了下來,在照明彈的光亮下,國際縱隊的裝甲車輛也能開上山道發揮作用,主峰上的中美士兵殺得分外眼紅,在肉搏戰中山頂像拉鋸式地反覆易手,戰鬥一直持續到第二天的天亮。
毫不誇張的說,在美國內戰戰場的上空,如果把大陸紅軍、南軍和聯邦軍隊的空中力量合在一起,各類飛機的總數不會下於數萬架的驚人數字。
太平洋軍的飛機從聖迭戈的機場升空,試圖支援聖維森特山,西雅圖紅軍的飛機也因此起飛迎敵,雙方各投入了將近二百架飛機進行廝殺,天空中不斷閃出耀眼的火球和光斑,然後就是濃濃黑煙和跳傘的飛行員……
這意味著什麼?
坦克、火炮以及其他各式各樣的車輛也是如此,美國強大的工業產能使這片驚人的戰場上,不是以幾千門火炮、幾千輛車輛的規模去戰鬥,而是動輒數以萬計的火炮,甚至是數以十萬計的汽車。
太平洋軍幾經戰敗,部隊里裝備的手槍、衝鋒槍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已經明顯遜色于中國軍隊,在近戰中就顯得極為吃虧。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